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哈佛史上最大施主陳啟宗

(2014-10-14 02:43:34) 下一個
 
左陳啟宗右陳樂宗

近日,擁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的陳啟宗、陳樂宗兄弟,通過家族基金“晨興基金會”,向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27億港元),創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據恒隆及哈佛發布的消息,哈佛大學決定將學院易名為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T.H.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以紀念恒隆已故創辦人、陳氏兄弟的父親陳曾熙。哈佛大學表示,這是該校首次因慈善捐款為一個學院更名,此前哈佛肯尼迪政治學院是為紀念美國前總統而命名。下為2013年《中國慈善家》雜誌根據對陳啟宗的專訪撰寫的文章。
這是一個例外的香港豪門,它不主張財富父子傳承,三代如此。從這個豪門中成長為商界領袖的陳啟宗,被獨特的家族財富觀念深深地影響。他能量巨大、見解獨特,通過商業、慈善、社會活動輻射其超常影響力。

“我今天第一次以做中國人為恥辱!”此言一出,人聲嘈雜的會場頓時安靜下來。

發出這番言論的那個男人,站在講台上,不怒自威。他身材不高,卻散發出一股強大的能量。

這是10月13日中午12點左右,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酒店,一場論壇正在這裏進行。兩位重要嘉賓先後發表演講,但他們的講話聲未能蓋過會場的嘈雜人聲。

第三位上台的陳啟宗,香港恒隆地產董事長,時常名列香港富豪榜前20名內。他現年63歲,身材略有些發福。幾步輕快地邁上台後,出人意表地,他開始斥責台下坐著的幾百位嘉賓。他們在上兩位演講嘉賓發言時,或交頭接耳,或互換名片。陳啟宗斥責他們對演講人極度不尊重,“中國人要學外國人的精神,而不隻是知識、技術。我們把我們自己好的東西扔掉了,西方好的東西沒學到,變成莫名其妙的一幫人。不要在國際場合,也不要在關起門來的自己的地方丟臉。我覺得非常羞恥。”

會場很快肅靜下來,嘉賓們全部收斂了“不尊重”,靜心聆聽。
午餐之後,在接受慈傳媒《中國慈善家》雜誌采訪時,陳啟宗表示:“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現在卻無禮失儀。我坐在下麵聽別人演講的時候,旁邊人跟我聊天,我是非常不自在的。三千年來的禮儀之邦變成了這個樣子,而且富人以為自己了不起,有了兩個錢就更是如此,羞恥。今天吃午飯時是中國人的羞恥。

這位性情十足、心直口快的富豪,生於香港、長於香港,在美國讀大學,擁有美國國籍,但卻對中國表現出相當濃厚的感情。即便是批評中國人,他更多的情結也是“恨鐵不成鋼”。他還是歐美同學會的鼎力支持者,連續多年成為該組織論壇活動的出席嘉賓。

他認可儒學的現代價值,強調增進現代人的士大夫精神;他捐助並參與美國眾多知名的中美研究交流的智庫,推動中美兩國的友好發展;他捐助並參與香港的多家維護“一國兩製”的基金會和智庫,支持中央政府;他以一己之力為故宮等古建築的修複獻言獻策、出錢出力……

這個典型的香港“富二代”,對他所喜歡的智庫、非政府組織、文化和教育基金會,均出手闊綽,而且長期堅持。但對自己的兒子——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三代”,他卻表現吝嗇,在兒子工作之後,他就不再提供資助,由其獨立發展。

對此,陳啟宗解釋:“幾十年來,我家裏有一個傳統,就是錢不留給子孫後代, 給他們盡可能好的文化和道德教育就可以了。錢更重要的用途乃是為著公益事業,用以回饋社會。因這樣的家教背景,當先父陳曾熙先生於1986年離世,由我接 管家族生意之後,我也就從此走上了熱衷慈善事業的路。”

“二代”創業

1986年,恒隆集團主席、創始人陳曾熙去世,當時他不過63歲,距他創辦 恒隆集團不過26年。但他的財產已高達40多 億元港幣,位列當年香港十大財團第九位,排在李兆基之後,邵逸夫之前。令港人不解的是,他沒有把數額龐大的財產分配給妻子,更沒有分給陳啟宗、陳樂宗等三 個兒子。在其遺囑中,他交代家人將其財產以信托的方式成立陳曾熙基金會,信托委托人也非家裏人,而是跟隨他多年的部下殷尚賢。

陳家祖籍廣東順德,民國時期在東部沿海做生意,為富商。1960年創建恒隆集團,主營地產開發。此後,他與李嘉誠、李兆基、霍英東等一代新富,共同締造了戰後香港的商業繁榮。

陳曾熙去世後,陳曾燾接任恒隆集團主席,陳啟宗任董事。這一年,未能直接接 班的陳啟宗,與弟弟陳樂宗在美國創辦晨興創投公司,投資初創和成長型科技公司,其中多家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1992年之後,陳啟宗開始在中國大陸尋找生 意機會。起初他相當謹慎,默默觀察政策的長期走勢。直到1996年, 他才開始跑馬圈地,晨興創投在中國投資的科技公司有搜狐、攜程、第九城市等。晨興創投最近一次的大手筆投資,則是投資了雷軍創辦的小米科技公司。在投資科 技公司之外,晨興一度獲授權創辦《福布斯》《哈佛商業評論》和《信息周刊》三大著名財經媒體的中文版,近兩年逐步退出。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尚是傳統 媒體形勢良好的時代,陳氏兄弟由此大賺一筆。

相較於作為上市公司的恒隆集團,陳啟宗稱晨興創投公司為“家裏的”。這個獨立於上一代家族之外的私人公司,顯示了陳啟宗兄弟的商業智慧。他們明顯不是富二代中的紈絝子弟。

1991年, 陳啟宗從叔叔手裏接過恒隆集團的權杖,在董事長的位子上一直坐到今天。在陳曾燾執掌的五年時間,恒隆集團被整合收縮,格局保守,致使恒隆集團跌出香港公司 實力榜的前十名。陳啟宗接棒後,憑借兩項戰略決策,幫助恒隆集團再次崛起。其一是進入大陸市場,在上海先後開建恒隆廣場和港匯廣場,恒隆廣場建成後成為當 時浦西第一高樓,從此聞名於大陸;其二是成功避開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如今,陳啟宗已將恒隆集團的重點放在大陸,繼進駐上海之後,又陸續在沈陽、 濟南、無錫、天津、大連、昆明,以及今年剛剛中標的武漢,發展各地恒隆廣場。在大陸,陳啟宗不做住宅地產,隻做高端商業地產,而且隻租不賣,現金流源源不 斷。2013年福布斯富豪榜香港地區排名中,陳啟宗家族以31億美元位列14。

作為少主,陳啟宗完成了從富二代到企業家的華麗轉身。他用自己的商業才華贏 得了廣泛的認可,也贏得了財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啟宗並未持有恒隆集團的股份,隻有並不豐裕的工資。他曾講到,“公司在2003年前沒有薪酬委員會, 之後委員會成立了,才認為我的待遇不合理,加我薪酬和股份。過去我甚至連期權也沒有,工資十年都沒有變過,我還記得,2003年的工資是144萬港幣,公 司裏有不少員工都比我高。現在公司不少同事的認股權比我還多,而且他們的價格拿得都比我低很多。”

“有錢的兒子不成材,沒錢的兒子成材。”這 是陳啟宗給朋友的箴言。“先父去世時我們三兄弟沒有拿到一分錢。我兒子從小我就教育他,他不會從爸爸這裏拿到一分錢,將來也是。”外界流傳著一個陳啟宗和 兒子之間的小故事。他的兒子在上海工作,每天早上騎自行車上班。“有一天我打電話給他,他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快要下自行車了,下了車我再給你通電 話。’”陳啟宗則以他慣有的幽默回答,“還騎自行車,你好奢侈。”

曆史情結

將生意做到大陸之後,陳啟宗希望為大陸的文物保護做些事情。“我當時的想法 是,盡量不要在北京做,因為在那裏做事總是比較複雜。”不過他的一位朋友告訴他,北京故宮內有一塊空地,建築已被大火燒毀。1994年, 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時任國家文物局外事辦副主任王立梅,由她帶入故宮建福宮花園。回憶這次參觀,陳啟宗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那個情景讓我相當震撼。 當時遺址被夷為平地,寸草不生,更是堆滿了垃圾,還有一艘破爛的木船。”建福宮花園建於乾隆五年,後被一場神秘的大火焚毀,焚毀的日期是1923年6月 27日,陳啟宗至今清楚地記得。

這次參觀,改變了陳啟宗不在北京做文物保護的想法。“那時候我就有一個意念:文物的破壞乃是國家衰敗的明證,而文物的修複乃是國家興旺的確據。”他決定修複建福宮花園。而在他之前,還沒有私人出錢修複故宮的先例。

於是,陳啟宗在香港成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更重要的是,他需要為可行性研 究以及獲得審批而奔走,因為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支持和反對複建的聲音都有。直到1999年,在時任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的見證下,陳啟宗和時任國家文物局局 長張文彬簽訂了合作協議書。2000年,建福宮花園複建工程啟動,2005年完成,該工程獲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捐助,最終的數額則沒有對外透露。陳啟 宗表示,“我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真正的捐助金額,隻有我跟從香港派過來的項目經理兩個人知道。”

捐 了錢,陳啟宗更關心具體操作。為此,他的多年私人助理丘筱銘,從香港搬到北京,出任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項目總監,與故宮博物院一同監管項目實施。複建初 始,施工人員準備把被焚毀的半截石柱子砸掉重建,陳啟宗得知後當即表示反對,並親自飛赴北京,說服了相關人。隨後,他從尼泊爾請來一位修複石頭的英國專 家。故宮博物院方麵也高度評價這種做法的意義:它不僅使消逝了近一個世紀的皇家名園重新煥發出生命,而且通過精細嚴謹的工程,努力追摹傳統,培訓了一批古 建築技術工匠,使珍貴的古建築工藝法得以保存和發揚。
建福宮

建福宮花園複建完成後,陳啟宗又開始捐助修複位於花園南側、被同一場大火焚 毀的中正殿。中正殿建於康熙年間,為藏傳佛教在故宮的中心。除了北京的故宮項目,在香港,陳啟宗還修複了一個建於1853年的英軍軍火庫,工程曆時13 年,如今成為亞洲協會的辦公場所。陳啟宗透露,他在無錫還有六個文物保護項目正在進行。

建福宮花園複建工程結束時,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鑫淼希望為陳啟宗立塊功德碑,或者標注由陳啟宗捐贈複建。陳啟宗立即反對,“恢複曆史原貌,是對得起炎黃子孫,做了我的牌子放在那裏,就破壞了那個地方的整體觀感。”

2011年,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芮成鋼爆料,建福宮花園成為私人會所,入會費高達100萬元。此後故宮博物院開始整改。不過,也有矛頭指向複建人陳啟宗。他很不屑地回應說,“我知道有些人說,陳某人就為在裏麵賺錢,為做這個會所,才修複這個東西。我心裏想,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陳某人現在沒有50億元到100億元的項目我都不幹,我沒時間幹那個,我最近做的項目每個都是100多億元的。你讓我賺那幾十萬、一百萬,那真是笑話,你把我陳某人當什麽了?做大事的人哪會賺這些小錢?”

作為修複的捐贈者,陳啟宗也獲得了故宮的優待,容許他偶爾進去看一看,並且可以帶著朋友。直到今天,他在故宮還有辦公樓,雖然不是在建福宮。在他看來,晚上在故宮裏走走,是人生一大樂事。

從1994年決定複建建福宮花園,到2012年中正殿修複完工,曆時18 年。“人生能有幾個18年?”陳啟宗感慨道。不過,他認為很值得,“誰有機會做這個呀?忽然間碰巧被我遇上了,不做是笨蛋、傻瓜。故宮隻有一個,你想想 看,唯一有機會在故宮裏蓋個什麽東西的,就是這次了,這次機會如果不抓住就再沒有了。”

之所以對文物保護如此用心,陳啟宗表示,他感興趣的不是古建築本身,而是曆史,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

民間外交大使

出席活動時,陳啟宗的個人職務,除了注明恒隆地產董事長的身份,現在緊隨其 後的是亞洲協會聯席主席。亞洲協會由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於1956年創辦,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世界各地都設有海外中心,其宗旨是向世界傳播亞洲文化。 2011年,陳啟宗開始接任聯席主席,在此之前,他已擔任副主席多年。

亞 洲協會並非陳啟宗任職的第一個智庫。他的個人資料顯示,他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國百人會、雅加達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顧問委員 會的成員;他曾任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美國東西方文化中心、太平洋國際政策協會、艾森豪威爾基金會以及美國莫琳與麥克·曼斯菲爾德基金會的成員。

1990年 代,陳啟宗出任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理事會成員。在曆屆會員中,他是第一位亞洲人。“究其原因,首先是我的生意比較成功,賺了不少錢。試想,別人會邀請失敗 的生意人出任此等公職嗎?當然,單有錢還是不夠的,你必須有學問、有思想、有見地,言之有物,還要懂得按國際慣例處事為人,才能獲得一點在世界舞台上的發 言權。”

通過各種國際交流平台,陳啟宗和眾多國家的政治家、政治學家成為了朋友,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軟實力”理論創建人約瑟夫·奈,以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和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等。

10月13日 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的晚宴上,陸克文突然現身,就坐在陳啟宗的旁邊。他的出現,讓到場嘉賓頗為驚訝,因為他與歐美同學會全無關係,也沒出現在論壇的嘉賓名 單中。“今天晚上陸克文為什麽要來?他來跟我聊天的。我們本來約了昨晚聊天,但他把時間弄錯了。昨天晚上他還在迪拜,在迪拜轉機的時候寫了一個E- mail給我,說對不起,明天有時間嗎?我說明天很忙,一起吃晚飯吧。後來我想想,要是主辦方不介意的話,就把他請到晚宴吃飯,結果他真的來了。”陳啟宗 告訴慈傳媒《中國慈善家》。

任職美國智庫的同時,陳啟宗還在香港多家智庫任職,是香港一國兩製研究中心 執行委員會主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會會長和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他還參與了這三家智庫的創建,捐贈了大量款項。成立於1995年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會,由 李嘉誠、鄭裕彤、邵逸夫、曾憲梓、陳啟宗等香港20名工商界人士發起籌備,每人捐款500萬元港幣。

歐 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在接受慈傳媒《中國慈善家》采訪時表示,在香港企業家中,像陳啟宗這樣具有國際視野的不多,關注智庫的不多,活躍於國際舞台的不多, 在國際和國內都有影響力的不多。忙碌的企業經營管理之餘,陳啟宗樂於花時間參與、組織智庫發展,推動國際交流。據王輝耀所知,陳啟宗最近兩次組織中國企業 家參訪以色列,每次參訪人員都有二三十人,受到以色列總統和總理接見,推動了兩國在科技、教育等方麵的合作。“他是社會活動家,也是民間外交大使。”王輝 耀說。

之所以鍾情國際關係的智庫,“那是個人興趣。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之下,對世界認識不夠的話會很吃虧。”陳啟宗說。

除 了以智庫的形式推動中國和世界的聯係,他還以一個評論家的身份,向外界分析中國、解說中國、推介中國。在香港《明報》《信報》等報刊,陳啟宗時常撰寫文 章,標題總是很宏大,例如《經濟危機後的世界格局》《中國之發展為東西方文明共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展望未來三十年:中國的發展願景》等。

一個家族的榜樣

香港豪門受到關注,總不外乎財富和女人,爭遺產、娶明星太太的劇目,在豪門家族一代代持續上演。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陳啟宗家族。陳啟宗曾拿兒子揶揄香港豪門:“人家孩子娶媳婦一個賽一個漂亮,我們家孩子恐怕就不行了。”

他認為,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不論是歐美還是中國,在不同的文化和製度背景下都普遍存在,財富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慈善。

相對於其他豪門的花邊新聞,陳啟宗受到關注的點是他的“炮火”。陳啟宗不像父親、叔叔和弟弟那般低調,時常表現出高調的一麵。在公開場合,他多次猛烈批評投行,“絕大部分投資銀行都是賊”,“20多年來,我從來就看不起投資銀行家,亦叫我的兒子不要到投行工作,如果我有女兒,也不要她嫁給投資銀行家”。他不忘曆史,既批評歐美的自由民主,也批評歐美曾經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還有時常出現的“中國威脅論”。當然,對於中國的一些壞現象,他也絲毫不留情麵,例如批評官員為了升官而拿博士學位,他更對中國國民性予以批判,頗有些魯迅遺風。

陳氏家族一直有著良好的財富觀,樂於主動做公益,而又行事低調,不為求名。 陳氏上一代中,陳曾熙將遺產捐出,成立基金會,走在華人圈前列。陳曾燾與夫人許啟明於1997年在香港捐資成立思源基金會,支持國內教育和醫療。陳曾燾還 是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的校董,以及香港大學教學科研基金創會董事,為教育捐助良多。

到 了陳啟宗、陳樂宗這一代,兄弟倆在慈善方麵的表現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陳啟宗欣賞華人圈大善人餘彭年,在他看來,餘彭年持續多年捐贈之後,把剩餘身家完 全捐出,這種行為令人讚賞,能在社會上起鼓勵作用。他相信榜樣的力量,而企業家能否積極參與慈善,“除了政策的誘導之外,最重要的乃是有夠多令人讚賞的榜 樣,在社會上就自然會形成好的風氣。勉強別人捐款是不美的,應該捐得樂意才好。八股的教導隻會叫人厭煩,唯有合宜的榜樣才能啟發別人,叫人從心裏孕育出 ‘捐之樂’,從而培養公益意識、廣闊的心胸及關懷社會的情操。有了較多的榜樣,社會上慢慢就會形成一個氛圍,甚至一道潮流,賺了錢的人都會樂意為社會、為 別人多做點事。”

除了在智庫和文物保護方麵的專注和專業,1997年, 陳啟宗和陳樂宗又在美國共同發起成立晨興基金會,作為兄弟倆做慈善的重要平台。該基金會捐助支持了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約翰·霍普 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在中國,晨興基金會為中國科學院捐贈晨興數學樓,建立晨興數學中心。同時,陳啟宗還與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 桐教授一起設立“晨興數學獎”,以獎勵45歲以下達到世界級水平的華裔數學家。

晨興基金會近年的最大手筆,是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捐贈額為一億元港 幣。晨興書院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所新書院,每年僅錄取大學生300人左右。書院於2006年籌建,2008年破土開建,2010年 開始招生。書院院長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裏斯。“晨興書院不僅鼓勵學生學習,而且也教他們要服務社會。”陳啟宗在書院動土儀式上表示:“他們的努力不 但會把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且亦會令他們活得更有意義、更豐足。”此前,香港中文大學擁有四所老式學院:新亞書院、崇基學院、聯合書院和逸夫書院,而在晨興 書院的示範下,和聲書院、敬文書院及伍宜孫書院紛紛成立。

捐助了眾多智庫、基金會和大學,陳啟宗卻從不對外宣揚捐贈數額,每次被人問及,他都回說,“錢是最不值錢的,怎麽都往錢那裏想?”他認為,“沒財富不行,但財富絕對不是最重要的。”

“就個人而言,我可能是全香港每年為不同的非牟利機構籌款最多的人之一。要人捐錢,自己當然要帶頭做榜樣,並且要做得得體,才能夠持久。”陳啟宗說。
小 個子,大能量。這是在那次發出“我今天第一次以做中國人為恥辱”的會場怒吼1小時後的陳啟宗,與當時身為某刊主編的報哥合影。報哥中等身材更加映襯了這位 小個子巨人。……那次怒吼後來引發了有關機構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公關。足見此人的真性情,真憂患,真敢言。……如今,哈佛大學豪擲3.5億美元,也足見其 真豪爽和國際化視野。

作者|宋厚亮
編輯|吳阿侖
來源|《中國慈善家》雜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