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在敵占區偷聽上帝發來的密電

(2015-08-24 05:50:16) 下一個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何帆

C. S. 路易斯是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文學教授,《納尼亞傳奇》的作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蹲過戰壕,經曆了慘烈的戰爭。剛剛過了20多年,他又幸運地 趕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的飛機在倫敦上空如黑雲壓城,成堆掉落的炸彈把倫敦炸得滿目瘡痍。路易斯教授參加了空襲民防隊,他還應邀到英國皇家空軍演講。 講壇下麵坐的都是空軍將士,他們正要奔赴空中戰場,很多人很快就會一去不複返,命隕碧空。麵對這些聽眾,路易斯教授該講點什麽好呢?

他對空 軍將士們講苦難、痛苦和惡,講什麽是純粹的基督教。後來,英國廣播電台(BBC)邀請路易斯到電台講道。當在戰爭中悲痛疲憊的人們打開收音機,就會聽到一 位學者,充滿智慧和幽默地談論公道、德性和基督之愛。路易斯對聽眾們說,基督徒如同一個地下組織,聚居在一個邪惡勢力似乎得勢的敵占區,他們在那裏偷聽從 遙遠的地方傳來的充滿希望的消息。他成了20世紀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基督教代言人。

路易斯隻是借基督教談論人性中的深刻話題,他並不刻意地傳 教。他特意講到:“一個人若經過最慎重的推理,得出結論說基督教信仰沒有充分的根據,我請求他不要接受基督教。”他也無意介入基督教內部無休無止的紛爭。 路易斯說,所謂的“純粹的基督教”,也就是入門的基督教。如果基督教是一個廊腰縵回、簷牙高啄的宮殿,裏麵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房間,路易斯希望做的,隻是把 人們引到門廳,由人們自己決定,再到哪個房間裏去。

“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在戰爭的困頓和絕望之中,人們才會更渴望探究信仰的本質。有信仰的心靈是成熟的麥穗,沒有信仰的心靈是幹癟的麥穗。成熟的麥穗謙卑而沉靜,幹癟的麥穗輕浮而張狂。為什麽人常常需要信仰呢?

 

路 易斯談到,是非本在人心,我們天然地就知道道德律,但卻總是無法做到。道德律並非本能,人往往會有兩種本能:當你身處天津爆炸的現場,一種本能告訴你,這 裏有需要幫助的人,你應該去救他們,另一種本能則告訴你,這是一個危險的地方,你應該趕緊離開。後一種衝動往往更為強大,因為這是一種求生和自我保護的本 能,但道德律似乎總是站在弱小的本能一邊。人是渺小而軟弱的,我們經常會遇到該做卻沒有做的事情,這讓我們羞愧難當。信仰並非一種外在的社會規範,而是一 種源於自我反省的選擇。每個人都能收到自己的信,這封信或許發自上帝,或許發自其它的地方。你看不到別人的信上的內容,但你卻能知道,你自己收到的這封 信,來自一個向導。

信仰並不是一件讓我們感到很輕鬆的東西。對於基督徒而言,上帝是唯一的安慰,也是最大的恐懼。路易斯講到,“我們最需要 的東西也是我們最希望躲避的東西。”人在世上,該怎麽做,其實我們心裏都清楚,但你時常會猶豫,會抱怨,會嫉恨,會怯懦。正如約翰遜博士所說,“相對於教 導而言,人更需要不斷的提醒。”真正的信仰是謙卑的,真正的道德是簡單而質樸的。路易斯講到:“真正偉大的道德導師從不引進新的道德觀念,隻有江湖騙子和 怪人才會這樣做。”

人們之所以會相信上帝,乃是因為在很多時候,你做不到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人要借基督的力量強化自己的意誌。這就是所謂的 “披戴基督”,向善並非是為了取悅神明,而是你自己在裝扮上帝的兒子。你可以設想這樣的情況:當遇到人生最艱難選擇的時候,你該怎麽辦?一個最好的辦法就 是把自己想象成心目中的榜樣,想象若是他或她身臨此境,會如何行事?這就是按照榜樣的標準,為自己設定標準。在基督徒看來,基督的標準就是最高的標準。放 棄自我,讓基督教導你,好比大人握著孩子的手教孩子寫字。隻有當孩子對大人完全信任,手指的肌肉不再僵持,完全放鬆,才能體會到如何把字寫得漂亮。

說 到底,妨礙我們得到完美人格的,恰恰是我們心中的自我。人有自我意誌,行善行惡,都是自我意誌刹那間的決定。但我們自己經常無法把持善惡之間的邊界。路易 斯講到,惡是變壞了的善。要作惡,人必須存在,還要有智慧和意誌。智慧越多,意誌越強,反而作惡尤甚。這是一場激烈的內戰。當你放棄自負的那一刻,才有得 到自我的可能性。

但難就難在這一點。路易斯談到,按照基督教的教導,最根本的罪,最大的惡就是驕傲。“魔鬼因驕傲才變成了魔鬼,驕傲導致一 切其它的罪。”貪婪也會讓人競爭,但貪婪可能會止於享樂。唯有驕傲是無止境的,驕傲不以擁有為樂,隻以比旁邊的人擁有更多為樂。路易斯講到,就是在酒鬼和 色鬼之間,你也能看到友誼、結伴和歡笑,但“驕傲始終意味著敵對,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敵對,而且是人與上帝之間的敵對”。信仰之難,並非難在人的理性不 夠,而是難在做不到徹底的謙卑。路易斯諄諄教誨基督教的四種基本德性:謹慎、節製、公正和堅毅,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即使隻接近 謙卑片刻,那感覺也如同荒漠中的人飲到了清涼的甘泉。”

從這個角度來講,信仰是求解人生謎題的一種非常獨特的解題思路。你可以認為,所謂的 信仰,無非就是畫了一條輔助線。這條輔助線看似和題目無關,但卻能幫助你找到最終的答案。你求公平,世間往往沒有公平。夫妻兩人之間,都難以達到事事公 平。那麽,遇到不一致的意見怎麽辦?這種事情又不能通過多數票決定,因為“在隻有兩名成員的‘議會’中不存在大多數。”一種妥帖的辦法就是放棄自我。我愛 你,並非為了得到同等價值的回報,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付出,倘若兩個人都是同樣的想法,最後婚姻就能達到完美的均衡。當然,這是非常困難的,如果隻有一方 付出,而另一方則是一味地索取和不領情,這種脆弱的均衡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如果夫妻間的誓言有一個見證者,有一個更高的目標,這種均衡或許更容易維持。我 愛你,並非為了從你那裏得到同等的回報,而是為了按照神聖的旨意,做我心甘情願,但時常會懈怠疏忽的事情。在那些幸福而持久的婚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 的事情:維係婚姻的不是激情,而是奉獻。為什麽在婚姻之中,人們更容易做出奉獻呢?因為你所求的利益越大,願意付出的犧牲也就越大。人間別的事情,何嚐不 是一樣的呢。這恰恰是信仰奇妙的地方:追求天國的人們,卻能得到在世間的慰籍;放棄自我的人們,卻反而發現所做的一切都能順乎本心。

拉羅什 福科說過:“大多數虔信者讓我們對虔誠感到厭惡。”在路易斯看來,神學的信仰,和人道的信仰,是兩個不同的事情。我們絲毫不關心教士和僧侶們的爭論,唯一 值得關心的是,在這個蒼蒼莽莽的大地上,我們捧著自己那顆敏感而脆弱的心,淒惶茫然,不知道該怎樣,才能把它安置得妥妥帖帖。

【作者注】本文是對C. S. Lewis 的Mere Christianity的書評。此書中譯本題為《返璞歸真》,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