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妙與狂放:性與自由

(2014-10-07 10:05:24) 下一個

2014-10-07 林寶蓮 ijingjie


文/林寶蓮(Poh Lian Lim)


作者簡介:林寶蓮,生於馬來西亞,1987年於哈佛大學畢業,專攻生化學,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醫學博士。林醫生關心落後國家的傳染病及公眾健康。


1983年我初到哈佛的時候,性革命早已達成。學生同床而睡,隻不過是校園無足輕重的八卦閑談;可是對一個十八歲從馬來西亞來的外國學生,這樣的美國學院生活方式卻使我震驚不已。


我生於回教國家的一個信佛家庭,不過很小的時候我便不顧家人極大的反對,做了基督徒。雖然我在首都吉隆坡長大,那兒充斥著美國的新潮文化,但我的家卻是典型管教嚴謹的亞洲家庭。


因此,當第一年同屋的室友帶男朋友回來過夜,我記得自己非常詫異,為什麽他們經常這樣做卻絲毫不感到羞恥?我根本找不出抗議的言詞去應對,隻能和她主張我自己的權利。室友很不高興,衝突太尖銳了,結果那一年的大部分時間我都留在圖書館過夜。


性被忽視的神聖源頭


環顧今日社會,有誰會否認愛情與性欲所帶來的日益嚴重的混亂與痛苦呢?我們與破碎的夢爭鬥,自己和身邊親近的人都受著切膚的痛楚。離婚的年齡越來越低,都不夠三十歲。非自願的懷孕、公開的同性戀關係、童年被虐待的掙紮、關係破裂的傷痛、奸淫、墮胎、婚前性行為,還有一些仍在世和已離世的艾滋病朋友。大家對於這些敏感的議題各走極端,怎樣才能有所溝通?


作為一個醫生,我每天都要處理冷硬無情的現實。醫生受訓時要應付各種假設,而當現實人生中的各種數據擺在麵前,是任何憑空期望都不可改變的。這樣的現實若果然存在,那麽對我們的觀點便有很大的影響。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帶著高傲狹隘的氣息。我常思考,到底有沒有一種合理且具有說服力的理由,讓即使不接納基督教前設觀點的人,也覺得按照聖經對性的教訓生活是合情合理的呢?


其實,我們麵對的挑戰不是去解釋蔓延四周的破碎與痛苦到底是怎麽回事,而是回想一個健全完整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伍迪·艾倫(Woody Allen)說,性行為隻是空虛無意義的事。可悲又幽默的是,他又認為性是所有空虛事物中最好的。他自己也為了這空虛又最好的事,陷入與養女的性醜聞。


有時我們為性道德辯論得麵紅耳赤,卻忘記了性是神創造的。他原可以創造以同體分裂來繁殖的人,但他卻創造了兩性的人類,能感受肉體快感,渴望情感的親密,願意委身於恒久的關係。


他又賜給人養兒育女的責任與快樂,乃是從這性關係所衍生的,這是何等美好的賜予。他呼召我們為他活得充實快樂。神美善快樂的真理,要滲透我們生命的每一部分,包括性。


性是人的生命最豐饒的一部分。神特意將性愛的力量與快樂,限製在婚姻的範圍內,因為完全委身才能使愛真正增長加深。


他命令人要忠於兩性婚姻,除此之外要保持貞潔。他視所有越軌的性愛是得罪他的行為,超過對別人和自己的傷害。這與當今流行的觀念——隻要是成年人雙方同意的行為便可接納——完全背道而馳。


性革命是個謊言,傷害革命者本人


當我接受醫學訓練,便越來越清楚,從醫學角度,聖經對性道德的教訓非常合理:少年人性行為的盛行,導致無數青少年懷孕、感染性疾病和墮胎;性放縱跟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簡稱PID)有因果關係,而PID與不育和宮外孕有關。


此外,由於性伴侶眾多的女人患病的個案越來越多,人們已經發現子宮頸癌與乳頭瘤病毒有關。性病殘酷的現實一點也不風光,諸如疤疹、梅毒、肝病、艾滋病,都指出性革命是個謊言,它傷害的是所謂革命者本人。不錯,人從傳統道德中解放出來了,但卻沒有免去疾病、死亡和恐懼的自由。


性行為與導致艾滋病的過濾性病毒的相互關係已被證實,當然我們知道有許多人是因為輸血、母嬰等途徑感染的。雖然許多吸煙的人沒有患肺癌,有些患肺癌的人從不吸煙,但這並不能否定吸煙與肺癌的緊密關係。人天生具有一種傾向,就是拒絕承認自己的行為和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不過無論我們是否相信,這關係確實存在。否認不當的性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實在是自欺的行為。


不過,我們對艾滋病人的關愛,與對一個肺癌患者理應沒有分別。對基督徒的指責,沒有什麽比立場不定和心腸冷硬這兩項更大了。談及性行為這個話題,基督徒若要發言,就必須態度謙卑,存仁慈溫柔的心,極其溫和,且要堅持不放棄。


人們認為忠於一夫一妻製,禁戒婚姻以外的性行為,是不切實際的公眾政策。但無論如何,即或行得不夠徹底,這仍是防止大規模性病傳播的最有效措施。


其實我們並沒有認真考慮這件事,因為總是覺得太難了,無法實行。是的,的確太難。耶穌說:“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可是他接著又說,“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任何真理的毀壞都必然有其後果,雖然神往往容讓在行動過後一段時間才出現後果。他這樣做,為的是給我們有選擇順服的自由,有接受恩典的空間,仍能從導致死亡的事情回轉過來。


未滿足的欲望與滿足的人生


由於我從事醫療工作,主要是從健康角度去看對身體造成的惡果。其他社會性的後果,必須從整體政策著手處理。當然還有情感的代價,有多少活生生的故事可以作證。最後是屬靈的代價,人有自由意誌,可以選擇離棄神,這是個真正的選擇,不過卻是一個壞選擇,結果是靈魂的死亡。


我們若否定自己的罪,那麽,就否定了需要基督改變人的大能。當人嚐試按照神的要求而活,便會體會自己離標準甚遠。


福音是奇妙的好信息,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時為我們死,他赦免我們,使我們自由,可以得著聖靈的能力而活,享用神美善的恩賜。這恩賜包括了愛情與性愛。我們被召作神子民、大蒙眷愛的人,以致我們的身體被稱為神的殿,是創造萬有的主的居所。


與此同時,我們很多人仍帶著舊傷痕,仍受邪惡的勢力驅使,仍有未得滿足的欲望。我自己做單身女性期間,內心也有許多掙紮,時常嫉妒妄想,沒有安全感。


但當我想起耶穌也曾經曆獨身的孤寂,我便深得安慰。他三十三歲死於十字架,卻早已知道要走這條死的路。他抱著小孩子祝福時,內心有什麽感覺?他遇見婦女時,知道自己不會結婚,又有什麽感覺?他所走的路,遠比我們要走的路艱難。


朋霍費爾(Dietriech Bonhoeffer又譯潘霍華)說:“記著,雖然有許多未滿足的欲望,仍可以過一個滿足的人生。”這話對於因獨身、性的傾向而掙紮、最深的渴望也許永不會達成的人,是莫大的安慰和盼望。


(本文節選自《我在哈佛遇見神》一書,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經《境界》編輯修改。)



【延伸閱讀】


警惕流行文化“驕奢淫逸症”


文/ Colin (讀者家人,澳大利亞悉尼)


文化大餐包羅萬象,真假優劣卻難以定論。你說是白骨精,他認定是良家女;這邊要封鎖,那邊要放行。現代大眾流行文化尤甚。


全球政治生態民主化與民智的啟蒙,加上光速傳播的信息浪潮,文化事業不再為少數人所綁架,而是綁在了普羅大眾的指尖上,任何言論或事件都可能引發全球圍觀,進而激發出似乎無窮盡的新思維新創意。我們迅速進入一個全民創造文化的時代。


所有被摻和進文化盛宴裏的元素,都經過市場化的投標。但一如現代食品工業背後的健康危機,豐富的精神糧食反而導致社會病態百出:娛樂無極限的舞台背後是焦慮症和憂鬱症向年輕人群迅速蔓延。


手機搖一搖就能約會附近的人,天涯若比鄰,卻驅不去人們內心的孤獨和冷漠;擇偶的名單無限長,對婚姻的信心卻陷入低穀,單親家庭的數目節節攀升…… 麵對亂局,人們卻仍在精神糧食的質量標準問題上爭執不下。


1月初,現任澳洲聯邦政府試圖委任一個文化委員會,重審澳洲中小學課本,在教材中增加基督教傳統的德育教育,提振西方文明。反對黨馬上叫停,認為政府不應強製人們接受某種文化傳統,在教育上實行左傾政治化。兩黨長期的左右之爭,導致民主政府已經很難在文化事業上充當衛道者。


精神糧食既成為自選項目,我們有必要仔細檢驗眼皮底下的文化商品。為免以偏概全之嫌,我避開沒有警察的互聯網,隻從被公認為老少鹹宜的公共電視頻道隨機取樣——1月12日(周日)黃金時段晚間7至9點,隨機收看主要頻道的非PG級節目。


首先看到的是BBC跟拍采訪的一群倫敦大學生,他們的共同愛好是赤身裸體,目的是回歸自然,展現美感和性感,理由是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恥,是件很不合理的事。他們在廣場上赤露身體,邀請路人參加裸體聚會。他們樂觀地預言,裸體運動不久將遍及全球。這個節目裏人們的裸體完全沒有格子遮擋,莫非電視管製也放寬鬆了?


從三點式到人們好奇地遠遠圍觀幾個裸泳者,到攝影師聚集數千人拍集體裸照,到市中心推廣裸體文化,發展趨勢看來順應他們的預言。


我相信,這群先驅者確實是在追求藝術。高雅藝術普及化的結果是一個看起來很美的故事:滿世界走動著裸體的藝術家,成人網站紛紛倒閉,偷窺器材斷了銷路,女士們也不怕單身走夜路了。換妻俱樂部所宣揚的更寬泛的性愛解放是另一個更美麗的故事。


羞恥感究竟是進化遺留的盲腸,還是造物主放在我們心中的律法?按照聖經的啟示,人之初是無邪的,不用蔽體。是罪惡進入人類後,才需要遮掩羞恥。據此,我仿佛看到了裸體運動的結果,就是更放肆地行羞恥的事而不知羞恥。當然,持進化觀點的人群,會是另一套相反的說辭。


轉到一個商業頻道,是一檔求偶節目,屬於收視率最高的圍觀類。一個美女在眾多俊男候選人中周旋,從中選一個作為男友。節目裏頭的行頭都是奢華級別的,豪宅跑車,親密地交往以至豪放地擁吻。此前看過另一檔相反的節目,眾多美女激烈競爭,要爭取得到一位頂級優秀的男士的青睞成為其女友。


無論是群鳳求一凰,還是一鳳戲群凰,淑女好逑的創意著實令人耳目一新——占領主導地位,把女性解放運動進行到底。


我舉個例子作對比。我認識的一對虔誠的基督徒情侶,他們雖是學醫的高材生,行事卻很謙卑謹慎,以至於他們在正式征求了雙方父母同意之後,才開始明確建立戀愛關係。與群雌爭競相比照,誰的婚姻將更純貞,更穩固,請你鑒定。當然,一部分人將鑒定我是個保守派。


當下的青年人雖然見多識廣,卻被稱為失落的一代,生於安逸,耽於玩樂,除了掙錢享受,似乎很多人缺乏更高境界的理想。


回溯到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聖經是當時的流行文化,教會的青少年團體和慈善機構多得不能勝數。聖經教導的廣泛傳播,成為近代人類普世價值觀的文化基礎,也是澳洲躋身文明國家的文化基礎。毫無疑問,反對我這個觀點的聲音更為喧嘩高亢。


在我的眼裏,流行文化當中摻進了許多尼古丁般的毒素,讓人們愉悅卻不知不覺染病,而我們經常無法辨識這些毒素,甚至吸收得很快。因為這毒素正來源於我們骨子裏麵的腐敗基因,這種病名叫驕奢淫逸,症狀是對物質和情欲的貪婪。


驕奢淫逸症能導致多麽嚴重的後果?一個國家的衰敗必然伴隨著文化的衰敗。根據羅馬帝國的教訓,這個擁有完善法律法典和民主議會製度,多民族多文化共處的強大帝國,它滅亡的主要原因是普遍的驕奢淫逸。據聖經記載,索多瑪和蛾摩拉被上帝降徹底毀滅,其罪過也是驕奢淫逸,不行公義,不施憐憫。


流行文化的打假,必須每天進行,而且隻能由我們自己發動。但這又是個艱巨的任務。因為我們自己腐敗了,就不能分辨這腐敗;再者,即使我們分辨了這腐敗,也無法勝過它。


正如使徒保羅說的: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


聖經啟示了道路:“隻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麵。”


隻要誠實向上帝祈求真理的聖靈,我們便能得著能力,辨認出混合在流行文化中的有害元素,並堅決離棄,不隨從世俗的墮落,得著更新的生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