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畫一幅漫畫,來表現現代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的話,那麽,頭上長角,身上長刺,上半截聖人,下半截野獸,嘴巴咬著筷子,腦後拖著辮子的,我肯定不會畫,我會畫一個中國人被兩根繩子拉扯著,水平地懸在空中。拉頭的那根繩子叫“未來”;扯腳的那根叫“過去”。
很多現代中國知識分子都喜歡在未來和過去兩者之間遊移,腳不沾地。
造成這一奇特現象的原因,我想有兩個:一個原因是,世界的未來掌握在西方人手裏,中國的未來掌握在強權手裏,中國知識分子對未來無能為力,毫無把握,但卻又喜歡暢想,所以,難免撲空和抓瞎,陷入“想當然”的境地。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曆史太悠久,文化太繁榮,與現實似有若無的國際文化地位和影響力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與其在現實中做無足掛齒的小卒,不如回到曆史中去當叱吒風雲的霸主,所以,中國知識分子都喜歡做文化上的杜鵑鳥,都愛唱“歸去”歌。貪戀過去,實際上是沉迷輝煌。
宋代大儒張載提出的知識分子四大使命之一:為往聖繼絕學,原是指知識分子應當以自己的社會實踐,來繼承、補充和發展先聖的思想理論,重在“行為世則”,並不是讓後人躲在象牙塔裏尋章摘句,咬文嚼字地闡發古人的原義。
現代大學裏培養的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生,沒有人懂得什麽是創造性地“身繼”往聖絕學,大多都是古板的“書繼”,也就是大而化之地讀幾本古人的書,與古人或深或淺、既愛且戀地“意淫”一回,達成思想上的“受孕”,再經過十月懷胎,一般都是三年“燜煮”,也就是查資料找參考,然後從筆端生出一個子肖其父的”小古人”——述而不作的“書”來。一個英姿勃發,意氣奮進的青年學者,一輩子就這樣竭盡所能、耗盡精力地替古人生幾個“孩子”完事!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方方麵麵都發展進步得非常快,有些方麵甚至比西方還要現代化,唯獨在文物收藏一項上特別落後,非但沒有進步,反而大幅度倒退了。當今世界的主要文化大國,都在千方百計地向外輸出自己的文化,而中國卻在全球挖地三尺,到處搜購流散出去的文物,而且不惜代價,不擇手段。
文物,說白了,不過是古人創造的藝術品和工藝品。今天的藝術品和工藝品,也有可能成為將來的文物。現代人為什麽不自信自己的創造,隻一味地去仰慕古人的創造呢?
胡適當年提倡白話文的時候,雖然也有黃侃等保守派冷嘲熱諷、胡攪蠻纏,但畢竟大勢所趨,大利所在,風氣最終還是開了。現在要是有人膽敢在天津文交所,或者世界其他中國文物拍賣會上,大吼一聲“我們要當天工開物者,決不當盜墓賊”,那後果將會如何呢?
用國立官辦的孔子學院來傳播中華文化,雖然鄭重其事,也頗有名正言順的意味,但過猶不及。要知道,大題不能小做,小題也不能大做;急事不宜緩辦,緩事也不宜急辦。傳播中華文化雖然是件大事,但卻是緩事,絕對不能操之過急。中華文化是農業時代中國人長期積累的世界觀、人生觀及生產生活、待人處事的經驗總結。它的傳播推廣,一定要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不能學西方人,在全世界強推硬植自己的速成工業文明。
中華美食和中國功夫,這兩個中華文化的次要方麵,之所以能在西方成功傳播,而且深入人心,那是李小龍、陳龍、李連傑等幾代華人武曲星,靠了跌打損傷的努力和借助好萊塢電影的宣傳,幾百萬海外華人移民,為了養家糊口四處飄泊,走街串巷、煙熏火燎開餐館,竭誠為當地民眾服務,才換來的文化成果。這兩方麵的成功啟發我們,在西方工業文明方艾不興,雖衰未敗之時,西方人總會以各種理由防範、抑製或排斥中華文化,這不是虛名妄譽的文化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問題,因為文化是可以帶來利益的。
在這種不利的情勢下,驟然興起無數個孔子學院,顯然是不明智的,不管中國參照的是德國歌德學院,還是意大利但丁學院,它們傳播的本身就是西方文化的組成部分,而我們則不是。改進的辦法,最好是變官辦為民辦,變正式為非正式,變短期為長期。語言教學方法也要創新,不能把中文語言環境下的一套,生搬到非中文語言環境中來,更不能機械地模仿英語的課堂教學方法。
中華民族早熟早胖,不僅喜歡厚葬,而且喜歡富藏。這些外化、物化於古人墳坑墓穴、深山洞府的文化寶藏,不但沒有成全和造就後世子孫成為大同世界的領軍人,反而讓後人在文化心理上產生了無窮的惰性和依賴性。這種懶惰和依賴,不僅造成了傳統文化的衰敗,而且多次差一點讓傳承人自己亡國滅種。
大同世界的理念是我們祖先提出來的,英語的“I”和中原話的“俺”,發音何其相似,可同化世界的亙古第一大好事的榮耀,卻沒有落在泱泱華夏的孝子賢孫頭上,最終竟落在了島國島民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的頭上。說實在的,我們每一個現代中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在文化價值觀上都有厚古薄今的傾向。
我們幾乎不願,也不會創造,隻知道一味地食古和啃老。雖然我們從未拿起洛陽鏟和還魂梯去盜過墓,但我們在文化傳承和發展方麵,都是不肖子孫、低能兒。在意識和行為上,自覺與不自覺中,我們都當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一句話,我們都是文化上的盜墓賊——官賊、民賊、學賊、兵賊、商賊、留學生賊、移民賊……
你我在文化上的身份和作為
君不見中國影視界多是”穿越曆史劇“,因為中國的曆史太厚重,令我們回味無窮,總是重複曆史,懶得展望未來,以致整體缺乏創造力,到處是“山寨”和“舶來品”;而美國好萊塢電影多是”回到未來世界“,因為美國沒有太重的曆史包袱,隻有不斷創新,展望未來!
我們羞做“盜墓賊”,我們願當“開物人”!
西方文明的探索創新精神是人類的財富,沒有她就沒有今天人類的高度文明。落後的文明被先進的所取代是必然趨勢,我們的發型,衣著,住宅,飲食,汽車,電腦早已是西方文明,這是進步,是好事。“發揚中華文化”太過空洞,中華民族當務之急是如何正視曆史,如何暢所欲言,否則如何去創新?又如何去傳播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