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柳林

中國、美國 - 生活中的方方麵麵,與親友、同好分享。
正文

陳小悅的一件往事

(2015-03-24 13:15:38) 下一個
我讀完碩士,留校當了兩年助教,1987年離開了清華。隨後的8年在海外念書和工作,連國也沒回過。再後來幾乎是年年回去,大都是一年幾次。次次必回清華。不敢妄說對母校作為一個教育場所有什麽太深的眷戀。實在是因為清華園是家。是父母生養的地方,是兒時夥伴撒尿和泥,交出兩肋插刀朋友的地方。

2010年4月回國辦事,特意安排在當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在家。主要目的是陪八十一歲的、同是清華校友的父親參加校慶。上午9點,父子二人稍飾衣著後,騎車到了二校門。熱情的接待台學生幫忙登記注冊後,各自別了一個鮮紅的胸牌,上麵寫著畢業的年份。父親就自己去物理係會他59年前的同學了。我則沿著草坪東側的馬路,先到了新水。見了一位當年做助教時的學生。名片遞過來已經是正教授,博導和研究所所長(也即當年的教研組主任)了。寒暄幾句告辭後漫步到了圖書館。隨意走進一個展室,是關於清華學生辦的校刊的。其中提到現行學生刊物的前身,包括創刊於1982年的“研究生通訊”。 於是想起一件關於陳小悅的往事。事情不大,但卻和當年國家的一件大事有關。

我82年從蘭州鐵道學院畢業後,考入清華水利係讀碩士。因為清華77級是四年半製,比別的學校多半年,當年清華本科就沒有畢業班。同學幾乎都是外校考進來的。但有個別當是品學兼優(或用當時的話語就是“又紅又專”)的77級生被“漏網”錄取。陳小悅即是這少數的尖子之一,同年考入汽車係讀研。入校後不久,不記得是什麽緣由,我成了新成立的”研究生會“的宣傳部長。小悅則是我的頂頭上司:研究生會會長。由此認識了小悅本人。

說起來小悅和我有幾層關係。他是我清華附中的校友,而且也是我父親的學生。同是校友,有兩個差別:陳小悅1966年附中高中畢業兩年後我才入清華附中初中。是道地的學長。還有一個差別更大:他考進的是當年清華附中高中的“預科”。預科者,清華預備班也。而我則是近水樓台,就近入學入的附中。77級的尖子,大我十歲的校友,加上這預科的根底,記得當時雖然談不到什麽敬仰,對他尊敬有加應該是事實。記得他每天背一個大書包,騎一輛二八男車,不時地出入三號樓。書包大不顯特別,永遠是鼓鼓囊囊給人印象很深。當時就覺得這書包裏不會隻是課本或關於汽車的科技文獻,準還有什麽旁門左道的東西。見麵時打個招呼,從沒有站住聊聊。

“研究生通訊”是月刊。八開(?)版麵。就像現在的北京晚報的版麵大小。每期4版。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是複印了。每個係設有複印室,專人負責。但我們無緣使用。計算機中文鍵入則還要到幾年以後才問世。收到來稿後,“通訊”當時是用手抄加“膠印”出版的。抄寫是個苦活。因為是“部長”,隻能身先士卒,每期都是主要的“抄手”之一。常常抄得昏天黑地,手酸臂痛的。投稿不足時,還要當“寫手”,不然就隻能開天窗了。通訊陸續出了幾期後好像走上正軌了。雖然還是手忙腳亂,到處求稿,也曾有“抄襲”和“借用”之嫌,按時出刊的確做到了。

記得是83年秋末,北京的天氣漸冷。當時報紙廣播熱論所謂“異化”已經好幾個月了。這“異化”到底是怎麽回事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但我直覺上認為就是物極必反的意思而已。文革結束幾年了,“兩個凡是”也否定了。當時鼓吹“異化”的人大概就是要反思已經“極”了的事情勢必會走向“反”麵。道理都通,隻是用“文言”表達而已。為避開威權的鋒芒,說不定還有“故能玄虛”的成分。有一天 天氣沉沉的,上午在二教下課後碰到小悅。他騎著車,背著那個大書包。見到我,停下來說正要找你。他說最近是寫了點東西,是關於人道主義異化的。你看能不能在“通訊”上登出來。我政治嗅覺不敏感,加上又是“上司”賜稿,就說沒問題,給我看看。他當時從書包裏掏出一疊稿紙,厚厚的一摞。我心裏咯噔一下。我的猜想對了,這書包裏真的不光隻裝著做汽車專業博士研究生本份學問的東西。還有別的。

文章如期登在了下一期的“通訊”。時隔近三十年了,想不起來是我抄的稿還是其他人的墨寶,反正洋洋灑灑占了整整一個版麵。題目就是“論人道主義異化”。文章的具體內容已經記不得了。但有印象是站在當時周揚主張對文革乃至建國後的曆史全部反思一派的立場。思想是否犀利,主張是否信人,文筆是否流暢,都無從回憶了。但工科的尖子學生,下這麽大功夫在這類話題上,說“鳳毛麟角”不算誇張。

入冬以後,天寒地凍。政治風聲日緊。舉國開始批判“精神汙染”,“異化”變成異見,周揚再次失寵。“通訊”無意間被小悅卷入到國家的政治大潮中。研究生處的領導事後好像還過問過這篇文章。也曾有人有意無意地議論過,說小悅人聰明,精力過人,國事和學問都上得手。隻是“有感”時這麽一發,欠考慮。也說不定這“又紅又專”兩條路中“紅”的那條就給耽誤了,得不償失啊。

畢竟不是文革了。沒有人繼續追究這篇文章。我又主辦了幾期“通訊”後就畢業了。隻是事後的三十年裏,想起“研究生通訊”就想起小悅的這篇文章,自然也就想起小悅來了。他背著裝滿並非全是技術文獻的大書包的身影,還是栩栩如生。不是至交,沒有深聊過。但他日後終於沒有在汽車行裏走技術的路而是先經濟管理後會計學院的仕途,他那篇關於“異化”的文章是露出的“馬腳”。在“異化”那場現在看來都不一定是個真命題的討論中,小悅憑良心說了真話。說真話對他後來仕途的影響是好是壞,如春江的冷暖,大概隻有“鴨子”自己知道。



2012年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mapell22 回複 悄悄話 見到牛人隻有敬仰。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但我直覺上認為就是物極必反的意思而已。
--------
totally wrong. 現在這麽方便,隨便上網查一下就知道了,周楊是什麽觀點,胡喬木是什麽觀點。既然寫一位有思想又值得尊重的朋友,為什麽不花點時間把這個問題大概地弄清楚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