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生時,太太做了一個夢,說這孩子前世是唱京劇的。我雖然不信中國魂會投生到加拿大來,但卻覺得孩子長大後應該送她回中國讀幾年書,學習中文,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轉眼女兒十歲了,我當初的想法也該實施了,可如今的中國,哪裏還有十年前的天、地、人、情、境呢?
去年春節期間,我剛好在國內探親,每逢朋友、同學聚會的場合,我總要抓住機會向大家采集信息,了解情況。朋友和同學中有大學高層領導,有教育局長,有旅遊局長,有私立學校校長,還有新聞記者和民企老板。他們一聽我要把海外子女送回國讀書,都覺得很詫異,很不可思議,因為現在國內的父母們,正千方百計地把孩子送出去呢。
我說,我們海外的華人父母和子女們也都知道中國的現實情況:長期的、連續的、大規模的、低層次的工業化發展建設,讓環境中的水、土、空氣嚴重汙染;飲食沒有安全;霧霾籠罩著幾乎所有教育發達地區的天空;氣候詭異莫測,夏季酷熱難當;交通混亂無序;在校學生攀比風盛,進取心強,課業負擔沉重,家國責任心淡;老師們眼裏隻有錢……但我還是堅信,以中國幅員之大,人口之眾,總能找到一塊淨土,一群良人。
我又說,語言學習需要環境。就北美的中文教育現狀來說,因為缺乏語言環境,在當地出生、長大的華人孩子,普遍不願意學中文。盡管社會關注,家長重視,中文學校隨處可見,教學方法出神入化,可還是效果不彰。老師們教的很辛苦,孩子們學的很痛苦,家長們晨送暮接,日陪夜伴,到頭來還是“洋白勞”。有鑒於我的大孩子初中三年在台北就讀,返回加拿大後既沒有影響讀高中、上大學,同時又學會了中文的成功前例,我準備讓女兒的初中教育在中國完成。
見我真的想把女兒帶回國來讀書,私校的女校長第一個表態說:“到我們學校來吧,學費優惠,質量包你滿意!”我說,都市的學校不在選擇之列,且不說都市霧霾籠罩不散,夏天太熱,就說交通狀況吧,北美的小孩回到中國都市,如果沒有家長陪伴,他們連路都走不好。還有,你私校的收費都是按照國內土豪、高官、貴族的收入標準定的價位,我們海外華人父母大多是工薪階層,掙的可都是血汗錢,哪裏能負擔得起呢。
旅遊局長說:“據我所知,目前隻有皖南山區可以找到理想的地方。”我認為局長說得對。過去我曾經多次造訪過皖南,對那裏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非常欣賞、歎服。我記得石台縣有個地方,那裏跟我故鄉差不多,地僻事簡,嘉賓不至,人民安閑,樂生送死。所不同的是,我故鄉正在遭受嚴重的化工汙染,而那裏卻沒有。若能在這樣的地方建個書院,專門招收外僑子女前來住讀,那真是件了不起的大好事。
民企老板一向精明,不僅善於捕捉商機,而且熟悉操作過程。他見我似乎成竹在胸,就追問說:“你的詳細計劃如何?你估計能招到多少海外生員?”我說,設想大致如下:
1、在相對偏遠,但文化教育水平並不落後的山區,新建一所小型的學校或書院,專門針對海外華人、華僑和外國人招收學生。校舍是竹木結構的平房式建築,可防地震和泥石流。
2、學校的周圍有“成語、中藥植物園”、“詩經植物園”和“唐詩意境園”,還有“中國傳統兒童遊戲樂園”等教育、娛樂場所。
3、附近有特設的驛站、茶館和酒店,供定期邀請山村野老前來聚飲,為孩子們提供學習、體會中國茶酒旅居文化的實際場景。
4、每個班,海外學生與當地學生按照2:8的比例配置,即80%是本地學生,20%是海外學生,以便構成理想的中文語言環境。
5、海外學生的收費標準,就按照他們在當地讀中文學校或請家庭教師的實際開支翻三倍,再乘以匯率,因為在中國學中文,效果肯定要比在海外好至少三倍。
6、教師從本地的退休教師中聘請,教材就用中國現行的教材。
7、學校不接收來自大都市的所謂優秀學生,“官二代”和“富二代”一律杜絕入校,免得製造競爭,敗壞風氣,影響團結。
8、山區貧困生與海外學生共處一室,朝夕相處,既可以讓貧困生通過海外學生了解世界,接觸文明,實現知識、技能和見識的大幅度跨越,同時又能讓海外學生通過當地貧困學生知道,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幸福的,生活並不都如北美一樣富足、優裕,從而得到鍛煉,受到教育。
9、學生消費的糧油、蔬菜和水果,由專門的有機農副品公司特供。
10、本地旅遊部門為海外學生和家長簽發寒暑二假的免費旅遊票證。
這樣的學校如果辦得好,特別是在飲食風險,風氣影響和環境汙染等幾個方麵規避得好,我想還是有很多家長跟我一樣,願意並敢於讓自己的孩子回來讀書的,因為畢竟在第一語言環境中能學好中文。
我的話音剛落,教育局長就建議說,海外學生還是在國內全日製學校中插班最好:一來可以解決語言環境問題;二來可以培養北美孩子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因為那裏的孩子太缺乏這兩點;三來畢業後發給文憑也方便,而且正規。私校的女校長一聽這話,以為局長以全日製學校的“正規”來諷刺她私立學校的“不正規”呢,就馬上反駁說:“如果僑胞的孩子成績不好,拖後腿,有哪個班主任願意要?現在的官方教育部門,是僅次於官場的腐敗部門,誰敢跟他們沾呀?”
電視台女記者提醒我說,山區的自然環境雖好,飲食也沒有風險,且民風淳樸,學校的學風較少受到外麵的不良影響,但本地老師和學生都不說普通話。海外華人子女若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學習中文,學到的隻能是方言。我說這個問題不大,海外華人子女大多會說普通話,即便在方言環境裏熏染三五年,最多口音摻雜一點,但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我的大孩子從台北剛回加拿大時,說國語就帶著濃重的台灣口音,但時間一長,慢慢地就恢複了。
旅遊局長的司機說,現在皖南好山好水之地,幾乎全部讓政府和開發商圈起來了,他們互相勾結,以低廉的價格從山民手上買來,再整出各種各樣的荒唐項目,編成花裏胡哨的規劃書,由政府成立的專門公司對外招商。你要去他們地頭上建學校,他們一定會首先拉你去他們那裏投資,設好圈套讓你鑽。我後來親自去了一趟皖南,果然如司機所言,政府已經做好了棋盤布局,就等著你來當棋子了。
返回加拿大之前,我去北師大看望朋友,跟他們說起我的女兒中文教育設想時,他們一致認為,當下中國不具備讓海外華人、華僑子女回來讀書的環境,無論天境、地境、人境、心境都不合適,成本太高,風險太大。有位曾經來過加拿大,到過我農莊的朋友建議我說,與其舍近求遠帶孩子回國來讀書,不如把你在加拿大的農莊建成一個特色中文教育基地,讓更多的華人子女受益。
回到加拿大後,我認真仔細地考慮了一下國內朋友們的意見,從理論上講,把我的農場建成To share式的Teaching Farm不是不可能,但問題是草原地區冬季太長,太嚴酷,夏季又太短,加上周邊地區華人不多,遠程輻射影響極其有限,所以,實際上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看來,我在女兒升到七年級時帶她回國去讀書、學京劇的夢想,真的很難實現了。這個夢雖然沒有醒,也沒有碎,但卻很難找到“圓”它的地方。
嘩嘩流淌的小溪
夢幻般的山間小村莊
木質教學樓
鬆竹林中的學生宿舍
全木仿古驛站
兒童樂園中表演“鬥雞”的場館
學校周圍的文化植物園
成語名列前茅中的“茅”
《詩經.采薇》中的“薇”
草藥園中的“當歸”
吟詠“蒹葭蒼蒼”的地方
你應該讓你女兒做自己的夢,你自己退休之後回國追尋你念念不忘的鄉情。
替你的女兒編夢,不覺得不公平嗎?
I see more possibility to waving your dream in America.
you own a farm? what a good life. own your land , it is thousand years Chinese dream.
never worry about one day , government take it away, the revolution ruins everything.
tell you the truth: I own one acre of land, the foundation of my house and my backyard. that is a lot of land. my family does not own an inch of land in china, every pieces of land own by that evil machine.
beautiful written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