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我的博客後麵留言:
嗬嗬,這裏的留言有的很自戀啊,說自己沒有口音。不要說中國人,就是美國人,都有各種地方口音。 第一代移民真的不要在口音上花時間。如果不在英語國家,更不要在口音上糾結。
中式英語有什麽不好呢?楊瀾跟英國王儲談笑風生,人家聽的懂。一個非英語國家的人,非要說地道的英語,其實是非常自卑的心理作祟。日本人英語口語很差,但是不影響他們在世界各國受尊重。
我的博客說的是,我們的英語學習方法導致效果的問題,在全民全力學英語的情況下,口語運用能力世界排行62,屬於低水平,低水平影不影響交流?楊瀾是中國英語的最高水平,分析楊瀾不是說她有多差,是尋找中式英語存在的普遍問題,以利改進。中國人這麽聰明,奧林匹克競賽都能拿冠軍,為什麽英語能力這麽差呢?把聰明都糾結在背單詞、學語法上,為什麽不能探究一下我們的學習方法有什麽問題呢?
什麽叫自卑,就是看到別人比自己強,不相信自己也能像人家一樣,於是掩蓋自己的缺點,酸溜溜地自嘲,結果就是永遠不可能進步。我不知道日本人的英語,但是我知道日本人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日本人的智力水平應該不比中國人強,但是日本人拿諾貝爾獎,日本人出了很多大企業家,日本人對別人成功的經驗會分析到極致,並且會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向上進取,這樣的民族當然會受到尊重。
我多次強調,我們中國人的英語,不是口音問題,是我們的錯誤的學習方法導致的錯誤問題。我們學英文,學的是英語的文字,英語的書麵表達,與口語表達是不同的,中國人記住了英語的文字,然後,自作自話地隨便說,一千個人,一千個樣,這哪裏叫口音呢?有的中國人,把 Murdoch,讀成“莫多曲”、Woolworths 讀成“物了我斯”這叫什麽口音?這叫瞎念。聽過再說,也就是模仿,不是想咋說就咋說,這才叫“自戀”。口音是有規律可尋的,比如印度人的英語,雖然在中國人看來發音不準確,但是絲毫不影響交流。當然作為成年人,英語口語已經成型,要想達到說得一模一樣不太可能,但是你要能聽懂人家說的話,如果不學口語表達,那麽就聽不懂別人的話,最近,一架日本飛機,因為聽錯指令,停錯跑道,好在當時跑道沒有飛機,否則會死人的,聽不懂話,難道不是問題嗎?
我的條件比大多數人都差,憑著一份自信,通過努力,解決了學習英語必須掌握的條件,聽力問題,我希望把自己的學習方法,介紹給我們華人同胞,讓我們還在苦苦掙紮在學習英語的苦海中的孩子們,擺脫錯誤的學習模式,像學唱歌一樣,學習英語。
我現在用的教材是英式英語,我準備這本講完就講美式streamline English 2,我講的不是什麽地方的方言口語,我講的是所有英語口語的通性,重音和節奏。口音的確不重要,無論哪裏的英語發音多麽不同,但是,重音和節奏都是相同的,隻要掌握了英語的重音和節奏,就可以聽懂任何口音的英語,聽懂別人的話是最重要的。
但是,不必要太在意。 哪個國家來的第一代都有口音,無論是歐洲的,印度的,。。。 當然歐洲口音似乎要更“高大上”一點,從來不見法國人會為自己的口音自卑的。
山地羊0822 2024-02-12 10:43:59
以前聽過一個講英語發音的音頻,一個老美教語言的教授特意說了一句話,對學英語的老外們應該是醍醐灌頂。 他說: There is no pronounce police. 他還特意舉例說: "often" and "of-ten", no big problem between them.願意糾結口音當然沒有問題,也是一種樂趣。但是,口音確實不是一個影響溝通的關鍵,關鍵是要用對語法和詞匯。十裏不同言,口音對第一代移民來說是永遠存在的無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