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愛吃薯條的,都是美國人,那你一定不同意,因為加拿大也有愛吃薯條的,英國也有愛吃薯條的,中國愛吃薯條的人,加起來可能比英、美、加三國的總和還要多。但如果我說,愛吃芹菜的人,都是楚人,你卻很難找到反駁我的理由。
因為芹菜原產楚國,吃芹菜最早的人是楚人,吃芹菜曆史最久的地區是楚國。要知道,古代食品是自然推廣開的,不像薯條,是靠了現代廣告手段和商業模式推廣的。人為普及的食品,很難界定它的故鄉,更難確定它的原始食客人群,而自然普及的食品就可以。
研究顯示,人類對某些食物和口味的嗜好,居然可以遺傳給下一代。上一代人喜歡吃的,下一代甚至下二代也喜歡吃。我母親喜歡吃芹菜,我喜歡吃芹菜,我的兩個孩子也都喜歡吃芹菜。據此可以斷定,喜歡吃芹菜的,他們的根與芹菜的根一樣,都曾紮在楚國的故土中。
我承認我有楚國情結,因為我的祖籍在楚國故都。每次出差去武漢,特別是遊賞江漢平原,總覺得那裏似曾相識,前生曾到,對湖北的風物人情懷有莫名的好感。在廣州工作時,有次去蘭州出差,回程我讓別人都直飛廣州,就自己一個人從武漢轉機,所為竟然是武漢燒餅。
從大學開始,曆次的填表,大約有一半以上非特別要求的表格,我在民族一欄都是填寫“楚”,不願意填寫“漢”,因為我瞧不起劉邦。
過去學術界把楚國分為“南楚”和“北楚”,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和湖北。但我一直反對這種不嚴密也不嚴肅的稱謂,因為湖南隻是楚國的一小塊地方,不能與楚國相提並論,這就像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能稱它為南中國一樣。湘軍興起和赤黨立國,致湖湘“風水”南移,湖南人在很多方麵顯示出強勢,並有意識地擠占湖北的風光。
但曆史畢竟是曆史,人為的“扭轉”是不能長久維持的。我不僅堅信“惟楚有材”原指湖北楚國舊地,而且認為“雲夢澤”是兩個:“雲”澤在北,“夢”澤在南。八百裏洞庭並不是古雲夢澤的遺跡,因為從概念上講,“湖”比“澤”深,“澤”比“湖”淺,但麵積要大,現在消失的雲、夢二澤,應該都在湖北境內。
宰相伊尹原是廚師,他對商湯說過:“菜之美者,有雲夢之芹。”意思是,天下最好吃的菜,乃是雲夢澤的水芹菜。這是《呂氏春秋.本味》上記載的。伊尹說這話時是商初,尚未有楚人、楚國的概念。到了周朝初年,也就是《詩經》時代,周人普遍采集野生的水芹菜作為春鮮野蔬,《小雅.采菽》和《魯頌.泮水》都有“采芹”之句;《周禮.天官》記載的“芹菹”,即醬芹菜,還是當時重要的祭祀品。
到了戰國,中原正統開始鄙視楚人。《列子.楊朱》記載說:有人愛吃芹菜,到處向人誇獎芹菜味美,鄉紳富豪吃了反倒嘴腫鬧肚子,於是鄉人訕笑之。此後,人們便把芹菜看作是賤物,“獻芹”被解釋為“所獻之物菲薄”,以示誠意。辛棄疾於1165年撰寫論文10篇,陳述抗金救國、收複失地、統一中國的大計,書稱《美芹十論》。
芹,也叫蒲芹、香芹,主要指野生的水芹,學名叫Oenanthe javanica (Blume)DC.。雖然野生的旱芹以及後來人工栽培的品種都叫芹菜,但它們的味道與野生的水芹相差甚遠。鄂、皖兩省的水芹最近古味,江浙湘贛次之,魯豫及全國其它地區的芹菜又次之。
水芹的正規名字叫“楚葵”,我把它理解為“楚魁”,即“楚國或楚地的最好”之意。鄂東蘄春縣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風水寶地”之一。“蘄春”的名稱來自蘄春四寶之“蘄芹”:“以境地‘水隈多蘄芹’,取義蘄芹之春。”(《蘄春縣誌》)足見古代雲夢澤之大。
2010年底,我在長沙嶽麓書院的山門口,終於看見“惟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名聯。盯著門楣瞅了幾眼,再到院裏徜徉一會兒,感覺氣氛不對,陰煞太重。遙想清季書院的一幫學子名臣,除左宗棠公收複新疆、功高蓋世外,餘者皆了了耳。這些人竭盡所能幫著滿清政府殺漢人,算哪門子“複興重臣”呢?
曾文正公在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曾數次投水自殺,他親自指揮的幾次戰鬥,無不以慘敗告終。毛先生建國有功,治國有罪,而且罪不在小,禍延至今,幾乎斷了中華的人文命脈,根本夠不上完人、聖賢。所以,“惟楚有材”掛在嶽麓書院的門口,實在有僭越之嫌。
聯想到近、現代湘君之過、湘臣之非,對比楚芹之盛之美,回來後,我把那張照片從相機裏取出,將原來的“材”字改成了“菜”字,再一讀之,竟然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If you insist. Whatever.
'回複 '舌尖上的世界' 的評論 : 不知道您的根據是什麽?'
在下喜歡搜集所有關於吃的資料。哈哈!芹菜原產地在地中海一帶。實際上古埃及就有芹菜的記載,那時怕還沒有楚國吧。資料出自'食物的世界地圖'一書。
"我過去也曾參過與“太平天國”軍事史的整理工作"
Easycity回複:
對中國過去的軍事力量而言,滿清是華麗轉身,由野蠻落後的征服者變為中華文明的建設者。雖然因為自身的利益和文化上的局限,到後來的壞事也作的不少,總的來說,貢獻大於破壞。尤其是清帝退位以後,絕大多數滿人仍然與中國全體人民共命運,也證明當時康熙乾隆以孔孟之道製天下的口號不隻是嘴上說說而已。
共產黨開始不過是蘇聯共產黨在中國建立的一個支部,現在除了貪汙腐化以外,建設的事情還是作了不少,也可以說是華麗轉身。
那麽,太平天國如果有時間,會不會也有類似的轉變?我的觀點是,在清朝和共產黨轉身的時間長度裏沒有希望,英法日等列強也不會給太平天國更長的時間。
博主對太平天國有過專業的研究,對此有什麽看法?
還有,我看太平天國,覺得楊秀清是真正有水平的領導人,有遠見,有魄力,是最有可能領導這個轉變的人。楊秀清被殺以後,太平天國不是希望的希望也破滅了。
首先說說作為對比的明朝滅亡。從經濟結構上來說,是因為持續幾十年的小冰河期最先使得東北滿人無法生存,結夥南下。然後甘陝連年大旱,饑民蜂起。最後連河南和山東都進入小冰河期,亂民才攻入北京城。但是,江南一直是五穀豐登,富甲天下。崇禎時期,政府歲入四百萬兩白銀,守關邊軍一年糧餉卻要五百萬兩白銀。而當時江南富商身家幾百萬兩白銀的不算稀奇。現在看來,能夠挽救明朝的唯一機會是大規模從江南經大運河向京畿,山東,河南一帶運糧,穩定軍民生活。而甘陝則隻能放棄。江南餘糧再多,也無法兼顧西北之地。但是,曆史上,江南籍明朝官員團結在東林黨和錢謙益周圍,堅決抵製了崇禎提升江南糧稅和商業稅的企圖,堅持藏富於民。結果是滿清以不到二十萬的滿蒙八旗入主中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南富戶的銀子都留給了異族,頭也沒留住。
而太平天國,是極其野蠻愚昧的流氓製度。湖南士紳在流寇過境時,敏銳地觀察到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最大威脅,不是當時已經采取孔孟之道的滿清統治者,而是赤裸裸地殺戮掠奪的太平軍。當時湖南的民團,在江忠源的指揮下,已經打得太平軍在湘南無法立足。長沙保衛戰,又重挫太平軍,打死肖朝貴。太平軍隻能退出湖南。可悲的是,富庶的武昌,九江,安慶,南京,民眾保財保命,被太平軍一攻而下,財產被剝奪,人也被屠殺或被分別編入男營和女營,遭受遠比當時朝廷還要嚴酷的奴役。
曾國藩,左宗裳,胡林翼等湖南讀書人,身處安全之地,卻動員識文斷字的士子從軍,擔任軍官,動員家人,仆人(狗腿子),自耕農和佃農參軍,而且排斥地痞流氓盜匪。這是中國曆史上知識階層第一次直接組成武裝力量,而不是像以往幾千年裏隻是輔助和依附於占優勢的流氓武裝。這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支除了有建功立業的實際目標以外,從將軍到基幹軍官都有文化修養和人格追求的武裝。這支武裝的戰鬥力是驚人的,常常是幾千湘軍擊潰幾萬太平軍。這支武裝也是好管理的,平定太平軍以後,除了一支萬人的老湘營繼續平定新疆,幾十萬湘軍解甲歸田,波瀾不興。
中國的軍事體製在曾左胡的湘軍之後,就進入了文化和主義的時代,袁世凱的北洋軍,軍官來自保定軍校,有了文化。民國的北伐軍,軍官來自黃埔軍校,有了文化和主義,才有在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中力挽狂瀾。而共產黨,軍官出身黃埔,又狠抓對普通士兵的軍事和文化教育,對普通民眾也盡力掃盲。共產黨的軍隊,在文化上,已經和英美日站在了同一個大層次上,這才有朝鮮戰爭的勝利。盡管由於工業基礎的原因損失慘重,但是基本實現了中國的國家戰略目標,誌願軍可以說不辱使命。
曾左胡和他們領導的湘軍,開創了中國曆史的全新時代。特立獨行的湖南人,和其他省份的人一起,改變了中國曆史的“正常”走向,使得中華民族在遭受滿清入關的慘劇之後,沒有被日本人亡族滅種。所以,江南是中國的臉麵,華美秀麗。最近的一百多年,湖南是中國的脊梁,堅韌挺拔。
當年我抱著仰慕的心去的,卻止步於門前,就是因為有和你同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