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小的時候,
因為身體弱,斯斯文文,
總是被小夥伴戲稱為“先生”。
一次胡適和一班小孩擲銅錢,
隔壁的老人見到了笑問:
“怎麽,先生也擲銅錢嗎?”
一番話說得胡適麵紅耳赤。
老人恐怕是沒有想到,
日後的胡適,
果真成了先生。
1917年,經陳獨秀推薦,
年僅26歲的胡適成了北大教授。
然而胡適實在是太年輕了,
很多人聽都沒聽說過“這小子”。
年初,在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上,
胡適曾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極力提倡簡潔而有效的白話文,
洋洋灑灑的行文,對舊語形成衝擊,
看到此文的保守者無不暴跳如雷,
新文化的旗手們則紛紛點讚。
文章是好的,但憑一篇文章,
就能夠做北大的教授?
不服氣的人很多,
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徒孫傅斯年,
心想不知哪裏來的狂妄之徒,
恐怕是舊學都沒讀透便來提倡白話,
於是拉著舊學底子深受的顧頡剛,
二話不說就衝到胡適課堂上旁聽。
不聽不要緊,幾堂課下來,
想看熱鬧的人專門問傅斯年,
“到底講的怎麽樣啊?”
傅斯年感歎說:“學問不大,
但要教北大的學生綽綽有餘了。”
26歲的胡適就這麽當了教授。
那時為提倡白話文,
胡適常常與人論戰。
作為反白話文的先鋒,
黃侃曾在講課時舉例說:
“胡適的太太死了,家人電報必雲:
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啊,
羅裏吧嗦要用11個字,
但是文言文呢,隻需:妻喪速歸。”
胡適聽了,並不放在心上,
到了另一堂課上,他對學生說:“前幾天,行政院讓我去做秘書,
但我拒絕了,誰能替我用文言擬電文?”
等到學生寫完,他選出用字最少的:
“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
胡適念完之後一笑,說:
“不錯,已算是精簡了,
但白話更簡單,隻需要5個字:
幹不了,謝謝!”
上了兩年課,
胡適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
中國文化圈和思想界都為之震動。
他的高顏值、好學問為人稱道,
其眼界和心胸更是知識分子的標杆。
到了1937年,日本人進中原,
蔣介石邀請胡適擔任駐美大使,
日本內閣得知後,嚇得頭都縮了回去,
當時日本知識界一致認為,麵對胡適,
應當派出三個人同時出任駐美大使,
否則根本無力與之抗衡:
文學專家鶴見祐輔,
經濟專家石井菊次郎,
雄辯家鬆岡洋右。
胡適原本想專心做學問,
麵對山河破碎外敵入侵,
他隻好臨危受命,奔赴美國,
並不厭其煩地去找總統羅斯福,
說服其為中國抗戰來支持正義。
他在美國不顧勞苦四處演講,
呼籲全美社會了解中國的處境。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
羅斯福專門給胡適打去電話,
告訴他美國正式參與二戰,
將與中國站在同一個戰線上。
以至於後來有學者說:
“美日之間,並不是非有一戰,
但最終兩國正麵交鋒,
這裏麵就有胡適的作用。”
不過早年的胡適,
卻也荒唐過一段日子。
曾經在上海遊蕩的他,
結識過一群狐朋狗友,
從打牌到喝酒,從抽煙到逛窯子,
大概是智商遠遠高於常人吧,
這些東西他學得也非常快。
還曾有人根據他的劄記統計,
59天裏麵,他打牌16次,
喝酒14次,逛窯子10次。
終於,有天夜裏喝得酩酊大醉,
拉車的車夫見他喝成這樣,
幹脆把他身上的錢掏了個精光。
胡適醒來,正碰見巡街的巡捕,
迷迷糊糊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結果最後被關進了巡捕房。
這一來,倒把胡適給敲醒了,
在閉門苦讀幾個月後,
他參加了官費留學考試,
去到了美國讀書。
不過在美國求學,
胡適還是會開小差,
其留學日記曾經寫道: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胡適啊胡適,
你怎麽能如此墮落!
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忘了嗎?”
結果到7月17日,還是:打牌。
1912年10月24日,
胡適又在日記裏提醒自己戒煙:
“自今以往,誓不再吸煙。”
他還特意抄錄吉普林的名言:
“使過去的事情不再重演的唯一辦法,
就是在發生之前阻止它。”
並對自己的心靈進行鞭撻:
“不知其過而不改,猶可言也。
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
丈夫之大恥。”
結果2年後…
到了1914年7月,
胡適還在日記裏譴責自己:
“吾年來誌力之薄弱極矣,
即戒紙煙一事,屢戒屢複為之,
真是懦夫無誌之為!”
他在日記裏反複表達決心:
“吾今誓欲將吾所受於先人者,
絲毫無虧損,留與吾之子孫。”
最終,通過不懈的努力,
胡適終於習慣不戒煙了…
關於胡適的學問,
很多人存疑其深淺,
似乎與同時期的大師相比,
遠遠比不上陳寅恪、章太炎,
要說政治影響力,
他和梁啟超、陳獨秀又差遠了。
但要說起做人的心胸、眼界,
說起品格、包容和寬厚這些詞,
胡適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君子。
羅爾綱說他:“我還不曾見過,
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
錢鍾書亦曾說過:“統言之,
胡適之品格絕高於,
魯迅、蔡元培等。”
作為新文化運動先驅,
他和魯迅、陳獨秀提倡白話文,
魯迅初期一直盛讚他的觀點。
不過後來政見不同,各選陣營,
魯迅的“口誅筆伐”就衝著他來了,
但是麵對敵手的各種譏諷,
胡適始終不語其他,隻談觀點。
1936年,作家蘇雪林大罵魯迅,
說他“心理變態”“內心陰暗”,
還給胡適寫了一封長信,
稱魯迅是“刻毒刀筆吏,陰險無比”。
胡適回信說:“凡論一人,總須持平。
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魯迅自有他的長處。”
許廣平麻煩他幫助出版《魯迅全集》,
胡適絲毫沒有推辭,
為出版四處奔走。魯迅死後,
他未曾說過一句惡言。
大學者陳之藩曾說:
“沒有人不愛春風的,
沒有人不在春風中陶醉的。
春風是愛物的,長者是愛人的。
胡適先生是長者。”
對於朋友乃至陌生人,
胡適總有“春風般和煦溫暖。”
當初林語堂到美國哈佛留學,
生活費用著用著就沒了,
他找到胡適,問能否借貸1000元,
不久就拿到了胡適的匯款:
“這是預支工資,回國後請到北大工作。”
等林語堂博士畢業回到北大任教,
把借貸的事跟校長蔣夢麟說了,
兩人才得知:“那不是學校的錢,
是胡適自己出的錢。”
除了林語堂,胡適資助的人,
真是一個長長的文化名單:
吳晗、羅爾綱、周汝昌、
李敖、沈從文、季羨林…
胡適一生愛自由,
不加入任何黨派,
總保持中立姿態看社會,
國民政府裏,他敢講清朝的公道話,
也敢為被關押的共產黨人四處呼籲,
最後卻還在政府裏做了官員。
季羨林在回憶他的文章裏寫道:
“他待人親切和藹,
見什麽人都是滿麵笑容,
對教授是這樣,對職員是這樣,
對學生是這樣,對工友也是這樣,
從來沒見過他擺當時頗為流行的,
名人架子、教授架子。”
麵對他人的譏諷和謾罵,
他總是溫文爾雅地回擊,
隻針對別人的觀點,
從不人身攻擊。
蔣介石對胡適禮數備至,
早在大陸時,就頻繁請他吃飯,
還三番兩次請胡適到政府當官,
甚至有次說讓胡適來做總統,
但胡適很清醒,政客與文人,
必須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行。
胡適在美國,想回台灣,
托朋友去找一塊地蓋房子。
蔣介石聽了,連忙回信說,
“可在中央研究院附近給地建房。”
胡適收到消息後,當即拒絕。
蔣邀請胡適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就職典禮上,蔣介石提出明確要求:
“應擔負起複興民族文化之艱巨任務”,
配合當局“早日完成反共抗俄使命”。
蔣介石講完後,胡適站起來,
一開口就說:“總統,你錯了。
學術有自由,與政治無關。
把蔣氣得全身發抖。
胡適一生敢言敢行,
卻也有一個害怕的人,
這人就是他老婆,江冬秀。
張愛玲曾說:“胡適和江冬秀的婚姻,
是罕見的幸福的包辦婚姻。”
李敖也曾說過:“見過江冬秀,
才更能感受胡適的偉大。”
說起包辦婚姻,大多都是悲劇,
魯迅與朱安,徐誌摩與張幼儀,
這些接受新思潮的男人,
讓自己的妻子飽受精神之苦。
見到江冬秀的時候,胡適也不滿意,
對方看上去很粗野,長得也一般,
可胡適卻用自己的溫柔,
包容了這個妻子一生。
和魯迅差不多,
胡適自幼失去父親,
是被母親辛苦帶大的。
雖接受新學,卻不能不孝,
想婚戀自由,但怕母親不高興,
就這麽娶了鄉下的小腳老婆。
江冬秀不但文盲,脾氣還大,
又是個急性子,什麽都掛在臉上。
每次吵架都對胡適大喊大叫。
可胡適實在是溫和寬讓,
任由老婆在婚姻裏“獅吼”,
甘願做個“難得糊塗”的君子。
當時的文化人,誰不想舉案齊眉,
有一個知書達理的心靈伴侶,
但跟江冬秀處得久了,
胡適就不大想那些。
不但沒有看不起老婆,
胡適還擅長發現她的優點。
江冬秀非常會做飯,
他就經常把朋友邀到家裏,
當著大家的麵誇耀她的廚藝。
江冬秀給他寫信,錯漏百出,
他不但不嘲笑,還作詩誇獎。
難怪有人說:“江冬秀是個福人。”
不過像胡適這樣風度翩翩的君子,
追求他的女人自然不在少數。
其中有一位曹誠英和他甚為親密,
胡適鼓起勇氣跟夫人攤牌,
豈料江冬秀提起一把菜刀:
“離婚可以,先殺了我和兒子!”
嚇得胡適乖乖回家,
再也不敢出軌。
兩人爭執時,
胡適為表憤怒,
隻會躲進廁所裏,
把牙刷摔在漱口缸中。
人家都笑話他“怕老婆”,
他並不覺得有什麽,
還專門發起“怕太太協會”。
江冬秀一輩子沒有別的愛好,
就是喜歡搓個麻將。當了院長後,
胡適專門給她安置了打麻將的地方。
江冬秀在台北沒有多少熟人,
胡適還專門去找人幫忙,
讓她結識了不少新的麻友。
江冬秀玩兒得興起忘了做飯,
他就自己隨便吃點什麽。
在文壇、政壇被眾人敬仰的學者,
甘願做個低眉順目的丈夫。
1962年2月,
中央研究院一次會議上,
剛出院不久的胡適也來參會。
醫院方麵本要派人現場照顧,
胡適開玩笑說:“今天是喜會,
你們一來,氣氛就像辦喪事了。”
結果,下午的酒會上,
端著酒的胡適正喜笑顏開,
突然身體一晃倒了下去,
從此就再也沒有醒來。
3月2日出殯的沿途,
無論官員、文人,還是尋常布衣,
每家每戶焚香路祭,
看著如此震撼的場麵,
江冬秀流著淚對兒子說:
“做人做到你爸爸這樣,
不容易啊。”
範仲淹詠嚴子陵有言: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胡適這一生寬厚、包容,
以君子之風行於世間,
無論是作為新文化的旗手,
還是呼籲自由主義的騎士,
其學識、鬥誌與立世之道,
後世者若能學得五六分,
也算是一個立得住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