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
特裏·約翰遜
背景讀經:馬太福音11:25-30
每年我們的教會都組織一次“世界宣教大會”,目的是為了爭取支持——用禱告、金錢和人力支持向全世界傳福音的工作。看了這一係列的學習之後,懷疑的人可 能會提出問題,簡單地來說是,“為什麽?”為什麽還要去傳福音,這不是自討苦吃嗎?如果神擁有主權,如果祂創世時就已經揀選了一群選民,我們傳不傳福音又 有什麽分別呢?神主權的教義豈不意味著傳福音的終結嗎?它豈不是摧毀了基督徒在本地和外地作見證的一切動力嗎?
那麽,我們為什麽傳福音?理由和其他福音派基督徒一樣。我們相信的加爾文主義讓我們的傳福音工作有任何不同嗎?它帶來極大的不同,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這一點。
我們為什麽要傳福音
對於傳福音,改革宗信仰麵對的不是它特有的問題。我們麵對的問題和其他人麵對的問題是一樣的。我們傳福音的理由,和其他人說的理由是一樣的。
首先,神命令我們傳福音。人不管怎樣解釋預定論這教義的含義,都不應當影響他對大使命的順服。不管揀選是什麽意思,人仍受到神的召喚來順服祂,並且祂已經命令我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如果讓邏輯支配我們的思想,推論說因為神已經預定萬事,我們就有自由忽略這條命令,這就是不信的唯理主義和純粹的悖逆。教導預定論的同一本聖經,也教訓我們去傳福音。不管我們對預定怎樣理解,都不能容它取消作見證的命令。我們作見證,因為我們被吩咐要去作見證。
其次,我們接受一種二律背反。巴刻在他寫的《傳福音與神的主權》一書中把二律背反定義為“外表上的矛盾”,“兩項顯明的真理之間表麵上的相反或矛盾”。 他進一步解釋:“每當兩項原則並立的時候,在表麵上看來,兩者是不相協調的,然而又都是不可否認的,就有了‘二律背反’性”。他舉了現代物理學的一個例 子,現代物理學把光描述為由光波和光子構成,而按照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這是不可能的事。它必須非彼即此。但有證據表明光兩樣都是,所以光被看作是兩者兼 具。我們也要這樣看待預定和傳福音的使命。我們白白傳福音給所有人,盡管我們知道隻有選民才會作出相信的回應。我們為什麽這樣做?有兩個原因。
1.因 為聖經就是這樣。聖經本身接受這種二律背反,從未覺得有必要停下來向我們作解釋。我們一次又一次發現,恩典教義(如神主權的主動行事,人的無能,預定等 等)和普世性呼籲所有人來相信是並存的。我們可以從基督徒最喜歡的有關傳福音的經文中舉出不少例子,很多這樣的經文是耶穌親口說的。你知道“到我這裏來” 那很出名的經文,人通常以此來證明神不預定人的永恒結局。因為“凡”人都受到邀請,所以必然就是所有人都能。因為“所有”(參見新譯本)人都被邀請來,所 以沒有一個人是不被揀選的。經文在這裏:“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 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11:28-30)
人常常忽略了前麵的經文。是的,“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可以來,但同樣真實的是,耶穌用一個禱告引出這句話,在這禱告中祂說: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禰!因為禰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禰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11:25-27)
耶穌說,父將福音真理向一些人(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其他人(“嬰孩”)“就顯出來”。祂為什麽這樣做?因為這是祂的旨意。在祂眼中這是祂的 “美意”。而且耶穌說,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然後耶穌說:“到我這裏來!”這很值得我們注意。祂說父把真理向一些人藏起來,向其他 人就顯出來。祂說人對父的認識取決於子是否願意把父向他啟示出來。我們可以很安全地推測,子願意向某些人,而不向其他人啟示父。子不是向所有人啟示父。對 於一些人來說,真理是隱藏起來的,而對其他人來說,真理則是顯明出來的,分別在於神主權的旨意,父的那“美意”。
你怎麽把這些事情調和起來?你不必去調和。祂剛剛才說了神對一些人隱藏真理,那麽祂怎能向“凡勞苦”的人發出真誠的邀請?這是可能的,事情也確實如此。你要兩樣都相信,都接受。
我們在約翰福音看到另外一處我們喜愛的關於傳福音的經文: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有人說:“看這普世性的說法,福音的邀請是給‘凡接待祂的’。所有人都歡迎,沒有一個被排除在外。如果預定論是真的,聖經就會說,福音是給‘凡是選民,接待祂的’……這證明預定論是不對的。“請繼續讀下一節經文。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1:13)。
那些相信和接待基督的人是怎樣來相信和接待祂的?他們重生了。他們是怎樣重生的?這不“從人意生的”!他們是經神的作為,由神行使主權重生。他們是“從 神生的”。神使他們的靈命從死裏複活,使他們獲得生命。就這樣,“凡接待祂的”是受“從神生的”限製。有誰能夠真誠地說“凡接待祂的”都得救,然後轉過身 來實際上說,隻有那些“從神生的”人才接待祂?聖經能這樣說,也確實是這樣說的。
另外一處對應的經文值得關注,但我們隻是稍提一下,就是人們所喜愛的“你們必須重生”這處經文。請留意,當尼哥底母嚐試找出他怎樣才能做成這重生時,他 被告知他做不到。這不是“肉身”(人的作為)的事情。“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人一定要“從靈生”。尼哥底母想要知道“怎樣做”,耶穌讓 他更糊塗,祂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哪裏來,往哪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3:8)
你能決定風接下來要往哪裏吹嗎?你能怎樣控製風,就能怎樣控製你從靈生的這件事了。誰控製風?唯獨神控製。然而“你們必須重生”(約3:7)。你們得到命令,要負責確保此事發生。神是有主權的,你要負責任。你怎麽把這兩件事協調起來?你不應該去調和。
讓我們再試一次。耶穌所說最受人喜愛的其中一句話,就是約翰福音6: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俄;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
我們再次看到要人到基督這裏來的普遍邀請。祂說,“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但請看接下來的話。一些人不相信祂說的話,一些人因祂的話跌倒。對此祂評論說:“隻是我對你們說過,你們已經看見我,還是不信”(約6:36)。
然後祂把他們歸於父賜給祂的那些人以外的那一類。揀選解釋了他們的不信。“凡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裏來;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
不,祂不會排斥“到我這裏來的”人。每一個來的人都蒙保守。但哪些人來?就是那些父“賜給”祂的人。在這裏耶穌兩次對不信作出回應,把不信的人說成非選民(我們可以如此稱呼這樣的人)。首先在44節:“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裏來的;到我這裏來的,在末日我要叫他複活”(約6:44)。
然後在65節:耶穌又說:“所以我對你們說過,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我這裏來”(約6:65)。
不信的人是那些不能到耶穌這裏來的人,除非父賜能力,否則他們也不願來。祂“吸引”人來,信是“賜下”的,然而所有的人都可以來!
我們已經在羅馬書9-11章看過這種二律背反,在當中使徒保羅從“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隻在乎發憐憫的神”講到“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羅9:16;羅10:13)。
我們要用聖經關於傳福音用得最廣泛的其中一處經文來作我們最後的例子,這處經文是馬可福音4:3-20中撒種的比喻。耶穌首先講了這比喻(可4:3-9),然後解釋這個比喻(可4:13-20)。 祂解釋說,不同的土代表對福音的不同回應:剛硬的土地代表沒有被福音穿透的心;多有石頭的土地,就是那些福音隻穿透表麵,卻被患難勝過的心;荊棘叢生的土 地,就是那些領受福音,但很快被世俗的事情擠住的人心;好土,就是領受福音結出果子的心。到目前為止,一切都沒問題。但是請等一等!我們跳過了13節。在那裏耶穌解釋了比喻的目的。你以為祂用比喻教導人是為了生動說明和闡釋真理嗎?再想一想吧。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祂這比喻的意思。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隻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 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救免。”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可4:10-13)
祂用比喻作教導,為的是以賽亞書6:9的預言可以得到應驗,即人要看見聽見真理,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救免”(可4:12)。你怎麽解釋?我們不解釋,聖經也不解釋!在所有這些地方,聖經都表明神在拯救的事情上擁有主權;祂揀選一些人,放棄其他人,然而所有人都有責任作出回應。聖經沒有解釋事情怎麽會是這樣,它隻是斷言情況的確如此。我們也這樣斷言。
2.不 單是加爾文主義者,其餘所有人也都接受二律背反。他們隻不過是不向他們自己或別人承認而巳。這是怎麽一回事?隻有最極端的阿民念主義才會否認神有預知。正 如我們從前看過的那樣,在神的全能麵前,預知和預定之間的分別是站不住腳的。如果神預見誰要相信,那麽他們肯定要相信,不能不信。如果情況是這樣,我們又 馬上回到預定的難題。神正在把祂知道絕不會信的人帶到世上來,然而不管怎樣祂還是這樣做了。如果他們肯定會相信,為什麽還要傳福音?如果其他人肯定不會相 信,為什麽還要傳福音?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改變局麵,影響結果,使之變成這樣或那樣。就連認為自己無需承認這奧秘的阿民念主義者也麵對這件事。最終來說, 隻有無神論才能回避這個問題。
第三,我們相信要運用途徑。加爾文主義不是宿命論。宿命論者就是上麵描述的人,他相信要發生的事必定要發生,所以他什麽也不做,隻是觀看。被稱為“ 極端加爾文主義”(但根本不是加爾文主義)的,就屬於這一類。
“極端加爾文主義者”否認傳福音的必要性,正如據說是老約翰·裏蘭斯對建立第一個現代宣教差會的威廉·克理所說的那樣,他說:“年輕人坐下!神樂意讓異 教徒歸正的時候,祂不需要你我的幫助就會做到!”這是宿命論,這是不承認途徑的必要性。神命定結果,但祂也命定達致結果所使用的途徑。達到罪人歸正這個目 的的途徑,就是禱告和傳福音。這當中存在著奧秘。但是我們的責任不是用我們的理解力來限製我們的順服。我們的責任就是讓我們的心順從神的命令,往普天下去 傳耶穌基督的福音,為世人的歸正祈禱。我們這樣做的同時,也相信神要使用我們的見證,並且我們將要像初期教會一樣發現,“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13:48)。通過我們的見證和代求,神要從地極收聚祂的選民。
真正的問題不是“為什麽要傳福音”,或者“為什麽要禱告”,而是“早上為什麽要起床”?神是否知道你要上班還是不上班?除祂預見的事情以外,還會有別的 事發生嗎?沒有,那麽我想你可以躺在床上,看著這一天會有什麽事情發生,如果什麽也沒有發生,這肯定就是神的旨意吧?因為神已經從創世以來命定你要穿哪雙 鞋,你就可以躺著不動,等那雙鞋跳到你的腳上?當然這很愚蠢。去上班的途徑是起床。目的和手段神都命定。你起床的理由解釋了你傳福音的理由。存在著達到正 確目的的途徑。
加爾文主義帶來的不同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了改革宗傳福音的理由和其他福音派人士的理由是一樣的。現在我們要來看加爾文主義信念帶來的優勢。你會說,“等一等,你是說‘優 勢’嗎?”是的,我是這樣說的。我們已經看過的經文明顯表明,恩典教義並不讓人不去傳福音。但除此之外,那些相信神的主權的人具有一些關鍵性的優勢。這是 屬靈的優勢,但無論如何仍是優勢。
第一,恩典教義教導人要依靠神。我們是怎樣說到一個罪人的?我們說他不能讓自己歸正,我們也不能讓他歸正。使人成為基督徒,這不在於傳道人或聽道的人屬 血氣的能力。一定要神來使他歸正。因為人是死在罪中,喜愛黑暗;要造作出一個基督徒,這就需要一個神跡,一個隻有神才能行的神跡。我們的事奉要取得“成 功”,就必須要靠神去改變人心。如果我們的神學說的離這隻差一點點,比如我們隻是說人不過是病了,他沒有死,那麽我們就不需要如此大大依靠神了。我們可以 讓病人服藥。但是我們明顯不能讓死人複活。我們能勸說那些有能力悔改相信的人回轉歸向基督,但是我們不能說服一具屍首從墳墓裏出來。
那麽,我們怎麽才能讓神做這件事呢?回答:通過神命定的途徑。傳揚福音,活出福音,禱告。我們還可以說更多的事,特別是關於敬拜和聖禮的事,但現在這樣 總結就足夠了。如果我們集中精力做這些事,我們就有比不這樣做大得多的可能,可以看到神顯著的動工。為什麽?因為這些是祂賜下讓祂教會增長的途徑。所以, 這是傳福音真正成功所需的那關鍵信念。原因如下。
1.堅 信神所命定的途徑,這要保守我們不至分心。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郵件,宣布有某種新技巧,某個新方案,某種新方法可以讓教會增長。有大量的研討會。它們教導 什麽?它們教導你要運用一些屬於“常識”的事情,就可能會促進你的事奉。他們說,在外表方麵下工夫,要保證你的設施場所幹淨整齊。在組織上下工夫,借用華 爾街和大公司的方法。在形象上下工夫,讓廣告公司來確保你向世人投射出正確形象。在你的方案上下工夫,讓人人都得著一些東西,年輕的和年老的,結婚的和單 身的,離婚的和再婚的,擅長運動的和身體有殘疾的都有自己一份。現在教會把極大的精力花在這些領域上。有人認為我們就是應該這樣讓教會增長。
這些事情本身沒有一樣是錯的。問題在於它們大大地使人分心。如果把花在這些事(人口調査和所有這類的事)上的大量精力、心思和時間用來傳福音和禱告,教 會無疑就會進步了。當這些外在的事情成了教會的焦點,以致幾乎沒有時間禱告,講道的時間也很少時,這可真是太說不過去了。這些其它的活動並非毫不相幹,但 是以福音本身來衡量時,它們就很接近無關緊要了。福音才是神的大能。一家教會的“風格”可能差得可笑,但神仍能祝福這家教會。使徒保羅講到他的講道:弟兄 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裏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我在你們那裏,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 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隻在乎神的大能(林前2:1,3,4,5)。
他滿足於軟弱的方法,因為正是這軟弱的方法為福音這顆鑽石提供了黑色背景,使之更清晰醒目,熠熠生輝。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2:9)。 我們軟弱的時候,我們就剛強,因為當人的力量不存在時,我們的作為就更清楚顯出是超自然的。如果使徒保羅用精巧的風格傳道,哥林多人的信心就可能會依靠 “人的智慧”。因為他沒有這樣做,他們看見的,就不是一個聰明的人,而是“聖靈和大能的明證”。當我們集中力量在簡單、基本的途徑上,不去為表麵上的光彩 操心時,人就不能說,“他們成功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方案或技巧”,而是要斷定,神必然在其中,他們要真相信,因為他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隻在乎神的大 能。”保羅的信息是什麽?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隻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2:2)。
“基督釘十字架”是顯明神的大能的信息。因為神是主權的神,我們應當集中力量傳揚這信息,禱告求神的大能進入到這信息當中。神在發出複興大能的一刻之 間,可以做成比我們用一生來組織和做項目成就的更多。複興是從禱告會發出的,而不是從會議室裏發出的。對這一點的確信會讓我們集中關注正確的事,走在正確 的道路上。
2.相 信神所命定的途徑,可以保守我們不受試探去使用強追人的途徑。今天向集體傳福音的很大部分工作是依靠心理學手段,為的是讓人決誌。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 聚會的氛圍上。環境一定要是“讓人不感到受威脅”、溫暖、積極向上。麥克風前展示著吸引人的音樂和吸引人的人,以此幫助建立信息所需的合宜氛圍。在信息之 後是呼籲人決誌,然後借著大批人湧向前來鼓勵人決誌,而這種湧向前來通常是由“輔導員”帶領引發的。這種群羊效應的動作在轉變未歸正之人的意誌方麵發揮至 關重要的作用。演奏像“照我本相”這樣輕柔音樂重複的段落,延長時間讓人作回應和施加心理壓力。
參加這種聚會(以及許多、許多在每周聚會中模仿這種風格的教會)的人坦然承認有一種問題,就是很多“決誌相信基督”的人不久就失落了。成為基督真正門徒 的人比例非常非常低。我們對這種流失率的解釋,就是很多這種歸信隻是心理上的歸信,是對所施加的各種不同非靈性壓力的回應,姐情緒方麵的壓力(音樂),社 會方麵的壓力(群羊效應),以及取決於所講信息而有的各種屬肉體的好處保證(渴望得著“防火保險”,解決個人問題,等等)。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就是不加裝 飾地傳講福音。脫離了包裝,福音本身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1:16)。一個人要真正歸正,就一定要被聖靈勸服人心,改變人的意誌。其它所有的事情都是假貨。
3.堅 信神所命定的途徑可以保守我們不至妥協。如果你相信隻有神能讓一個罪人歸正,而祂是通過祂的福音信息做成此事,那麽當這信息遭人拒絕時,你就不會受試探要 含糊其辭。當人回應福音,抱怨說它“太難接受”,“太嚴肅”,或者“太消極(世人總是這樣回應),想淡化信息的試探就非常巨大。正如威廉·斯蒂爾所說的那 樣,很多事奉已經論為娛樂山羊,而不是喂養綿羊。他說:“讓山羊去娛樂山羊吧,而且讓他們在山羊之地做這樣的事情吧。”
使徒保羅在他的時代警告了這件事: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提後4:3,4)。
他對此的回應?“務要傳道……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4:2)。他講到他的事奉說: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神的道理;隻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神麵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林後4:2)。
堅信神是主權的神,這要使我們仰望神,而不是人的聰明才智。我們就不會受到試探讓福音變得更合世人的口味。我們知道這是不合人口味的,這是預料得到的事情。我們知道未重生之人的心是剛硬的,不能明白所講的事(林前2:14)。那麽我們應當怎麽辦?傳講福音,這福音是神的大能。它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來4:12)。人能信靠神通過祂設立的途徑行事,無需操縱聽眾或曲解信息。神鼓勵使徒保羅留在哥林多,祂說:“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徒18:10)。他們還沒有歸正,但他們將要歸正。福音本身就是把他們挖掘出來的途徑。我相信今天也是一樣。我們不需要使用心理壓力,反正這都是沒有用的。我們不需要削弱信息,如果這樣做,我們就削弱了它的功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依靠神設立的途徑,不攔阻這些途徑。
令人難過的是,各樣小把戲在教會中廣受歡迎,這揭示了人對福音缺乏信心。在各樣的表演背後,是人對賜下福音的這位神缺乏信心。當人再一次開始相信神的主 權,我想很多這些標新立異的做法就會從人眼前消失。教會的方案要減少和簡化。我們要傳道、禱告,並看到神大能的手動工。
第二,恩典教義致勵和推動傳福音的人。恩典教義沒有破壞傳福音的動力,反而常常激勵基督的仆人在有時看似不可能的處境中傳揚福音。為什麽?因為神能改變 任何人的心。如果“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祂隨意將它轉動,而王對人擁有終極的主權,總是按自己的意思行事(這正是箴言要說明的),那麽神就能扭轉任何一 個人的心——使徒保羅的心,任何人的心(箴21:1)。這種立場曾經讓人在麵對嘲笑、暴力和死亡時,勇敢堅持真理,給他們信心,能在內外的敵意、冷淡、以及不理解中取得成功。
這就是區別所在。阿民念主義者傳福音,頭腦中想的是基督溫柔地敲罪人的門。耶穌等待,傳福音的人等待。除非人主權的自由意誌容許神來幫助他,否則什麽事 情都不能發生。在這樣的光景中,一顆剛硬的人心會看起來特別無望。加爾文主義者看見的是完全不同的畫麵。他的耶穌不是被動等待,祂把門踢開,沒有什麽門是 祂不能踢開的,祂能在任何時候拯救任何人!
過往幾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抗羅宗福音傳道人和宣教士都是加爾文主義者。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首先是一場信仰的複興。它的領袖不隻是神學家而巳,他們主 要是福音傳道人和傳福音的人。然而,他們大多數是與奧古斯丁觀點一致的人。十七世紀偉大的清教徒傳道人都是加爾文主義者。約翰·班揚是一位加爾文主義者。 世上最偉大的福音傳道人,十八世紀福音覺醒運動的領軍人物喬治·懷特菲爾德是一位加爾文主義者。“大覺醒”年代的其他人,除了衛斯理兩兄弟之外(對於他 們,巴刻仍稱他們是“糊裏糊塗的加爾文主義者”),都是加爾文主義者。我們還想起威爾士人賀維·哈裏斯,美國長老會人士威廉·特南特和吉爾伯特·特南特, 偉大的約拿單·愛德華滋,丹尼爾,羅蘭斯,還有很多其他的人。在十九世紀,英國浸信會人士司布真,還有那位聖潔的蘇格蘭人麥克謙都是加爾文主義者。即使在 二十世紀這段公認是符合聖經的加爾文主義沒有取得最大成功的年代,學園傳道會的創辦人白立德,還有國際爆發布道的創始人甘雅各博士,都是加爾文主義者。
至於宣教士,幾乎所有現代宣教運動的創始人都是加爾文主義者。人可以首先看到現代宣教運動之父威廉·克理,以及他在浸信會中的同工,他們都是加爾文主義 者。不從國教者當中,前往中國的宣教士馬禮遜,前往非洲的宣教士莫法特,都是加爾文主義者。安立甘會宣教運動的領袖亨利·維恩,約翰·牛頓,理査德·西賽 爾和湯姆斯·司各特是加爾文主義者。在蘇格蘭,約翰·威爾遜,約翰·安德森,亞曆山大·德福,大衛·李文斯頓,約翰·佩頓和其他宣教先鋒,也是加爾文主義 者。這看起來令人驚異,但卻是真的。加爾文主義沒有削弱傳福音和宣教工作,看來反倒促進了這些事。懷特菲爾德的傳記作家達裏茂認為,懷特菲爾德之所以是這 樣,正是出於我們講的原因,他傳道,堅信神“能拯救到底”,祂能改變人心。
到現在我已經被按立進行福音事奉超過十五年了。在這些年間,有些人是我認為“福音無論如何都是傳不了給他們的。”也許在你自己事奉的範圍內,你也認識有 這樣的人。你可能麵對一位對福音剛硬的孩子、父母或鄰舍,你會受到試探,以為“他們永遠不會歸正。”你會受到試探,要把他們放棄。
絕不要放棄。你可以問我的妻子:我從來不會放棄人。為什麽?不是因為我是一個氣量大的人。我不放棄,因為我相信神的主權。神能拯救任何人。約拿單·愛德 華滋曾經寫過一本書,書名叫作《對令人吃驚的歸正的敘述》。我們曾經見過一些令人吃驚的事。我們不斷作見證,從講壇到台下的長凳,一個禮拜又一個禮拜,向 內心剛硬、頭腦剛硬的人作見證,因為他們要得救,就非要由福音拯救他們不可。
加爾文主義帶來不同嗎?哦是的,確實如此。它迫使我們依靠神,而不是依靠我們自己。在見證福音的工作上,它給我們信心和盼望。我堅信,當複興臨到的時候,開路的是這些信念。
(選自《恩典切中要害的時候》,甘林譯,改革宗經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