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腳蹤

ardmore:座右銘--純正的教義,敬虔的生活,無偽的信心
正文

你仍然為罪哀痛嗎?

(2015-03-01 16:18:45) 下一個
你仍然為罪哀痛嗎?
 
唐納德·惠特尼
  
  
    1725年,就是定居馬薩諸塞州北漢普頓幫助外公牧養那裏教會的前一年,年輕的愛德華滋寫道:  
   
    我更深刻地覺悟到自己的邪惡及內心的敗壞,這種認識遠遠勝於我歸主以前。我常常覺得:如果神要究察我的罪孽,我就會顯出是全人類——從世界的開始到現在,所有在地上存在過的人——中最邪惡的人,並且我應該占據地獄的最底層。
  
    長久以來我完全無法言喻自身裏麵的邪惡,它吞噬全部的思想和想象力;就像一場無限的洪水或一座大山壓在我頭上。我不知道該怎樣更好地描述我的罪在我眼中的 樣子,唯一能想到的是無限加無限,無限乘以無限。多年以來,這些表達方式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和嘴裏,“無限加無限……無限加無限!”當我審視自己的內心, 看見自己的邪惡時,它看上去似乎是一個比地獄還要深的深淵。
  
    這是正常、健康的基督教信仰嗎?還是過於執著,毫無必要的卑躬屈節?我相信,愛德華滋對自己罪的哀痛之言,不但表明他在恩典中成長,而且也說明,所有成長中的基督徒都有像愛德華滋那樣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我的解釋。
 
什麽時候哀痛等於成長 

    你越接近基督,你就會越恨惡罪;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比罪更不像基督。由於耶穌恨惡罪,你成長得越像祂,你就必變得越恨惡罪。並且,你越恨惡罪,無論何時你一意識到自己接受了那殺害了你救主的東西,你就越發哀痛。 
 
    或許這世界從未有過比晚年的使徒保羅更接近於基督的人了。然而,就是這位普世公認的長成基督般的榜樣,曾幾次親耳聽到主的聲音(參看使徒行傳 9:1-6;18:8-10),並得到特權親眼一瞥天堂本身的榮耀(參看哥林多後書12:2-4)的人,在他最後一封書信中寫道:“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 救罪人。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提摩太前書1:15)如果保羅真是這樣相信(其實我確信他是發自內心這樣相信),那麽他就不能輕描淡寫地說這句話。他逐 字逐句堅信這一點,捶胸頓足地為罪哀痛。 

    我曾經聽到神學院的約翰·哈納(John Hannah)教授說:“越靠近基督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變得更加痛苦。”那些有聖靈種下的對聖潔真理、聖潔之事以及那位至聖者的愛的人,當被提醒 而看到自己裏麵有不聖潔的事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感到痛苦。有時候成長中的基督徒對罪有一種如此令人痛苦的覺悟,沉浸其中不能自撥,以至於他希望能夠撕開 胸口,挖出那被罪染黑的心,把它扔得離自己越遠越好。 

    但事實上,與罪爭戰,以及因罪哀痛,這卻是一件好事。不信的人沒有這樣的爭戰或憂傷。他們可能為沒有達到自己或他們尊敬的某人的標準感到失望,但他們卻不 會因為在一位聖潔且呼召他們要聖潔(參看彼得前書1:15)的神麵前的不潔而傷痛。正如賓克所解釋的:“神的兒女之所以有別於有名無實自稱為基督徒的人, 不是他們沒有罪,而是他們為罪憂傷。” 
 
    你現在是否意識到你生命中有你從前不知道、但那時候卻一直在犯的罪?盡管這新暴露出來的罪令人沮喪,層層包裹的罪被揭開讓人心痛,可這其中卻有著積極的方 麵。對罪的意識日益增加就是成長的標誌。你的靈性比從前有進步,因為那時你甚至沒有意識到那些東西是罪。你越接近基督的光,祂聖潔的光越暴露出你裏麵的 罪。用十九世紀聖經學者托馬斯·伯納德(Thomas D.Bernard)的話來說:“我們對罪的覺悟和我們與神的接近成正比。” 

    愛德華滋說得對:“一個真正的聖徒越愛神……他就越為罪憂傷。”
 
我當不斷為罪哀痛嗎? 

    一個多年的老朋友最近給我妻子和我發來一封郵件。信中她問道: 

    常常意識到我的罪而不是單單定睛於神的恩典和慈愛,這真是好事嗎?因為,既然我們已經被赦免,這樣做不是適得其反嗎?而且,如果一個人本來就傾向於過分內省,或者他屬於容易沮喪的人,那麽頻繁思想自己的罪性,難道不是把自己過分推向負罪感和憂悶嗎? 
 
    過多的內省這種罪是可能會發生的。但是這個時代的精神肯定不會讓我們在對罪的反思方麵走向極端。即使在教會裏,“敬拜”聚會的特征更多是宗教娛樂,而非讓 人知罪。講道大多為積極樂觀,而非檢省內心。無論是喜樂的眼淚還是悔改的眼淚,在教堂裏的哄笑遠比眼淚更為常見。 
 
    的確,基督徒一定要合宜地看待自己生命中犯罪的情形和藉著基督所得到的無與倫比的白白赦免和恩典。確實也有很多牧師和教會過分強調神的忿怒及人(包括神已 赦免的人)的罪性。盡管一個人可能有過對罪的錯誤觀念或過分強調,並且一個基督徒應當在主裏滿有喜樂,事實還是,一個信基督的人越經曆成長,他對罪的哀痛 就越多。正如愛德華滋在《宗教情操真偽辨》一書中寫的:“聖徒與偽善之人之間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的喜樂和安慰伴隨著對罪的敬虔痛悔和哀傷。” 
 
    耶穌自己說,真正的基督徒不僅僅是那些曾經為自己的罪憂傷的人,而且還是那些仍然在為之憂傷的人:“哀慟(現在時態)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 太福音5:4)。這不是說,基督徒每時每刻都應當為自己的罪憂傷,而是說他們應當一生為自己的罪難過。我們沒有讀到使徒保羅沒完沒了地為自己的罪悲哀的 事。我們常常發現他大有喜樂,而不是悲傷,比如我們讀到,保羅和西拉半夜在監獄裏禱告唱詩讚美神(看使徒行傳16:25)。另一方麵,如果不是因為私下常 常為自己的罪哀痛,他就不會在生命接近尾聲時自稱為世上的“罪魁”。 
 
    有一個普遍存在的錯誤觀念,那就是悔改和相信隻是一次發生的事。此後,再聽到這些事的時候,我們都會傾向於認為:“我已經做過了。”但是,基督徒要做一生 悔改和一生相信的人。那轉離罪惡並信靠基督的最初經曆,不論多少都應當是每一個基督徒每一天的特征。這並不等於說,重生應該每天發生在神的兒女身上,因為 重生隻有一次。相反,那些重生之人的初步經曆——悔改和相信——是基督徒生活每天的組成部分。
  
    耶利米•柏拉夫(Jeremiah Burroughs)是英國十七世紀最受歡迎的清教徒傳道人之一,他在《邪惡之邪惡》一書中詳細描繪了罪: 

    世人對為罪憂愁的認識是極其錯誤的。他們認為,悔改或為罪憂傷隻不過是一次性的行為,他們一旦為罪憂愁過,以後就再也不必憂愁了。這是一個危險的錯誤,因 為我們需要知道,真正為罪悲傷,真正的悔改,必須是我們一生中反複做的事情。為罪哀痛不應該僅隻是當我們害怕神不會赦免我們的罪,害怕我們因自己的罪要下 地獄時做的事,而且當我們盼望神將會赦免我們,是的,當我們知道神已經赦免了我們的時候,仍然還要為罪傷痛。  
   
    這樣,由於一個基督徒常常重新仰望基督並轉離罪惡,必然的結果就是,他要常常為罪的存在哀痛。難道真正的悔改,僅僅因頻繁出現,就會變得有口無心且機械化嗎?萬萬不可這樣!畢生悔改罪意意味著畢生對罪有某種程度的哀痛。
 
為罪哀痛的正確與錯誤之道 

    在哥林多後書7:8-11中,聖經把兩種因罪而有的悲傷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一種是“依著神的意思憂愁”,而另一種是“世俗的憂愁”。前者靠著神的恩典使人 得救,後者無法結出符合聖經的悔改之果。甚至非信徒也會為罪悲傷,但卻沒有“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指的是它達不成正確的目標——悔改及其果實。然而,作為 經曆過“依著神的意思憂愁”以致得到永生的人,信徒要麽可以像基督徒應有的那樣因罪憂愁,要麽可以不恰當地像世人那樣為罪懊惱。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這遠遠超過承認自己不完美。我從沒有遇到過一個自以為完美的人,但相對來說,因為知道自己不斷冒犯神的律法而常常傷心痛悔的人卻寥寥無 幾。很多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在神麵前偶爾認罪,不過就像一個被迫向妹妹說“對不起”的男孩一樣敷衍了事。作為神的兒女,我們對罪的哀痛難道不應當比這更深 刻嗎?依著神的意思憂愁的確涉及憂愁。
  
    依著神的意思憂愁也會結出悔改的果子,那就是,改變對罪的想法,以至產生行為的改變。使徒保羅針對罪給哥林多教會的基督徒寫信,之後又為所得到的結果而歡 喜:“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哥林多後書7:9)我們可以把他們因罪而有的悲傷與舊約列祖雅各的哥哥以掃所表現出 來的悲傷相比較,他“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希伯來書12:17)。像以掃一樣,我們可 能會因犯罪而後悔,為我們的罪哭號,但思想和生活卻沒有改變,沒有真正的悔改。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是真正的憂愁,但真正的憂愁若沒有真正的悔改,就不是依著 神的意思優愁。 
 
    此外,“依著神的意思”為自己的罪憂愁,這是出於真正的謙卑。愛德華滋看到,有些人用自卑的語言來描述自己多麽有罪,但他們同時也可能是最驕傲的人: 

    他們可能說:“我是一個可憐、卑劣的造物;我根本不配得最起碼的憐憫,也不值得神看顧我!哦,我有一顆極其邪惡的心!我的心比魔鬼更糟糕!哦,我這被咒詛 的心,等等。”人常常使用這樣的詞語,但卻沒有一顆憂傷痛悔的心與之相隨……有很多人滿口都是對自己的卑劣的控訴,可卻期望別人把他們當作傑出和光明的聖 徒,似乎這是他們當得的。
  
    成長中的基督徒依著神的意思憂愁,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驕傲,千倍地勝過意識到他的謙卑。他甚至有時候會想,神拯救的恩典和這樣的驕傲怎能在同一顆心中共存。他如此悲傷,以至於他感覺到自己“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以弗所書3:8),—點也不可取。 
 
    世俗的為罪憂愁的焦點是自我。像以掃的情形那樣,它可能暴露出因著罪的後果導致失去某個東西而有的自憐(參看創世記 25:27-34;27:36-38)。它可能顯出因沒有持守自己、家庭或者教會的那些標準而帶來的對自己的失望。世俗的憂愁甚至可能包括一種以自我為中 心的對神的忿怒或地獄的恐懼。盡管懼怕這些事是應當的,但這種恐懼有可能僅僅是出於對自我的關心,而不是因為思想到神,也不是因為冒犯了神而哀痛。
   
    所有世俗的為罪憂愁本身就是罪,因為它關注的主要焦點還是自己。就這一點,柏拉夫寫道:   
   
    最重要的是靈魂因看到罪是抵擋神而心生羞恥。這時,我們明白因著罪我們怎樣得罪了無限、榮耀的萬物之首,我們的心才會正確地因罪謙卑。沒有這點,世上所有其它的羞恥都不夠,因為都不夠深入。除非靈魂因為認識到自己得罪了神而降卑,否則沒有任何羞恥是足夠深入的。 
 
    大衛王是一個大罪人,而神卻稱他為“合我心意的人”(使徒行傳13:22),原因在於他也是一位大大悔改的人。看一看他那以神為中心的悲傷:“我向禰犯 罪,惟獨得罪了禰,在禰眼前行了這惡,以致禰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篇51:4)整篇詩篇都是他在向神說話,貫穿在僅僅 19節中的就有31處提到神。正如大衛的例子所顯明的,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是向著神的憂傷。當我們的焦點不在自己,而在神身上時,我們就有希望蒙恩惠,並可 以與大衛一樣懷著期盼祈禱:“求禰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詩篇51:12) 
 
    基督徒依著神的意思為罪憂愁,其中還有一種柔和甘甜。依著神的意思憂愁是愛人對將有之事的苦思。我們為自己的罪憂傷,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渴望那還未 成就,但將來一定會成就的聖潔。保羅在羅馬書8:23寫道:“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 身體得贖。”住在不潔受造之物裏的聖靈激發我們渴望現在還未擁有,卻已應許賜給我們的——就是完全聖潔的心靈和思想活在完全聖潔的身體中。由於有祂的內 住,每一次痛苦的提醒讓我們想起自己尚未聖潔,我們仍在等候成為神已經預定我們要成為的樣式——像祂無罪的兒子一樣(參看羅馬書8:29-30)——因此 就會歎息呻吟。
   
如果我還沒有為罪哀痛,我應當怎麽辦? 
  
    約翰·歐文說:“如果罪不是一個人內心最大的負擔、悲傷和困擾,我就不知道他怎麽能是一個真正的信徒。”假如你不能肯定你的經曆與歐文的話有共鳴,那麽請思想以下幾點建議:
  
    要查明你是否明白新約聖經的福音。常常令我驚愕的是,有很多經常上教會的人並不明白福音。要把福音寫下來,就好像你在寫—封信或電子郵件。不要隻想寫一兩句話,而是寫幾段或幾頁。要特別注意福音的兩部分:是什麽讓耶穌必須死,以及悔改與信心之間的關係。
   
    要祈求神向你顯明你罪的現實。祈求祂具體顯明你怎樣犯罪,什麽時候犯罪,在哪裏犯罪,為什麽犯罪,以及對誰犯罪。   
  
    要慢慢讀詩篇51篇,以它作為你的祈禱,讓它成為你發自內心的禱告。記住,這不僅僅是大衛的話語。神親自默示了這些話(參看提摩太後書3:16),並把這些話保存下來,作為因罪而哀痛的例子。要一邊讀整篇詩篇一邊以此作為祈求,直到它也變成你自己心靈的反映。 
 
    要默想這個事實,正是你的罪把來自天上聖潔無罪的那一位釘死在十字架上。你 從沒有為使耶穌受死而悲傷嗎?想一想你的罪讓曾經活在世上最純潔、慈愛和恩慈的那位付上了什麽樣的代價。想一想其他和你犯下了同樣罪的人,現在卻在地獄之 中。要牢記,你一次又一次故意違背和不加理會的,正是神自己永恒和全備的律法。要意識到,你的每一樁罪都是雙重的罪,因為每一樁罪也意味著你沒有守住所有 誡命中最大的那一條——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參看馬可福音12:28-30)。看“這個人”(約翰福音19:5),你的罪把祂刺 透。然後要記住,耶穌的生和死能救所有悔改相信的人脫離罪。讓你的罪驅使你更靠近基督。願你的罪使得你更珍惜基督。
 
    要每天對自己傳講福音。我借用傑瑞·畢哲思(Jerry Bridges)的話,他寫道:
   
    對自己傳講福音意味著,你要不斷麵對自己的罪性,並憑著對耶穌寶血和義行的信心奔向祂。這也意味著,你再次憑著信心接受這個事實,就是耶穌完全滿足了神律 法的要求,祂是你的贖罪祭,神的義怒不再指向你……但有一件事是你可以肯定的:當你決心認真竭力追求聖潔時,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多麽可怕的罪人。如果 你沒有堅固紮根在福音之上,也沒有學會每天對自己傳講福音,你很快就會泄氣,並在追求聖潔上鬆懈下來。 
 
    從這個為罪而哀痛的角度來看,有兩種評估自己生命的方式——接近理想或朝著它進步。你可以展望你應當成為的樣式——像基督一樣——卻因你離它如此遙遠而灰 心喪氣。過多以耶穌的完全衡量自己,這會讓你灰心,而過少衡量卻會滋生出屬靈驕傲。但你也可以看看這一路走來,神的恩典已經引領了你多遠,因此而常存盼 望。在不斷成長的基督徒生命中,兩種方式都需要加以使用。
  
    (選自作者《診斷靈命狀況的10個問題》,改革宗經典出版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