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眼看世界 - 多元,分權,與群體智慧
前文說到,個體的獨立性,也就是個人根據自己獨有的信息和認知作出獨立的判斷,是群體智慧的必要的最根本的前提。
成為智慧群體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群體必須多元化。這裏的多元化,是指每個個體擁有的信息,個體的認知,包括知識麵,思維和推理的過程和邏輯,個性等等,差異化,不雷同。一個由最聰明最專業的個體組成的群體,群體的智慧不會高,因為聰明人和專家的認知往往相同,不夠多元化。如果在這個群體裏加入些不那麽聰明的,不是專家的個體,群體的智慧反而會大大提高。
群體多元化也是個體獨立性的一個重要保證。因為群體裏的個體容易受暗示,容易趨同化(看齊意識),喜歡跟群(群體無意識),很難保持真正的獨立性。群體多元化可以降低群體中的個體受暗示,趨同,跟群等等對群體智慧有負麵作用的行為。
分權機製是保證群體智慧的另一個重要條件。這是因為,如果一個群體隻有一個強勢的權力中心,群體的所有權力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那麽,群體就根本無法保證個體的獨立性。群體裏就隻剩下強勢領袖一個人的腦子能思考。群體的智慧就隻能局限於領袖一個人的智慧,而且結果一定是遠低於領袖個人的智慧。
即使群體是多元化的,在單一權力的強勢領袖統治下,多元化隻可能是形同虛設。群體不僅僅是受暗示,趨同,和跟群了。群體裏的個體完全失去了獨立性,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必要。群體的智慧不僅消失殆盡,而且變成了負數。因為群體的裏的個體數量給了群體的強勢領袖力量的感覺,群體的領袖就更加認為自己英明無比,偉大無比,強大無比。因為沒有任何反對的意見,沒有任何製衡的機製,群體的領袖就會更加愚蠢,昏聵,蠻橫,而群體的力量又反哺著領袖的愚蠢,昏聵,和蠻橫。如此反複,整個群體就如螺旋樓梯般快速下墜。群體越龐大,這種惡性循環的周轉頻率就越高,周期就越短,下墜速度就越快。
今天(2018年3月11日),將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終結日,因為在這一天,中國的人大通過了習終身製的修憲提案。中國從集權走向了極權。中國完全走入了“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終身)領袖”的獨裁體製。從人大三千代表,99.9%讚成通過修憲的提案看,和國內報道的民眾的反應看,中國的民眾已經完全失去了獨立性。一個龐大無比的怪物,一個烏合之眾大國,就此誕生了。惡性循環,快速下墜,由此開始。
安全同意你說的,英國的體製,得益於濃烈的封建殘餘,王權不能一杆子插到底。我一直認為,中國的落後,始於秦始皇的一統中國。中國其實從那以後就已經文化腦死了。也讚同你說的,各種獨立的組織對於國家,就像獨立的個體對於群體一樣,保證了國家的智慧。
美國的體製,我以前寫過,選舉人團製度導致了美國隻可能兩黨獨大。久而久之,美國形成了兩大陣型,而這兩大組織都被利益集團所控製。個體的多元化和獨立性已經無法在整合過程中體現出來。
美國的政治製度,今天來看是個失敗的設計,它早晚要走向獨裁,美國的優勢在於它的法律製度,在於它的法律人,這個群體雖然分布在不同的政治派別中,其目標是一致的,即維護美國的法律體製,這也就維護了這個群體的最大利益,今後的美國政治走向應該是民粹和法律精英的鬥爭。
人,正常智力的,別的可能慢點,對利害的判別和取舍絕對不慢,幾乎每個都這樣(也有趨害避利的,很少),這種個人的趨利避害在群體裏到底是顯示出正麵的智慧還是負麵的烏合,端看這個群體對他個人的意義,就是你說的環境。個人實際上不斷地在對這個群體環境進行評估,從而做出對己有利的反應。
就英國政治史的昭示而言,獨立個人組成群體,不必是政治群體,讀書會,慈善會,體育俱樂部都行,沒有一個英國公民是完全獨立於組織的,他她在組織裏和同類一起加強自己的力量,不同的組織由不同誌向興趣的個體組成,反映不同的利益,在這些基層組成之上,形成大的政治性組織整個民主製度是建立在組織上的,不是建立在個人上的。這是民主製度的關鍵點,也是民主和民粹分道的地方,民粹的基石在於個人,因為失去組織保護的個人很容易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