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不難理解,世界上之所以不存在《死後學》,原因就是沒有人知道死後的情景到底如何。所以,死後學這門學問,沒有人總結,沒有人傳授,也沒有人願意學習。
同樣,《生前學》也不存在,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在出生以前是什麽樣子,什麽皮囊,什麽骨架,又是什麽肉疙瘩。“出生前”便是“死之後”,“死之後”即如“出生前”。現世活人,就是出生以後、死亡之前的過程中人。
因為生與死均不掌握在現世活人的手中,所以研究生前與死後的學問,自然無人問津;就算有人上天入地,通靈交鬼,對冥界仙境言之鑿鑿,那也難免虛幻不實,枯索乏味,形同雜碎。
那麽,轉換生死、出死入生的男女交媾行為,當事雙方是不是就能整出一套符合事實的學問來呢?其實也未必。因為沉湎於淫樂之中的人,沒有人能真正記住“男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聰明人常常獨身,不近女色,糊塗蛋忙活再多也白忙;若不借助現代相機,伴侶的臍下物長什麽樣,恐怕都沒人能清晰地回憶起來,更何況描述其複雜的結構、神奇的功能和細膩的感受?
我可以負責任地,毫不客氣地說,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關於性的真知識、真學問也一點沒有進入現代教育係統。因為性與科學無關,隱藏在生門死穴裏的秘密,科學根本探測不出;加上現代教育來自西方,基於科學,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十分機械,科學則偏重於研究死的、局部的和死的整體;活的、靈動的、生命的整體,科學通常是摸不到門,找不到北。
G點說和高潮說,就是典型的兩個科學妄說,典型的西方機械思維的產物。敦倫之樂,乃在合體通氣,平衡陰陽,不在一點一麵,一時一刻。
沒有關於性的真知識,又何來真正的性教育?所以說,現時的、來自西方的流行性教育,完全是一門徹頭徹尾的偽科學。
相比之下,東方人早慧,東方文明早熟。東方教育,在男女一項,從來都是“知生不知死”,“問蒼生不問鬼神”,“知其不可而不為”。
所以,在男女性事上,中國傳統教育,一向隻有風化,沒有教育;隻講人倫之禮,不重奇技淫巧。那麽,“風化”與“教育”究竟有什麽不同呢?
風化,就是風而化之。風,指風俗習尚。《詩經》“十五國風”就是其例。化,指潛移默化,教者慢慢教,學者慢慢懂。
“風化”的現代解釋就是,用傳播歌謠的形式來改變民風,再由風俗改變來影響全社會的男女關係。歌謠的內容是“好色而不淫,怨誹而不亂”,所要達到的社會教化目的,是全體男女在性意識上的“思無邪”。
比之於西方的性教育,風化還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注重倫理。在倫理的基礎上,倫理的框架內,談論陰陽之道;不似現代性教育,隻傳器物的解剖知識和合歡技巧,隻講男女,不談夫婦,容易亂套。
二、講究方法。合歡屬於隱私,既隱且私,所以風化采取對應的隱秘和隱喻方式進行教化。比如,皇家的宮廷秘笈,達官富人的春宮秘圖,體麵人家的陪嫁壓箱底,文學作品中的房中術、詩詞歌謠、民間小調、潑婦罵街(你別小看潑婦罵街,她們的罵詞多半涉及男女床第密事,蒙童們聽了絕對受教)等等。哪像西方性教育那樣公開、暴露、直白、一絲不掛、不顧顏麵、有傷風化。
三、慎重而巧妙地選擇施教者。一般來說,傳統風化讓女人教導男人,男人點化女人;大戶人家讓通房丫環啟蒙公子小哥;普通人家則用嫂子引導小姑,大哥教小弟,姐夫教小姨。避免了西式性教育中的災難惡果,少男少女學而時習之,弄出一串社會問題。
四、整體傳授。風化具有東方集體主義的格調;教育則帶有西方個人主義的色彩。風化針對的是全體男女,而教育選擇的則是男女個人。風化將夫婦之別、陰陽之理、交合環境、健康與優生所係,整體涵蓋;而現代性教育卻是支離破碎,亂無章法,惡果一筐。
所謂思無邪,就是人的心思意念禁絕邪淫,甚至壓根就不想男女這檔子事。
思無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維護社會穩定,減少性犯罪;另一個是保障優生,杜絕垃圾人問世。因為父母心思單純,“做人”時激情充滿,所孕育的後代往往聰慧賢良。
日本人為什麽說我們中國人單個人都是一條龍?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個人素質都很高,我們的父母從小就懂得男女有別,善於維護隱私,刻意保護男女的神秘感,致使結婚時雙方有激情,性交質量高,所生育的子女質量也高。
世界上的聰明人為什麽都出生在溫帶或寒帶,赤道地區和熱帶則較少有文明產生,原因就是過熱地方的男女,衣著草草甚至常常赤裸以對,雙方缺少性的神秘感,房事缺乏激情,生育質量不高。
人們常說的“無欲則剛”,“久別勝新婚”,要實現“剛”的目標,達到“勝”的境界,關鍵在於思無邪。眼前無妻,則心中無妻;丈夫出差,太太的心思便隨即轉移到別的事情上,這樣才是真正的“別”,唯有如此,才能達“勝”。
有欲,不可能剛。當和尚,若做不到四大皆空,一上床便妄想紛飛,其實與色鬼淫棍無異。久別夫妻,若思念之情片刻不離方寸,對方的音容笑貌時時縈繞腦海,即使分別的再久,重逢後也不會有新婚的感覺。
為了促成思無邪,儒家主張“男女授受不親”,兩性隔離開來生活,眼不見,身不觸,心不思。
那個著名的“女人是老虎”的故事,現代人都覺得它可笑。其實,它是對的,符合“不見為上”的至理。尼姑庵、和尚廟、修道院,也都是本著這個原則建立的。
大家都知道伊甸園裏的“知識善惡樹”。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知識善惡樹上的果子,他們不是獲得了關於善惡的知識,而是親身經曆了關於善惡的feeling,很難忘記,一如童男處女經曆了“大樂”後永遠忘不掉一樣。人類偷吃禁果的代價就是死亡,隻有死亡才能讓人忘掉這一切。這說明,基督教也是主張男女“不見為上,不嚐為安”的。
風化,風有方向,有力級,卻看不出從何而來,從誰而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既避免了尷尬,又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而教育呢?老師們在課堂上“教”,孩子們就在私底下“育”了。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教育,不僅有性教育,而且比現代教育更見成效。
2018.6.29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教育,不僅有性教育,而且比現代教育更見成效。
快14億的人口,受”教”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