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生理學大師──修特教授 (Arthur Rendle Short)

(2015-05-19 02:19:53) 下一個



提到上個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兩次世界大戰裏,有好幾千萬的人化為塵土。那是一個為偶像癲狂的年代。


  在那樣一個年代裏,有一群青年學生與老師卻分別出來,他們重新回到《聖經》裏,相信耶穌基督是他們的主,是人類唯一的盼望。神也使用他們,組成了一道堅強的屬靈馬其諾防線,這就是1919年產生的福音團體──校園團契。


  這批來自劍橋、牛津、倫敦醫科大學的基督徒精英們呼籲:


  “得著學生就得著未來”,


  “未來的世界是校園團契的工場”,


  他們帶動教會產生各種少年、青年團契,直到如今他們仍是一股傳福音的主力。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校園團契的第一代精英,世界著名的生理學大師──修特教授 。


   修特(Arthur Rendle Short)生於1880年1月6日英國西南部的布裏斯托。布裏斯托是一個工業港,以進口棉花為主,因此城裏有許多織紗廠,這裏另一個特色是喬治·慕勒的 孤兒院。慕勒先生是基督徒,起頭是收容無家可歸的小孩,到後來最多曾同時收容一千位孩童。他的名言:“我一生侍奉的根基在於相信上帝垂聽禱告。”因為他的 孤兒院從來不募捐,也不宣稱缺乏所需,隻是定期地公布收支明細。他一生共領養過一萬名孤兒,經手過一百萬英鎊的奉獻,孤兒院的需要雖然常有緊急的時候,但 因著他相信神必及時供應,最後總不缺乏。他死的時候雖沒有留下分文遺產,但是他的侍奉成為基督教慈善機構或宣教團體的最高的信心榜樣。


  修特的祖父正是慕勒孤兒院的院長。修特五歲的時候,祖父就帶他到慕勒的麵前,希望這位被上帝在十九世紀重用的老仆人為修特禱告。修特後來寫下,他永遠記得慕勒為他的禱告是:“上帝啊,求你賜福這個小孩,使他的一生成為別人的祝福。”


預備成為別人的祝福


   修特從小就有高度的專注力,能夠安靜的看書。一個人能把書讀好,不在貪多而在細心。修特讀過醫學大師李斯特的書,以李斯特的名言“科學的成就常產生於不 放棄每一個研究的細節”為自己的座右銘。他17歲通過考試進入倫敦醫科大學,20歲進入醫院實習,24歲成為助理醫師。他在念醫學時,同時還選修地質係與 考古人類學係。在達爾文進化論橫掃自然科學時,這兩個科係是支持進化論的兩大陣營。修特的選擇引起父親的擔心,但是修特說:“我必須同時精於聖經與最近科 學之界麵才能麵向他們傳福音。”他以聖經為中心,以醫學為軸,以地質、考古、化學……為觸角,成為一個知識豐富的基督徒。


  修特寫了許多專業好書,如《聖經與近代醫學》、《近代發現與聖經》、《考古學的證據──聖經曆史與來自東方的發現》等。年輕時的學富五車對他的婚姻也有幫助。他與女友海倫·凱絲第一次約會後,人家就對海倫開玩笑說:“你要知道,與你約會的那個人別名叫大英百科全書。”


  修特在16歲時就認識小他兩歲的遠房表妹海倫。海倫的父母都是宣教士,她從小就立誌要做個護士,用一生來幫助人,修特卻還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麽,所以海倫沒有接受他的初戀情懷。


   直到十年後,修特成為以傳福音為職誌的好醫生,與海倫重逢──當時海倫已成為護士。有一次在約會時,修特說:“我隻有50英鎊,並且以後我無論如何成 功,可能存款都不會超過50英鎊。”海倫定睛看著未來的丈夫說:“我已經立誌,每一天都要靠著上帝無窮的憐恤生活下去。”他們後來結為夫婦。


傑出的科學成就

在醫院裏的修特,除了看病之外,也繼續從事科學研究。成為助理醫師後的八年之間,他發表了許多傑出的研究論文,如《盲腸內的放射菌》、《甲狀腺激素與代謝 關係》、《尿中草酸與代謝關係》等。32歲時出版《外科與醫科生理學》,強調對於疾病的認識除了傳統的解剖學外,也應從生理學去了解。34歲時他擔任布裏 斯托大學生理學教授,並開始研究“休克”的原因,提出“輸血”是提高血容量,減少導致靜脈、動脈血壓不足的方法。他建議用檸檬酸鈉溶液來稀釋血液,以防止 血液膠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人受傷大量出血而休克,因著他的輸血治療與對血液保存的研究,挽救了許多性命。


  當時傳統的醫學界有許多人對以輸血來急救病人抱著存疑的態度,大戰戰場上的輸血急救,證明輸血的可行性,化除了阻力,時至今日,輸血更成為急救的必須步驟之一。


   修特40歲時發表了一篇更著名的研究。他發現急性盲腸炎的患者在飲食上有缺乏纖維素的趨勢,因此提出預防疾病,可由飲食習性的改變來預防,他進而想出為 病情輕微,但患病頻率高的病人,開出能改善病情的飲食建議。計劃性的飲食是食品營養學上的重大貢獻,而且現代人都知道多吃纖維素對身體有益,這個知識都是 來自修特的發現。


醫學倫理


  修特對於後來的醫學界有一個更深遠的影響,就是在醫學院講授《醫學倫理》──要成為好醫生不隻需要具備優秀的醫學技術,也需要正確的倫理觀。他認為醫學界有一些沿襲已久的做法,是為了醫生的方便,反而減少醫生對問題有更深的思考,以致沒有配合整體情況去做最佳判斷。


   修特在課堂中講道:“醫院有條規定:如果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同意,醫生沒有權力對病人開刀;如果病人尚未成年,開刀前需要得到監護人的同意。許多醫院都有 這種同意書的表格,需要當事人或監護人簽名。某次有個女孩得到急性胃潰瘍被送到醫院急診,女孩的父母不在身邊,醫生以沒有取得同意書拒絕為病人開刀,結果 小女孩死了。這個醫生守住了醫學規條,但違反了醫學倫理。”


  “有些危急手術是必須的,一個醫生該不該執行,最重要的原則是設身處地為病人想一想。即使違反法條常規,也應是無罪的。”


  “一個醫生應該讓病人知道:沒有一個醫生絕對不會做出錯誤的診斷,尤其是絕症的診斷。許多病人一聽是絕症就完全絕望,結果是死於絕望而非絕症。醫生應該建議病人再看其他的醫生,接受別的醫生診斷,這是醫生的倫理。有時醫生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而違反倫理。”


   “醫生有一種危險的心理:追求高難度的手術,建立英雄形象,而忘了對象是人。例如給九十多歲的老人進行大手術,結果是略為延長了老人的生命,老人手術後 身體卻更疼痛。醫學的任何最新科技都不該為了延長生命而降低生命的品質。為老人進行手術不是不可以,應該考慮的是他有沒有複原的能力,能否減輕那難以忍受 的病痛。”


   至於醫生該不該對絕症患者保守秘密?這是所謂“善意謊言”的問題。當時傳統的做法是對病人保持秘密,告知家屬。這種硬性規定可以減少醫生的麻煩,而且使 病人保持希望,企圖以一個虛假的盼望免除病人的沮喪,使講謊話成為規定。修特認為善意謊言忽視了兩個關鍵:一、病人有沒有權力首先得知攸關自己生死的消 息;二、病人相信醫生,醫生有沒有權力去欺騙相信他的人。許多愛說善意謊話的醫生故意把絕症輕描淡寫地帶過去,其實是缺乏同情心,因為病人會在毫無準備的 情況下麵對死亡的突擊;有的醫生堅持要實話實說,卻沒有智慧地把一大堆不好的消息倒給病人,甚至加重語氣語帶恐嚇。修特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案, 告訴病人實情是應該的,但是告知的時間、方式、內容的準確、態度、語氣都要經過深思,拿捏得宜。” 至於安樂死,修特說:“安樂死是情感與理智的交戰。一個病人明知自己不能複原,痛苦又不能減輕,拖下去更是牽累家人,經常要求醫生用毒藥、安眠藥等讓他快 點死。安樂死的背後有個更深的原則,那就是醫生的使命與角色,本來是符合上帝在十誡中吩咐的‘不可殺人’(《出埃及記》20:13),是要醫人生命,若反 而讓病人加速死亡,醫生的基本角色會產生混亂,與病人的關係也混亂了。”


校園團契的濫觴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4年開戰時,英國一些學校就有基督徒定期在校園裏聚集,為國家禱告並且唱詩、查考聖經、向同學作見證。英國最熱門的運動是足 球,一年一度在12月舉行的大學杯足球賽更是一大盛事。當時各校大學生雲集到牛津或劍橋觀賞球賽,球賽結束後,贏的一方興高采烈去喝酒慶祝,輸的一方垂頭 喪氣地打道回府,但是各校來的基督徒就利用這時候一起聚會、禱告、傳福音。1919年各校之間的聯合聚會成立,就稱為“校園聯會”,這是校園團契的前身。


  修特教授那時就加入校園擔任輔導,他寫下:“校園的興起是上帝的工作,人的手沒辦法攔阻。”從1920年到他死前,他一直擔任校園輔導,共34年之久,並且擔任過校園團契二屆的主席。


   當時牛津、劍橋、愛伯丁、伯明翰等校的基督徒學生訂於每年7月在安布爾塞德(Ambleside)舉行聯合聚會,這是福音夏令會的起源。修特教授是當時 主要講員之一,他當時的講題有:“試探與得勝”、“禱告”、“為什麽我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為什麽我是一個基督徒”、“信仰與科學(心理學、地質學、 考古學、進化論等)”。他的講道深受學生歡迎。


  修特在“禱告”為題的演講中說:“禱告並不是一部販賣機,你丟下一塊錢,販賣機就掉出一塊口香糖。禱告是使我們的切望去符合上帝的旨意。”在“試探與得勝”中說:“基督徒每一個給出去的服侍,絕對不是一時的熱心,而是被精煉熬壓過的生命,所倒出的精粹。”


   在“信仰與科學”中講道:“成為一個基督徒不是成為一個膚淺的人,隨意抓一節聖經來定科學的罪;不是成為一個虛偽的人,非得相信不可能的事,才自命有信 心;不是成為一個自閉的人,忽視人類曆代思考的結晶,視之為仇敵的工作。基督徒也不叫人做這做那,信心是自然長成的,不需要揠苗助長。科學並不可怕,但也 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科學理論來來去去,一些自認偉大的科學巨著,幾年後隻有在舊書攤上才找得到。惟有《聖經》才永久長存。”


在學校裏改變一生


   修特死於1953年9月14日。他書桌上留下一封寫於9月初的文章,是《給基督徒新生的信》:“對許多新生而言,學校是個既新鮮又令人興奮的地方,但是 對基督徒新鮮人而言,學校是侍奉基督的一個場所。學校是世界上傳福音阻力最小的地方,是一條已經鋪好的跑道,沒有什麽凹凸坑洞。一般人在學生時代較有謙卑 學習的心,也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能夠對學生傳福音的就是學生,而學校正好提供這個最好的場所與機會。

“假如基督徒學生進入學校不抱著傳福音的心誌,機會就流失了。福音不會自動產生,基督徒必須去接觸他人、傳予他人。許多人在學生時代三、四年所受到的影響 與改變,比離開學校後三、四十年所受到的影響更多。因此學校裏一些好的課程給學生一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同樣的,我感謝神,許多學生因為聽到福音而改變一 生。

   “向學生傳福音是個不求回報的事奉。以保羅在《使徒行傳》中傳福音的行程來看,我相信如果保羅在這個時代傳福音,他可能也會選擇向學生傳福音。學生是未 來的領袖,如果能為主得著學生,主就能得著未來的世代。而今天神正把你放在這重要的侍奉中。”如果有人邀請你參加團契,本文也許可以幫助你了解什麽是校園 學生團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