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農莊

用開花的創意,將司空見慣,變成耳目一新。
個人資料
正文

大象爬樹:舒婷的《致橡樹》錯了嗎?(上)

(2015-02-02 09:09:22) 下一個

若論一個樹種在曆史上的影響,全世界恐怕找不出第二個樹種能與橡樹匹敵。盡管中國銀杏樹和印度菩提樹在東方宗教和文化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它們從來沒有進入政治和軍事領域。

橡樹不但是聖經中提及最多、地位最重要的樹種,它後來更成為希臘和羅馬最高神宙斯和丘比特的象征,德魯伊宗教不僅把橡樹奉為最高神來膜拜,就連德魯伊的名字都極有可能起源於威爾士人對橡樹oak的稱謂“derw”。

進入近現代,普魯士和第三帝國的國樹是橡樹,強悍的德軍一直把橡樹作為製服和徽章(Regalia)的圖案;美國不僅國樹選橡樹,還將橡樹的葉果當作美軍的軍階識別特征;英國保守黨的Logo也是橡樹。

橡樹的一個重要識別特征就是橡果(acorn),西方人曾經用它做麵包,製咖啡,中東人曾經用它喂豬、飼羊,中國人曾經靠它做橡子麵度荒,現代韓國人利用它開發出廣受歡迎的橡子豆腐。可見,橡樹對人類政治、經濟、軍事、宗教和文化,無不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是名符其實的“樹中之王”。

正因為橡樹的世界屬性,所以要介紹它非常不易,既不能單從西方的角度理解它,也不能完全以東方的觀點看待它,必須把東方、西方和世界中部的曆史綜合起來,糅合到一塊,才能對橡樹有一個全麵而清楚的認識,做到真正的識“橡”。

一、    自然的橡樹

橡樹,學名叫Quercus。全世界大約有600多個品種,有喬木形態,也有灌木形態,但大多數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據說隻有一個品種。比較而言,歐洲和北美洲是橡樹的望地,規模最大的橡樹林,高大、長壽的單株橡樹,都集中在這兩個地區。

中國在秦漢以前,沒有“橡樹”這一稱謂,周代稱橡樹為“栩”,近代加注的學名是Quercus serrata,也叫“櫟”,加注的學名是Quercus dentate。其中,種名serratadentate都是指橡樹的葉子形狀,前者的緣齒山尖略微歪斜,後者的則比較直立。(見下圖有紅色標注的葉形)

拉丁學名長於分類,精於識別,但若論形象,還是中文更勝一籌。“栩”,木 + 羽,橡樹葉子酷似羽毛,而英語和拉丁語,卻都沒有如此形容過橡樹的葉子。至於“櫟”,簡化漢字已看不出原意,若從繁體字的“櫟”字上理解,就可以等閑識得東風麵:木字旁加一個“樂”字

《說文》:“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鼙。”段玉裁注:(木字上麵部分)象鼓鼙,鼓大鼙小,中間大一些的為鼓,兩邊小一些的則為鼙。 《爾雅》雲:“櫟,其實梂。”這就是說,“栩”是根據橡樹葉子命名的,而“櫟”則是根據橡果命名的,二者其實同為一物。“羽”和“樂”既是古代五聲之名,也是樂器之名。周代是個非常文雅的朝代,禮樂盛行,很多植物都以禮器或樂器的名字命名,如銀杏古名“枰”中之“平”,就是一種樂器;罌粟之“罌”,乃是一種口小腹大的酒器,也是一種禮器。

橡樹作為行道樹的優點是,夏季遮陽成蔭,秋冬枯萎的葉子仍然停留在樹上(Marcesent),構成棕色的彩帶。這與懸鈴木剛好相反。懸鈴木是短短兩周內就落盡所有的樹葉。

歐洲大陸到處是橡樹、白樺、奧地利鬆樹構成的叢林。樺樹的白,鬆樹的綠,加上橡樹的棕黃,藍天白雲下看上去非常有層次感。不過,歐洲和亞洲都很少把橡樹作為行道樹,反而北美的城市比較多見。

二、    聖經中的橡樹

聖經裏提到過很多種植物,如無花果、香柏木、蘋果等等,但橡樹被提到的次數最多,比如“幔利的橡樹、巴珊的橡樹、摩利橡樹、撒拿音的橡樹”等等,有人做過統計,竟然有31處之多。

在舊約時代的前期,橡樹高大、健壯、長壽,遍及中東地區,一般隻作為村落、部落的地標,就像中國的大槐樹、大柳樹、大桑樹一樣。橡樹底下往往就是人們聚會,敬拜神明、或者舉行典禮的場所。(創13:18):“亞伯蘭就搬了帳篷,來到希伯倫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35:8):“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死了,就葬在伯特利下邊橡樹底下;那棵樹名叫亞倫巴古。”(書24:25-26): “當日,約書亞就與百姓立約,在示劍為他們立定律例典章。約書亞將這些話都寫在神的律法書上,又將一塊大石頭立在橡樹下耶和華的聖所旁邊。”( 9:6):“ 示劍人和米羅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劍橡樹旁的柱子那裏,立亞比米勒為王。”

可是,到了後期,外邦人把橡樹當作“神木”,用它的木材雕刻偶像,並加以跪拜。橡樹底下也變成了各種異教神像的大本營。上帝為了避免以色列人在橡樹下聚集敬拜,就吩咐以色列人另造“會幕”和“聖殿”來敬拜他。(結6:13):“他們被殺的人,倒在他們祭壇四圍的偶像中,就是各高崗、各山頂、各青翠樹下、各茂密的橡樹下,乃是他們獻馨香的祭牲給一切偶像的地方。那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三、    歐洲的橡樹崇拜

按照宗教名著《金枝》的說法,崇拜橡樹和橡樹之神幾乎是歐洲所有雅利安人的習俗。希臘人把橡樹當作最高神宙斯,並賦予掌管雷電和司雨的神聖能力。羅馬人照搬希臘的那一套,隻不過將宙斯改為丘比特而已。後來的日耳曼人,包括英國人、德國人和北歐的挪威人等,繼續發揚希臘和羅馬的傳統,把橡樹崇拜推向了高潮並帶入現代。

日耳曼人以遊牧為生,雨水對他們來說已不再重要,所以,他們不似希臘、羅馬人那般虔誠敬畏,根本不搞什麽祈雨儀式。在西北歐的神話中,橡樹僅保留了雷神的職能,而且時常要躲避雷擊。更滑稽可笑的是,英國塞爾特人的德魯伊巫師不僅崇拜橡樹,而且還愛屋及烏地把寄生在橡樹之上的槲寄生(mistletoe)也看作是一種萬靈丹藥(panacea),具有神奇的力量和絕妙的療效。現代西方國家的聖誕節花環,也是用這種常綠小灌木的枝葉編製的。

雖說“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但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根,還可以追朔到埃及和中東。歐洲的橡樹崇拜最早來源於中東的主神巴力(Baal)崇拜。它的傳播者極可能是公元前3世紀在亞洲定居的征服者塞爾特族人。

巴力神是聖經中猶太人的神耶和華的死敵,他是以色列人入住應許之地前後相當長時間裏,中東一直存在的所謂異教神。

巴力有司雨的本領,也被奉為多產之神。以色列之外的人敬拜巴力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用橡樹的木材雕刻成偶像,對其頂禮膜拜,甚至當麵與神廟裏的妓女交媾,以此取悅巴力,寄望巴力神賜予豐收。現代西方流行的各種狂歡、群交陋習甚至妓女製度,很多都跟古代巴力敬拜儀式有關。

  四、    中國橡樹

盡管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找不到美國那樣的參天大橡樹,但在莊子時代,中國橡樹也是高聳入雲,遮天蔽日的,而且還是中原地區的社樹。與中東和歐洲不同的是,中國人從來沒有把橡樹當作雷神或雨師崇拜。所謂社樹,也不過就是為集社的會眾遮陽避雨而已。

希臘人相信橡樹易遭雷火,可中國人認為“木不生火,惟櫟為然”;中東人用橡木雕刻偶像,但莊子卻嘲笑橡樹為“不材之木”。《莊子.人間世》:“匠石見櫟社樹,其大蔽牛,觀者如市,匠石不顧。”

歐洲人把橡樹尊為雷神,可至今未見解釋的理由。中國人在春秋戰國時把橡樹稱作“櫟”,把橡果比喻成大鼓和小鼓。鼓為樂器之王,鼓聲如雷。秦人曾把橡樹叫做“柞櫟”,今人也有把橡樹直接稱作“柞”(念zuo,去聲)的,而“柞”一開始不是名詞,而是形容詞。該字的聲部“乍”是“止亡”之意,也就是阻止、嚇唬逃跑的意思。

作為社樹,橡樹的枝頭掛滿可以充饑的果實。民眾白天看見它們,難免在風高月黑的夜晚入社偷盜。橡果外殼堅硬,經風一吹互相碰撞,“咋咋”有聲,做賊的人心虛,聽起來好似有人在後麵喝道:“站住,往哪裏跑!”橡樹葉子略帶革質而細長,強風吹拂之時,定然啪啪作響,加之橡果的碰撞聲,風中的大橡樹豈不轟然若雷?

橡樹的“橡”開始取代“栩”、“櫟”和“柞”,大約是在春秋戰國的後期,由民間俗語而來。當時貴族和士大夫多不了解“橡”中之“象”為何意,甚至還展開了一場“大象”和“想象”之爭。殊不知,這個橡樹的“橡”正是伴隨著中東巴力崇拜和印度佛教東來的產物,“橡”中之“象”乃偶像之意,指明這種樹的木材可以雕刻神像,大乘佛教反對的“著相”,起初應該也跟雕刻佛像有關。

因為華夏的最高神是“天”,中國人相信“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象無形”,所以,敬天無需偶像。小人兒模樣的“偶”,隻有巫師才用到;大人兒形狀的“像”,古人稱其為“俑”,大多為泥塑石雕,很少用木頭雕刻,所以,他們想象不出西來的偶像究竟為何物。

漢字發展史上不乏“俗行而正廢”的例子,背後有強大宗教和文化力量推動的漢字,最有可能從民間走入宮廷,由俗語而成為正統。假作真時真亦假,如今“橡”字成了正宗,而“栩”、“櫟”、“柞”卻成了俗名。(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田野maomao' 的評論 : 我猜你是學生物的,可我不是。嗬嗬
田野maomao 回複 悄悄話 哇塞! 農哥真是學識淵博,也是學生物的嗎?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ingfish2010' 的評論 : 國內絕少見到談論文化鄉土樹種的文章,而鄉土樹種的知識就蘊藏在民間。咱們這雖然是偏門,也算是“史失求諸野"吧,嗬嗬。謝謝參與並賜教。握手!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謝謝回複。 我這是班門弄斧了:)

村裏老鄉也叫這蠶為 炸蠶,但是叫樹為 左樹。
說到乍的古義,卻是不作不死的反義了:) 謝謝賜教!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ingfish2010' 的評論 : 謝謝斧正。已按照您的意見更正了。我在國內時,園林界不少人都把這個字念成“炸彈”的“炸音”。澤去聲是《說文》上的古音。考慮到語言是發展的,活的,所以還是改成“zuò”比較合理。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LZ,學習了。

note: 柞 發音為 zuò, not ze 澤去聲, 柞蠶 Zuocan.
kingfish2010 回複 悄悄話 我插隊的遼東丘陵一帶有不少柞樹,樹葉用來喂蠶,叫柞蠶,柞蠶絲好像要比江南的桑蠶絲粗。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ournier' 的評論 : 衝著你的期待,我很快會端上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rsonwang' 的評論 : 妹子的感覺很準。中國的國民教育裏,植物教育是最弱的一項。對動物,一般人還能叫上阿貓阿狗的名字;可對植物就不同了。很多喜歡低吟高唱花草詩歌的小資,你問TA吟詠的是什麽植物,TA總是笑著答不上來。大學校園裏散步的教授和學生,你問他們行道樹是什麽樹種,90%答不上來。

本人半路出家學景觀,痛感識別植物比識別人難,但又覺得開花結果的比穿衣戴帽的可愛、可親、可信,因苦於大多數科班出身的植物人、農林人言必談科屬分類、栽培技術、繁殖方法,鑽進樹叢就出不來,埋入土壤就不出來,所以,就自己嚐試一套新的植物記識方法。

謝謝賞光並鼓勵!
tournier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給我們講橡樹。

期待續篇。
warsonw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半西窗' 的評論 : 枯燥和乏味原來意思灰常不一樣嗎?我覺得樓主介紹樹木很有一套,與文史結合,非常生動有趣,就算我這種不求甚解的人都願意讀下去。好吧,我承認,我以前植物動物都學得很爛,是我一直提不起興趣的學科。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半西窗' 的評論 : 不好意思,讓您敗胃了。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na-Sun' 的評論 : 應該是這樣的情況。下篇會講到單寧的問題。謝謝喜歡!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rsonwang' 的評論 : 嗬嗬,這些都是前人之功。
一半西窗 回複 悄悄話 “不單是枯燥的植物學了。。”?還是“乏味的植物學了”。。?
Diana-Sun 回複 悄悄話 一直喜歡並跟讀你的文章。
饞佬胚的我曾經試過把橡果象板栗一樣烤來吃,真是...難吃!
另外,我以前在國內裝修房子時,使用的是柞木地板,檔次比橡木低。是不是現在柞已經不是古時的柞了?
warsonwang 回複 悄悄話 樓主,你太厲害了,這個植物學不單是枯燥的植物學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