正文

日本悄悄走向“軍事正常國家”

(2008-02-13 06:54:34) 下一個

日本悄悄走向“軍事正常國家”

2008年02月13日 世界知識


  無論是提高防務部門地位的體製建設,還是主動先製的戰略思想,無論是日益高技術化的武器裝備,還是頻頻舉行的軍事演習,均表明日本正試圖通過在地區和全球發揮軍事力量的作用,提高其國際地位,從而向“正常國家”、政治大國目標邁進。

  2007年是日本政壇激烈交鋒的一年,也是日本軍事發展關鍵的一年。無論是提高防務部門地位的體製建設,還是主動先製的戰略思想,無論是日益高技術化的武器裝備,還是頻頻舉行的軍事演習,均表明日本正試圖通過在地區和全球發揮軍事力量的作用,提高其國際地位,從而向“正常國家”、政治大國目標邁進。

  構建“正常國家”國防體製

  改變“戰敗國”體製,提高防務部門的地位,成為“正常國家”,是日本一直努力的目標。為此,近年來日本在國防體製上采取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防衛廳升為防衛省和醞釀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安會”)。

  早在2006年11月和12月,日本國會眾參兩院就分別審議通過了防衛廳升格法案。2007年1月9日舉行了“防衛省”揭幕儀式,防衛省正式運營,防衛廳長官隨之升格為防衛大臣。這是日本向“正常國家”邁出的關鍵一步。此舉一者改變了和平國家的架構,防衛省與內閣其他11個省平起平坐,戰後長期保持的防務部門低級別的和平國家重要特征被改變。二者提高了防務部門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衛大臣可直接提議召集內閣會議,提出防衛預算,製定防務政策,發布“防衛省令”等。三者提高了防衛部門在日美軍事同盟中的地位和影響。防衛大臣接管了以前由首相掌握的向海外派兵、對美物資支援等權限。四者強化了緊急事態應對體製和聯合國維和行動參與體製。防衛大臣權限提高後,大大減少了層層審批手續和各方的製約,提高了防務部門的決策權,強化了日本應急體製。

  模仿美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一構想是安倍2006年秋天競選自民黨總裁時提出的。安倍就任首相後為此專門成立了由他牽頭的“強化首相官邸國家安保功能會議”,並向內閣提交了設立“國安會”的報告。日本內閣於2007年4月6日通過了這項議案。新組建的“國安會”將由首相領導,主要成員有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和防衛大臣,取代目前由九名成員組成的安全保障會議。成立“國安會”的目的是健全製定國家安全戰略的機製,它將使首相官邸成為掌管外交和國家安全大權的總司令部。但由於安倍政權已被福田政權接替,“國安會”現在已不可能按原計劃於2008年4月正式啟動。

  采取“主動先製”的積極防禦戰略

  2004年12月出台的《防衛計劃大綱》,從戰略指導上確立了主動先製的戰略思想。大綱提出了“防止威脅,保衛日本”和“開展國際和平合作,改善國際環境”兩大安全戰略目標,將安全保障的著眼點從國內安全拓展到國際安全,把國際緊急救援、聯合國維和行動、對美後方支援、反恐行動等“海外行動”,提升為日本自衛隊的基本任務。

  日本自衛隊的實際行動也表明,日本的軍事戰略已逐步向主動先製轉變。1992年,日本自衛隊趁海灣戰爭之機首次跨出了國門,其行動範圍已由本土擴大到日本周邊地區乃至全球。2001年10月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案》,突破了《周邊事態法》中自衛隊對美支援的區域在“周邊地區”的限製,允許在有關國家“同意”或在“非戰鬥地區”的前提下,自衛隊可在外國領土上開展活動。2001年底,日本在東海的中國專屬經濟區內擊沉了一艘“可疑船隻”,首次從作戰行動上突破了“專守防衛”的政策限製。2002年通過《武力攻擊事態法》,將行使武力的時機從“遭敵入侵後”提前到“遭到武力攻擊”或“可能遭到武力攻擊”時。日本政府高官聲稱,“日本應擁有先發製人的打擊能力”。日本政府的智囊機構“日本戰略論壇”在200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建議,日本應擁有先製打擊導彈基地的軍事能力,建議加強現有戰鬥機的對地攻擊能力,在艦艇、潛艇上裝備“戰斧”巡航導彈,並努力爭取引進F-22先進戰鬥機等。2007年11月13日,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了新的反恐特別措施法——《關於為海上阻止行動反恐實施補給支援活動的特別措施法案》,並提交參議院審議。2008年月1月11日上午,日本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否決了該法案。當天下午,日本國會眾議院全體會議再次表決,憑借超過三分之二的讚成票通過了新反恐特別措施法。該法是一部為期一年的時限法,用於替代9.11事件後出台、並經三次延期於2007年11月1日到期的《反恐特別措施法》,目的是為了恢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印度洋的補給支援活動,包括為參加海上反恐的外國軍隊的艦船供油、供水和提供勞務。同時,該法刪除了原法案第五條——“需經國會批準”的內容,但規定日本政府在決定和變更“實施計劃”以及自衛隊補給活動結束時有義務向國會報告。雖然遭到在野黨——民主黨的強烈反對,但日本執政黨執意重新製定法律,使自衛隊繼續為美軍等參加反恐活動的外國軍艦提供補水、加油和勞務等後勤支援。新反恐特別措施法在日本國會強行通過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於2008年1月下旬開始恢複在印度洋的補給支援活動。

  戰略重點轉向西部和西南方向

  在法律政策上,日本國會於2007年4月20日通過了《海洋基本法》,成立以首相為本部長的“綜合海洋政策本部”,確立了旨在促進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確保海上交通安全的海洋基本政策,並強調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護孤島,認為孤島對保護日本領海與專屬經濟區、確保海上交通安全、促進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在戰略布勢上,日本將戰略重點移至西部和西南方向,企圖以衝繩列島為依托,構築一條封堵中國進出太平洋的屏障。同時,日本提出“ 領域防禦”的新概念,把包括偏遠孤島和專屬經濟區在內的廣泛領域作為其防禦範圍。

  根據日方的解釋,“領域防禦”的範圍包括國家主權、領土、領海、領空、海上航線、偏遠孤島及專屬經濟區等。日本主張擁有6000多個島嶼,它們大多分布在日本列島的西南方向。日本主張以這些島嶼為基點,擁有447萬平方公裏的領海與專屬經濟區海洋麵積,試圖成為世界第六大海洋國家。這些島嶼及其專屬經濟區均在“領域防禦”範圍之內。日本把戰略重點由保護海上航線拓展到保衛整個領域,由“線”擴大到“麵”,表明日本戰略視野拓展了。

  目前,日本在加強西南軍事部署方麵采取了以下措施。陸上自衛隊將於2008年把駐衝繩部隊員額由1000餘人擴編至3000人。海上自衛隊在九州沿岸已部署五個監聽設施。航空自衛隊擬對駐衝繩的戰鬥機進行現代化換裝,將從2008年開始在衝繩縣那霸基地部署約20架主力戰鬥機F-15,以取代那裏的24架F-4戰鬥機;將於2008年在愛知縣小牧基地首次部署KC-767空中加油運輸機;決定向美國購買“全球鷹”或“捕食者”無人機,部署在九州地區;將於2008年在宮古島完成電子監聽站的建設。日本還在強化下地島及先島群島的基地建設,增強向這些海區進行快速補給的能力,並將下地島的民用機場用作日美共用的軍用機場。

  發展先進武器裝備

  一是加大對高技術武器裝備采購與研製的投入。日本每年將較高比例的軍費用於武器裝備的采購和研發,2007年的裝備采購費為8655億日元(約合74.6億美元),占總軍費的18.1%,研發費為1434億日元(約合12.36 億美元),占3.0%。

  二是通過建立彈道導彈防禦係統,提升戰略優勢。該係統包括以“宙斯盾”驅逐艦為核心的海基高層(大氣層外)導彈攔截係統、以“愛國者-3”導彈為核心的陸基低層導彈攔載係統和用於探測的警戒預警係統。如果有導彈來襲,首先由艦基“標準-3”導彈在大氣層外進行攔截,如果攔截失敗再由密集部署的陸基“愛國者-3”導彈在第二道防線上進行擊落。日本2007年度投入1572億日元(約13.55億美元)用於提高導彈防禦係統的性能。日本2007年為第四艘“宙斯盾”驅逐艦加裝“標準-3”導彈,並計劃在2010財年年底前購買124枚“愛國者-3”地空導彈,在全國11個基地部署16支“愛國者-3”導彈部隊,建立全球最密集的導彈防禦網。整個係統將在2011年前後建成。反導係統雖然屬防禦性的,但反導係統技術可以為今後的戰略導彈部隊提供支持。

  三是發展航天係統,為形成戰略打擊能力打下基礎。近40年來,日本航天技術取得了迅速發展,其固體燃料火箭技術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07年2月24日,日本用H-2A型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一顆雷達衛星,它與日本其他三顆偵察衛星形成覆蓋全球的情報搜集衛星係統。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衛星“月亮女神”發射升空。日本還宣稱,將在2025年建立載人太空站。盡管日本法律仍然禁止將太空開發用於軍事目的,但其航天技術所達到的水平使其很容易實現民轉軍,且實際行動也表明,日本正在爭奪太空優勢。

  四是發展大型加油機和運輸機、艦,提高部隊遠程投送能力和戰鬥機作戰半徑。日本航空自衛隊引進四架兼具加油和運輸功能的KC-767型空中加油運輸機,其中兩架於2007年交付使用,另兩架於2008年到位。實現空中加油後,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機作戰半徑可大大提高,整個朝鮮半島、大部分亞太國家和地區都將處於其作戰半徑之內。而且,日本的四架E-767空中預警機在進行空中加油後可持續飛行24小時,可大大提高預警偵察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已建造三艘8900 噸的“大隅”級運輸艦和兩艘1.35萬噸的“摩周”級大型補給艦。這些大型運輸機、艦將進一步提高日本自衛隊的遠程投送能力。

  五是提升遠程作戰能力。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已建造五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到2008年將達到六艘。另外,海上自衛隊還建造兩艘排水量為1.35萬噸的準航母型直升機驅逐艦(16DDH),其中一艘“日向”號已於2007年8月23日下水,2009年3月正式服役,另一艘計劃於2011年完成。“日向”號驅逐艦是日本自二戰結束以來建造的噸位最大的驅逐艦,建造費用高達1000億日元(約合8.62億美元)。它采用類似航母的全通式甲板,可搭載11架直升機,因此有“直升機航母”之稱。日本2007年還建造了一艘5000噸級的護衛艦,為“宙斯盾”驅逐艦應對彈道導彈時提供保護。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9艘先進的“親潮”級常規潛艇,而2007年12月5日剛下水的“蒼龍”號新型潛艇更使其水下作戰能力如虎添翼。該艦是“親潮”級潛艇加裝“不依賴空氣推進係統”(AIP)的新型潛艇的第一艘,能在水下低速航行10天以上,大大提高了水下續航能力,其隱蔽效果堪與核潛艇相比。日本在今後四年內將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4艘AIP潛艇。日本陸、海、空三自衛隊2007年計劃采購15種機型共50架飛機,數量比2006年度增加一倍。此外,日本在努力爭取從美國引進F-22先進戰鬥機的同時,對F-15J、F-4EJ的電子係統進行現代化改進,提高其作戰性能,並將自行研製下一代先進隱形戰鬥機。

  對中國兩麵下注

  日本在進一步深化日美軍事合作、密切日美同盟關係,以及加強與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防務合作的同時,在對華軍事外交上采取了“兩麵下注”的策略。一方麵,日本對中日軍事交流抱積極態度。2007年8月底9月初,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訪問日本。2007年11月28日開始,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對日本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友好訪問,預計今年日本軍艦將回訪,中日軍艦互訪在延期五年後終於得以實現,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的首次;關於建立中日海上聯絡機製的問題,雙方也在進行積極磋商。在中日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軍事交流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另一方麵,日本對中國的崛起、尤其是對中國的軍事力量現代化建設抱有疑慮和戒備心理。從日本加強西南方向的軍事部署、加大軍事籌碼與我爭奪海洋權益以及向台改派現役軍官提升日台關係等舉措來看,日本防範和牽製中國的意圖仍然很明顯。這對於我們處理台灣問題和東海問題形成一定的挑戰。(江新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