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故鄉

自娛自樂的的心得和經曆
正文

從06年開始-房子的故事(5)

(2014-09-30 11:57:44) 下一個

 

那年年初的時候,和朋友F閑來無事去看聖誕節過後新年第一波的open home。那是北岸一個不新不舊的區。離motorway不遠,交通方便。臨近這兩年很是被追捧的中學。建築基本六七十年代的風格。我的喜好分兩級-或是古老木屋,或現代簡約風格。對那個年代的房子我沒有特別感覺。不過,一般來說,它們都格局合理,容易維護。我們悠閑走到那兒,一進院門被人山人海嚇到。在紐西蘭住久了,不大習慣人頭濟濟的局麵。交友甚多的朋友遇見好幾撥客戶,朋友,交談甚是熱鬧。本來我們就打算看一看,見到這個場麵,正好那天也要拍賣,就好奇留下來看auction。政府估價好像是四十多萬-政府估價每三年一次,為計算地稅使用。基本上都比市場價偏低一些。但那時市場剛經過金融風暴,比政府估價低就出手的房子也有。大家開始猜測會賣多少錢。進去的時候已經聽中介說了屋主打算六十萬以上,朋友覺得夠嗆。她在銀行天天看買賣合同安排貸款,對市場很熟悉,至少聖誕假期前沒這麽火爆。我看看現場有差不多百來好人,而且近一半亞洲麵孔,說估計六十三萬絕對沒問題。果然,半個小時後,幾撥人出價,已經達到六十萬。最後,好像是六十四萬賣掉。我和朋友沉默走出來,對視一笑。看來今年開年,新的周期開始了。從此以後,房屋廣告不提價錢,指等拍賣的比例日漸增多。看廣告等於沒看。這兩年開始關注市場的人恐怕覺得我腦子進水了,99%的房子都是拍賣,這有什麽奇怪。他們不知道,打開報紙,幾乎頁頁大篇幅寫著降價X萬,跳樓價$xxx的時光,也就在不久以前。哪裏有什麽事情是永恒不變的?

總而言之,標價的房屋廣告日漸稀少。我那天偶爾看到的那個廣告,寫的是一個$xxx above。那是一塊大地上兩件獨立屋的房產。雖然沒有明示標價,但至少有個範圍。我不喜歡暗箱作業,這種風格我喜歡。另外,這是合法的home and income.

紐西蘭人口少,房子也不大。很多所謂home and income的房子,其實是灰色地帶。因為紐西蘭各種條例限製,還有多種技術問題管理麻煩。願意這麽住的租客多半也不會很注意生活質量和房屋保養,惹急了還有機會倒打一耙。我不喜歡麻煩。

而這是完全兩間獨立房屋,有各自院落,而且是經過市政府批準完全合法,兩戶電表分開。一點麻煩沒有。六七十年代的房子,沒什麽差錯。地點和現金流都滿足了,我隻等看房子。

Open home那天,我和朋友F一起去了。中介是個洋人小夥子S,坐在沙發上看手機。看了兩分鍾確認和自己想象差不多,我過去跟他搭訕。他很爽快,說你要出價嗎?有幾個人也打算出價,我和他們約了半小時後見麵,你可以那個時候到我辦公室。

我們離開到咖啡廳坐下。我不喜歡和人搶打算放棄。F說,值得爭取。好的機會才有人爭,難道我還偏撿那別人不要的?我想也有道理。正在沉默,F說,我跟你合作吧,我覺得有潛力。我覺得不錯。我不喜歡一哄而上,不過如果和她一起,感覺不同。

喝完咖啡,赴約到了S的辦公室。 他估計也就三十出頭。說話很麻利。他拿出文件,填好附則剩下價格一欄,看看我們,小心翼翼問打算出多少。我說就按你寫的indicative price加個五千好不好? 不加任何條件?他有點吃驚,也很爽快說,不加條件屋主會很喜歡。不過,有幾個人已經出價,你們是不是應該出高一點機會比較大?我說你覺得可以,先試試這個價錢?不行的話,可以回來咱們再談?

看官,市場火熱,這種多人爭搶的局麵開始流行。中介口氣都很硬,會告訴你在multi offer的情況下,你隻有一次機會,所以要一定出到最高價。我這種建議,完全是不按規矩來。而他竟然也沒有跟我們說那些套話,我估計他反正拿了好幾個offer, 肯定有更高的,不必在乎我這一個,也就無所謂了。

所以第二天他真的打電話給我的時候,我真的吃驚了。他說,屋主看過所有出價,你們的不是最高。但是因為無條件屋主很喜歡,況且你們跟我說有加價可能,他就建議我就給你們一次機會,再加一些,他也許會決定賣給你們?

我腦子急速轉動起來。這種時候你可以完全不信他,也可以全信他。但是拋開這個因素,需要確定的是我們真心想不想要這間房子。另一層,我不覺得他需要蒙我們,屋主的確是想賣,他也隻是想做成了交易好拿傭金。最壞的結果不過就是多花一些錢。隻要在能接受價位範圍內讓大家都高高興興是值得的。我們按照他的建議加了價。半個小時後,他再打電話來恭喜說成交了。

我們不但信他信到底,還用了他介紹的property manager MM是個人物,我會繼續介紹他。這間我們看了十分鍾就買下的房子也不是到此為止,還有下文。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