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一聽到流水聲就感覺想撒尿?超級尷尬!那憋不住尿是一種病嗎?
相信很多人有這種感受:每當看到水流或聽到流水聲就會從身體深處湧起一股強烈的尿意,因“屢試不爽”則認為這並非巧合,疑心自己是有什麽毛病,於是悄悄把這個問題輸入某搜索框,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某些磚家說這是腎虛表現,還有板有眼的開出了中藥,更有甚者說這是腎炎、尿路感染,建議深度查一遍泌尿係統,那“這毛病”真的有這麽嚴重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一次排尿是怎麽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尿液是貯存在膀胱內的,而當膀胱內貯尿量達到一定程度時,膀胱內壓才上升,膀胱被動擴張,膀胱壁內牽張感受器會受到刺激而興奮,產生神經衝動經骶髓排尿中樞傳入大腦皮質引起尿意,然後大腦中樞發出衝動使膀胱壁逼尿肌收縮,內、外括約肌舒張,將貯存在膀胱內的尿液排出。
那就是說,“尿意”正是這膀胱壁內牽張感受器的興奮感,而是否會真的排出尿液,則是由膀胱壁逼尿肌收縮,內、外括約肌舒張的共同調配的結果。所以,要分成“想”和“做”兩個部分。
隻“想”不“做”:條件反射/心理暗示
水流聲聽起來和撒尿本身就很接近,而人的一生在廁所裏撒尿都伴隨著水聲:撒尿聲,衝廁所的聲音,洗手的水聲,在一天天的周而複始後,部分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人群就會在潛意識裏將撒尿和水流聲緊密聯係起來,結果就是聽到水聲就會想撒尿,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紀後,控製力減弱,這個感覺就會更加強烈。
大人們給小朋友把尿時,會發出“噓噓——”的聲音,也是為了給孩子建立這套心理暗示係統。心理暗示是一種很微妙的現象,有時候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力遠大於你的想象,比如聽到“話梅”、“檸檬”,看見或者想到,都會感到口腔內一陣口水湧起,泛起酸意,這也是一種條件反射。
如果想對付這種條件反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重複練習,有事沒事就開水龍頭聽著,甚至用手機把聲音錄下來,聽見水聲要竭盡全力憋住,或者排空膀胱後繼續聽,發現“無尿可排”,當你習慣這種聲音,這個反射弧就消退甚至消失了。
“想了”也“做了”:尿失禁
還有些人並非單純的想想而已,而是真的會悄悄的付之行動,聽到水聲後難以自控,如果還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的話則可能患有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於膀胱括約肌損傷或神經功能障礙而喪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狀可分為充溢性尿失禁、無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壓力性尿失禁5類。如果患有尿道係統炎症,也會對控製排尿產生很大幹擾。
如果換上尿路係統疾病,一定不會隻是單純的隻在“聽見水聲”後情難自禁,而當你打噴嚏、咳嗽、大笑、運動時,都會感覺糟糕,小內內濕潤了。伴隨的日常的尿頻,尿急等症狀,都在提示您,需要去醫院好好的看一下。
尿意來臨到底能不能“憋”?
很多人正在開會或者忙著,會忽視自己的尿意,認為再忍一忍、多忍一忍就沒事了,等著閑下來再去廁所一瀉千裏,省了一次跑廁所來回的時間,但是!省了這麽點時間,卻可能造成大問題,長時間憋尿,會引起泌尿係統感染,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真正出了毛病,就會引發上文說的尿失禁,那時候你想憋也憋不住了。
尿液裏有很多細菌,排尿過程也是對尿路衝洗的過程。如果是長期反複憋尿,還會導致尿液返流。
正常排尿,尿液是經過腎到膀胱,再從尿道排到體外,而憋尿後膀胱壓力升高,當超過一定強度,部分尿液就會返回到腎裏,導致腎積水。
憋尿時間長了,膀胱處於高張力狀態,時間長了會影響膀胱肌肉收縮能力,引起膀胱排尿功能障礙,甚至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一些關於“憋尿致膀胱破裂”、“憋尿猝死”的新聞報道頻頻進入大眾視線,正是提醒我們,還有尿意要及時排,千萬不能憋。
即便隻是“水聲”的騷擾,導致神經跟你開個了小小的玩笑,也最好乖乖的去趟廁所哦,別為了“沒擠出幾滴”而氣餒。
最後一個問題,我們如何區分排尿多和尿頻病症?正常人一天排尿是怎樣的?
排尿次數多並不等同於尿頻,因為一個人的排尿次數與飲水量、環境氣候以及運動出汗等諸多因素有關,人生病的時候也會尿頻,特點是次數增加,每次的量較少。
一個成年人在每天飲水正常(2000ml左右)的情況下大概排尿5~6次,夜間0~1次,每天排尿的量大概1000ml。
以上內容供大家參考,別瞎琢磨自己哪裏不對勁哦。但一旦發現異常,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