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一篇我問:學習英語的聽和說哪個最難,個個都說聽最難。今天我想分析一下,為什麽大家都感覺聽最難,怎樣才能解決“聽”這個難題。聽,指的是自己聽對方說,這個對方一定是能說正確英語的人。如果自己聽不懂,那一定是自己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對華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聽,時間長了,聽個八九不離十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要想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是很難的,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我們看中文電視是不需要字幕的,但是,看英文電視往往還要依賴字幕,說明自己的聽還差得很遠,這一點自己心知肚明,所以說“聽”最難。
“說”是指自己說,別人聽,這個別人也是英語是母語的人,華人的說是怎麽說呢?看油管上教英語的視頻,就是照著英文念。曾經在上海當領事的英國外交官英國人叫勞任斯,他多次擔任中國英語演講比賽的評委,他說:我閉著眼睛也能聽得出來是中國人說英語,中國人說英語沒有節奏。什麽叫沒有“節奏”呢?簡單說:英語是許多單詞組成的,但是,不是每個單詞都同樣重要,表達重要信息的單詞的重音節要重讀,不重要的音節要弱讀,輕重音節有規律出現的現象就是英語的“節奏”。中國人說英語沒有節奏是我們教育的結果,因為,英語的文字是沒有節奏的,照著英語的文字念是念不出節奏的。
認為學英語“說”比“聽”簡單的觀點,是基於在我們背了大量的單詞之後,可以憑借語法,按漢語的思維組成句子,這樣的句子念熟練了,就成了我們的英語語言,看起來這樣學習英語的“說”確實很簡單,可是這樣的語言效果是什麽呢?你聽的能力如何,別人無從知道,但是,你一張嘴,就可以知道你水平如何。中國人說的英語水平低是公認的事實,你一張嘴人家就知道是中國人在說英語,是因為你說的英語與人家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往往自我調侃說成是“口音”,還認為無所謂,是不可避免的。這實在是認知上的一個誤區,這不是什麽口音,是不符合英語口語基本規律的問題,英語的發音規則有:正確的劃分音節,區別重音節和非重音節,音節的連接規律,略讀、縮讀、英語的停頓、等等,這些口語中必須遵循的規律,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從來不學習,所以,說出來的英語是錯誤的。錯在哪裏呢?錯在你把所有的單詞都以同樣的方式,讀出來的時候,就會造成這樣的後果:1 因為你提供了太多的信息,人家會搞不清楚你說的是什麽意思。2 人家以為你在生氣、在表達憤怒,因為英語人隻有在生氣或者刻意強調的時候,才把每個單詞分開,每個音節都重讀。認識英語的重音和節奏是很重要的,比方說:
你想要一杯茶還是咖啡
. . 。 . l 。 . 。 .
Do /you /want /t+a / tea/ y+or /co/ffee
隻需聽清楚 :想要 want 茶 tea 咖啡 coffee 即可
如果說得再簡單一點,把所有不重要的詞都略去,隻剩下:
tea ? coffee ?。
還有的時候,同一個句子由於強調的側重麵不同,重音和節奏也是不同的,比如說:我們開車去布裏斯班。這同一個短句可以有這樣四種說法:
. . . 。 .
We / drove / to / Bri/sbane /
說話者要去度假,強調的是度假地點是布裏斯班,而不是其它地方,所以 Brisbane 重讀。
We drove to Brisbane
說話者強調的是去的方向,而不是從布裏斯班出來。所以 to 重讀
We drove to Brisbane
說話者強調的是去布裏斯班的方式是開車,而不是坐公車或者坐飛機。所以 drove 重讀。
We drove to Brisbane
說話者強調的是我們,而不是他們或者其他人。所以 We 重讀
由此可見,重音絕不是實詞就是重音詞,他是根據說話者的意圖決定的,正確的重音可以正確地表達思想,隻有學會聽重音和節奏,才能徹底解決聽力這個難題。怎樣才能學會聽英語的重音和節奏呢?方法就是反複模仿標準的英語句子,而且要從慢速開始,一個語音段一個語音段,一個詞組一個詞組的反複模仿,通過模仿在真實場景的英語的表達,學習重音的讀法。學習模仿英語的重音,不是有多大聲,而是通過語調的變化既語調升高或者降低,達到強調的效果。以我的切身體驗,慢速模仿得越像,快速讀得越正確。當你能脫口而出地道的英語的時候,你的聽力也就徹底過關了。
那麽能不能百分之百模仿得一點不差呢?從理論上講,是完全可能的,因為英語的調調比起歌曲的調調簡單得多,通過大量的練習,完全可以一步一步接近母語水平,這樣學,雖然看似很麻煩,但是,比起傳統的方法,要簡單,有效的多。英語是一種技能,學習技能隻懂道理是達不到目的的,要使用我們的器官去實踐。語言的器官是耳朵和嘴,眼睛看文字隻起輔助作用。希望大家打開我的視頻 ,反複的聽,聽清楚再反複的模仿,重複是學習英語的不二法門。
。。。。。。。
學習技能隻懂道理是達不到目的的,要使用我們的器官去實踐。語言的器官是耳朵和嘴,眼睛看文字隻起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