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雲翔
彌賽 亞信仰是猶太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彌賽亞”的原意是“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在古代以色列國王的即位儀式上,猶太教的大祭司代表上帝將橄欖 油敷在國王的前額上,表示上帝的祝福,國王就成為“受膏者”,即彌賽亞。彌賽亞最初主要指一位現實的賢明的國王,受膏是他承受上帝恩寵的標記,意味著他已 經充滿了上帝的靈,將按照上帝所要求的公義的原則來統治國家,實現上帝的意願。
亡國之後,以色列人處於異族的壓迫和奴役之下,生活在苦難之中,更加盼望出現上帝所許的彌賽亞來複興他們的民族和國家,重建大衛的王國。
彌 賽亞信仰對於猶太人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每逢內外交困、猶太民族瀕於滅亡的危急關頭,一些堅強不屈的先知就會譴責猶太人的罪過,特別是上層猶太人的 罪惡,要求人們堅守猶太教的戒律,停止罪惡行為,向上帝懺悔,以迎接上帝所派遣的彌賽亞的到來,重建強盛的以色列王國。對彌賽亞的堅定信仰使得猶太人在任 何艱難的情況下都保持著必勝的信心,竭盡全力去維護宗教的純潔和民族的純潔。
法 利賽人是猶太教的積極維護者與宣傳者,他們拒絕與羅馬統治者合作,在生活中嚴守猶太教戒律,並以此表明自己維護猶太民族的傳統,因而在猶太人中具有很大的 影響,受人尊重。法利賽人把猶太人擺脫羅馬人統治、獲得民族獨立的希望寄托在彌賽亞身上,認為隻要嚴格遵守律法,就能得到上帝的拯救。必須嚴守律法,一絲 一毫都不能違反,如安息日不能幹活、不與那些不守律法的人來往等等。與法利賽人不同,耶穌認為,遵守律法應當是發自內心的,而不能僅僅追求對於律法的形式 上的遵守,法利賽人就是拘泥於律法的形式,結果反倒忘掉了律法的本義。
人往往按照自己的需要來理解神。舊約裏神應許的彌賽亞的形象一方麵是受苦的仆人,另一方麵是大能的君王,彌賽亞降臨人世有兩次,第一次是建立屬靈的國度,第二次才是建立屬世的國度。
耶穌第一次到來是要建立屬靈的國度。靈裏沒有新生命的,就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度。在耶穌時代的猶大百姓所期盼那要來的國度,是帶有能力權勢的,而不是要求他們有任何靈裏新生命的改變。而這就是耶穌遭到拒絕的原因之一。
猶 太教與基督教的區別之一是,究竟是你歸向神還是神歸向你。你歸向神要求你必須悔改,屬靈生命有重生的過程;神歸向你則認為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上帝必然賜 福給猶太人。在美國南北戰爭在劇烈的時期,北方軍的將軍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你要站在我們這一邊。林肯卻對這些將軍說,我們應該禱告:讓我們能夠站在上 帝一邊。其次是,你向神求的主要是屬靈的好處還是屬世的物質利益。最重要的,是你看重的是外在行律法還是內在的愛,你對弟兄姐妹有沒有愛,對鄰居有沒有 愛,甚至對敵人、對逼迫我們的人有沒有愛。甚至要為犯罪的敵人背負罪責上十字架。《悲慘世界》裏,19年的苦役重罰沒能改變冉阿讓,主教以德報怨的愛才真 正改變了冉阿讓。
當耶穌沒有幫我們打敗逼迫我們的敵人的時候,我們要跟隨他嗎?
當耶穌沒有給我們醫治我們身體疾病的時候,我們要跟隨他嗎?
當耶穌沒有給我們帶來我們急需的物質利益、屬世名利的時候,我們要跟隨他嗎?
當耶穌要我們逆來順受,去愛許多很不可愛的人、甚至是逼迫我們的敵人的時候,我們要跟隨他嗎?
我們信的是上十字架的神,還是複活的神?
我們信的是能行神跡奇事的大能的神,還是受苦的神?
我們信的是給我們賜福的神,還是讓我們悔改的神?
我們信的是作屬世爭戰的神,還是屬靈爭戰的神?
我 們信的耶穌,是先有上十字架,後才有複活;先有悔改才有賜福;先有受苦仆人的榜樣,後才有大能君王的帶領;先有屬靈爭戰的勝利,後才有屬世爭戰的勝利。屬 靈的爭戰不是與人的爭戰,耶穌讓我們連敵人都要去愛,我們不同任何人打仗,而是與魔鬼爭戰,與魔鬼的爭戰,戰場就在我們的心靈裏,是一場撕碎舊我的痛苦爭 戰。
耶穌所傳的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更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的。
耶 穌的態度使得許多猶太人感到失望,因為他們發現耶穌並不是他們所期待的能夠領導他們反抗羅馬人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猶太王。對於大多數猶太人來說,他們所 盼望的是通過實實在在的鬥爭,趕走羅馬人,擺脫現實的苦難,得到十分現實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耶穌所宣揚的屬靈王國或來世天國。
彼 得是跟隨耶穌最緊的門徒,他說,就是所有的門徒都離開耶穌,他也不會離開。猶大帶人來抓耶穌時,彼得衝上去割下大祭司仆人的耳朵。但目睹耶穌的“軟弱無 能”,他跌倒了,三次不認主。彼得是不希望自己的夫子——那能行各樣神跡的主,以五餅二魚使千百人吃飽,醫治無數的重病患者,以大能趕逐汙鬼的主——被釘 於十字架。那是何等的羞辱,何等的失敗,何等的痛苦?主耶穌麵對著這位承認自己是基督、是神的兒子的忠心耿耿的門徒,大聲地責備:“撒旦,退我後邊去 吧”,這是何其嚴厲的嗬斥!就在耶穌的身邊,撒旦就力圖利用門徒作工具,阻擋耶穌上十字架。
連見證耶穌是神的兒子的約翰,看到耶穌不是行大能的君王時,也派人來詢問,你究竟是不是我們盼望的彌賽亞。
當猶太人盼望一個屬地國度,而拒絕接受耶穌新的國度觀念時,基督就設立了教會,從那時起,教會成為屬靈的“以色列”,取代了以色列,永遠成為神的選民,也成為合法的接受者,承受神對古以色列民的應許和所立之約。
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大家同心等待彌賽亞來臨,恢複大衛的王權與國度。這種對彌賽亞的期盼,在當時為信徒與非信徒所深信。猶太人對彌賽亞有錯誤的觀點與盼望,如此產生了痛苦的失望。字義解經蒙蔽了猶太人,使他們看不見自己的彌賽亞。
耶 穌要建立一個屬靈的國度,必然會要求人們放棄許多現實利益,這會讓那些把現實利益當作生命的人受到威脅和挑戰,讓他們放棄現實利益而追求屬靈生命就像要了 他們的命一樣,因此他們本能地會來逼迫耶穌。要建立一個屬靈的國度,受苦與遭棄絕是上帝必然要加到耶穌身上的,所以任何攔阻耶穌受苦與遭棄絕的嚐試,都是 出於魔鬼的工作,門徒的攔阻不過是要阻止基督之為基督而已。
按照人自己的意思,按照人的肉體,沒有誰願意受苦。撒旦就利用這一點來試探人,攻擊門徒,甚至攻擊主,不讓主來背負十字架,也阻擋主的門徒來背負十字架。
彼 得不願意受苦,我們今天也不願意;彼得不願意遭人棄絕,我們今天也不願意。正如一位牧者所言,我們往往是口是心非的一群。嘴上高談十字架,生活上卻避之惟 恐不及。受苦的彌賽亞、受苦的基督、受苦與遭棄絕的十字架,是早期教會的絆腳石,也是今天教會的絆腳石。福音書中的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絆腳石。
耶穌要建立的一個屬靈國度,不是用摩西似的神跡奇能去打敗所有敵人,而是用愛去打敗魔鬼的利益引誘。
奮銳黨人看到耶穌在猶太民眾中具有這樣大的影響,就想推他做猶太人的王,以他為旗幟來號召猶太民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希律王的傀儡統治,驅逐羅馬人,重建以色列王國。
耶穌很清楚猶太人對於拯救他們脫離苦難、重建大衛的王國的彌賽亞的渴望。耶穌受到羅馬巡撫彼拉多的審判,彼拉多問他是不是猶太人的王的時候,他對彼拉多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征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隻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上帝就是愛,他不僅愛那些善良的人,也愛那些做錯了事情而悔改的人。耶穌曾經給人們講過一個浪子回頭的比喻。小兒子做錯了事情,令父親傷心,但他後來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決心悔改,又令父親高興,並且依然愛他。人們犯下罪過,明白了之後就悔改,上帝仍然愛他們。
即 使那些犯下罪過尚不知悔改的惡人,上帝也愛他們,並且用自己的愛去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心的悔改,成為善良的人。耶穌關心一切人,包括那些人們眼中 的惡人和罪人,這些人由於不懂上帝的真理而為惡,因而他們的靈魂更需要上帝的拯救。在耶穌那個時代,給羅馬帝國當稅吏的人和罪人非常受人鄙視,一般猶太人 都不與這些人來往,不與這些人同桌吃飯。耶穌則給這些人講道,與他們一起吃飯,並且還招收了一個稅吏馬太做門徒。一些猶太人特別是法利賽人不理解,並且表 示不滿。耶穌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上帝是愛,一種不分人群、民族、品行的普遍的愛、絕對的愛。
上帝是愛,上帝愛世人,並且為世人準備了天國的幸福。那麽,人又當如何呢?人怎樣才能得到上帝的喜愛呢?怎樣才進入上帝的天國呢?
愛上帝必然愛人,愛人是愛上帝的必然結果,隻有愛人才能使愛上帝真正落到了實處。隻有饒恕了別人,才能得到上帝的寬恕,如果不能饒恕別人,那自己也得不到上帝的寬恕。
愛人如己是耶穌的一個基本思想,是他賜給人類的一條新命令。他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