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39)
2016 (71)
2017 (59)
2018 (47)
2021 (1)
許多作家、思想家、社會學家批評說,中國人沒記性,總愛忘記曆史,忘記教訓,哪怕是血的教訓。這種忘性,尤其表現在飲食創造方麵。你若不信,我舉個包子,誰能回憶起它的起源?
我倒是覺得,這個毛病情有可原,因為我們的曆史太悠久了,古今多少事,連上帝都不紀念,何況人呢?所以,為了麵向未來,為了活得輕鬆,中國人還是要學會忘記,管他誰發明的,誰命名的,能讓我撐傻、吃糊塗就好。
論起包子的個性,大廚、巧婦、老饕餮們,可能馬上會想起叉燒包,小籠包,灌湯包之類。但我老實告訴你,這些包子的個性,無外乎都彰顯在餡料口味和吃法上,照顧的都是人的眼睛和舌頭,根本沒有考慮到人的腸胃。
要知道,人的消化係統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等部,單純地迎合嘴皮和舌頭的作法,不僅有嫌欺上瞞下,而且不合理,不科學。
某家的包子,個性卻在大小不一。這是古今中外,所有用來外賣的、自用的、進貢的包子都不具備的。狗不理包子要敢這麽做,保證它連一籠也賣不出去;慶豐包子要敢這麽做,習大大肯定會把它定性為奸商的典型。可是我敢這麽做,你也可以放心這樣做,大膽這樣吃,因為它合理且科學。
包子好吃不在褶子,亦不在大小統一
當然,當然,我很清楚,吃飯是個自然行為,饑不擇食,胃喜為補,與科學毛無關係。但請你看一下這段自然石砌出來的牆壁,你就茅塞頓開,恍然大悟,醍醐灌頂,芙蓉出水了。
人的腸胃,如同這麵牆壁,也是個自然空間,其中,有大洞,有小孔,還有縫隙和豁口。用統一尺寸的包子填充腸胃,要麽撐著浪費,要麽空著不足。這就是為什麽有人覺得吃包子很撐,也有人覺得吃包子不經餓的原因。
不過,相信你吃了某的包子後,一定會覺得旮旯裏都塞滿了,實沉實沉的,飽嗝飽嗝的。
2016.12.27
樓主文章寫的真是構思極其精妙, 文筆更有如行雲流水, 從簡簡單單的包子說起, 引申出小到為人處事, 大到治家立國的一番即深刻並且又無可置疑的真理。有生之年能夠讀到這麽一篇高級文章, 何其幸也!
忍不住對跟帖的奉勸一句, 讀不懂的話要用請教的姿態跟帖, 否則露出你半瓶子醋的馬腳可要怡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