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24萬/㎡的香港“豪宅”什麽樣?

(2015-09-21 22:48:26) 下一個

 

 

全國各地的房價與香港房價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香港的房價到底有多高呢?在這裏橙子君告訴你,在全球房價最貴地區排名中,香港位居第一,其最高房價可達到每平方米12萬美元(約74萬元人民幣每平米),麵積很小的房子,動輒就要數百上千萬港元。

 

香港樓價貴到畸形,發展商為了每套房子的價格看似很低,不約而同齊齊興建迷你單位。表麵上好像降低了市民買房門坎,實際上為了賺到盡,看準了香港人買房後才算錢、不問價追貨的心理,故房子越造越小,香港式「劏房」新盤應運而生。

 

「劏房」新盤,可能無房無廚房,但絕大部份單位附設露台及工作平台,但這些所謂的工作平台,好像少數民族的懸棺,連一部洗衣機都放不下,真的很難想象可以做什麽工作,其實說穿了還是錢作怪,發展商為了賺錢可豁免麵積。

 

根據《香港法例》規定:建築物內每個露台的麵積,以及建築物外牆的厚度都算在建築物的總樓麵麵積裏麵。

 

港府為推廣環保設施,「環保」露台均可申請豁免計算進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麵麵積。因此發展商明知露台等不符合實際用途,但也要興建,因為可以申請豁免麵積,讓樓盤實際的建設麵積比政府批準的樓麵麵積為多。

 

 

而懸棺平台近年最為著名的就是香港觀月.樺峰,該樓盤的露台隻能容得下一人,加上長條型設計,便被市民形容為棺材。

 

發展商就是看準這個賺錢機會,紛紛推出超迷你單位,甚至小到好似監獄的「劏房」,近期,尖沙咀新樓盤AVA62提供最小麵積的單位僅僅14平方米,成為全港最小一手新盤單位。不難想象,小到9.2平方米的「劏房」隨時可能出現,香港人居住空間越來越細,這就是樓價飛升的代價。

 

維港峰推出的小單位,廁所隻有半截浴缸不說,房價還高達24770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

 

更有香港旺角的豪宅加多利峰,廁所的設計被香港有線電視記者稱為「挑戰人類的極限」。還能不能好好上個廁所。

 

加多利峰現價約為216000元人民幣/平方米

圖:有線新聞

 

 

根據運輸署的數據顯示,一個輕型貨車標準的停車位大約24平方米,一個停車位竟然大過市民的居住空間,何其悲哀!

 

不過,發展商設計這些樓,也要有人買才行。香港樓價高,市民負擔能力相對減弱,也因此,香港市民擔心樓價越升越有,這一刻不買,下一刻就不夠付首期,要買房就隻好將價就貨,不問質素、不問環境,實行先買了再說,宜居與否不再列入考慮,也不理會呎價是多少。

 


 

還有一個現象是,近年買房的香港年青人,大部分由父母資助,反映年輕人靠自己買房難,同時亦預支市場購買力,可笑的是,曾有年輕父母為3歲兒子買房,原因是擔心20年後樓價越遲賣越貴,故未雨綢繆,不惜高價入市。

 

遠東發展主席邱達昌曾說,香港人的努力和收入,與住房麵積的比例,是全世界最不公平的。不過,該公司上月推售的黃大仙新盤鑚嶺,樓花期長達35個月,亦主力賣「劏房」,當時有記者示範4秒由房出到門口,成為一時熱話,但背後更多的含義,似乎香港市民隻是一笑置之。

 

 

香港「80後」新婚小夫妻Helen和阿全,2人一踏入社會就開始省吃儉用儲首期,2人27歲就成功圓了「買房夢」。究竟他們是如何在爆高樓價中達成置業結婚夢?

 

Helen表示︰每次拍拖都會到公園散步和拍照,一去就數小時,所以不用花錢。並笑言買過最貴的東西,隻是1對約千元的鞋。工作5年左右,Helen已儲到40萬元。

 

阿全說︰「我不吃早餐,下午則帶飯在公司吃。上下班要坐小巴抵達醫院,車費動則十多元,故我決定改為走路。這2項加起來,每月可節約超過千元,但現已養成習慣,一點又不辛苦。」

 

至於Helen,她亦相信省錢事在人為。由於護士的工作時間不定時,倘若下午2時才上班,Helen會吃2塊麵包當午餐,後來又認為1塊麵包都要近10元,故最後隻吃1塊麵包當午餐。她稱,自己不知道投資,惟有靠加班攢錢。「病房有自願加班計劃,我曾在數月內加班11小時,可額外增加收入逾2,000元。」

 

最後,2人6年內合共儲到70萬,當中30萬為首期。結婚儀式本想舉行1個簡單的cocktail酒會,惟較為體麵的cocktail收費已超出預算,最後他們決定旅行結婚,邀請雙方家長證婚。

 

婚後,他們奉行財政獨立,日常開支共同承擔。Helen指,供樓、水電煤、生活用品及買菜錢都是2人平均支付。

 

網友戲稱在香港要買到房首先︰

1.找個月入約3萬的老婆。

2.不要吃早餐。

3.午餐要吃麵包,不能超過一塊。

4.瘋狂加班。

5.不要買超過1000元的物品。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香港百姓怕房價上漲,其實不然,怕房價跌的人要多得多。沒買房的年輕人,看著突突漲的房價自然心急如焚大吵大鬧,然而一旦他們成功置業,成為百萬業主一份子後,心態必然不同。

 

97年金融風暴前,董建華宣布「每年興建85000個房屋單位」(後稱八萬五建屋計劃)的目標和計劃、意欲讓更多的人能買上房子,多少人初時拍手叫好,轉頭金融風暴降臨,該政策催化房價暴跌,大批業主成了負資產,自殺的自殺,最終促成50萬人走上七一大遊行的隊伍,也讓董建華成了香港人眼中的千古罪人。

房子早已成為香港人資產的重要組成部份——香港市民被地產商挾持綁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些地產巨頭,綁架的何止是住房,各行各業的脈絡都被他們掌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商戶小店鋪退讓倒閉,已經將許多市民逼向了“地產霸權”的對立麵。

 

在香港,越來越多更年輕、擁有更高學曆的人看不到購買私人住宅的希望

 

在這個時代,已經買房的香港市民也見不得有多幸福,他們肩上背負的房貸壓力和大陸人一樣大。目前,香港市民平均供款占收入水平已經惡化到50%,而且樓市泡沬風險正在上升,萬一按息回升至3厘,這個比率將會急升至65%,屬相當高的水平。另據2012年下半年的數據顯示,香港家庭負債占生產總值比率去年升至59%,接近200260%曆史高。

 

作者簡介:Emma是一位香港資深地產記者,常年來奔波在香港樓市前線,見證樓市的低潮高潮,香港有建不完的樓,但沒有Emma沒跑過的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我認識的人裏還真有人這樣,買完房後被債追的跟什麽是的。
不想錦衣夜行,於是經常在家請客,隻有在朋友羨慕的眼光裏很滿足,朋友一走還得獨自麵對每月那一屁股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