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典詩詞之美不可丟

(2015-04-07 19:00:53) 下一個
 

  西方文化要學習借鑒,傳統文化更要珍惜嗬護,所謂固本開新,即是此意。找回課本中的詩詞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對後世負責、對文化負責的態度。

   此前,上海市新版小學語文教材刪減古詩的做法引起了很大爭議,雖然上海市教委當時回應稱,此次對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並非刪除古詩,而是將這些古詩重新編排至各學期,改變古詩教學的方式。

  減少教科書中古典詩詞的觀點一度顯得很有說服力。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地方,目前已經刪去了《尋隱者不遇》《登鸛雀樓》等詩詞。為什麽要把古典詩詞從教材中剔除出去?目前主要的觀點有兩個:其一,古典詩詞生僻字多,背誦起來難度大,刪除古典詩詞可以給學生減負;其二,古典詩詞畢竟難以“與時俱進”,以西方美文取代之,便於教育與國際接軌。

  上述兩個理由都有待商榷。古詩合轍押韻,極富音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雖三歲童蒙,背誦亦非難事。生僻字,完全可以拚音注解、教會學生認知,這本身也是基礎教育的內容之一。中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屈子一首《橘頌》,開楚辭之新天地。其後逾千年,古典詩詞不斷凝聚民族思想與文化精神。賦興於漢、詩興於唐、詞盛於宋、曲盛於元,古典詩詞一脈相承,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長城,見證並構建了人類文明的重要一闋,對日本、韓國以及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化演進、文明進步都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存在於過去,而且指向現今與未來。中國古典詩詞的活力還在與時俱進、不斷展現。今天,包括習近平同誌在內的中國領導人,在外交活動中常常隨手拈來古文佳句,既凝練又貼切,世界因此歎服於中國文化之博大,民族精神之儒雅。目前,美國、英國以及一些北歐國家的不少漢學家正在潛心研究中國古典詩詞。還有為數眾多的外國青少年對中國古典詩詞如癡如醉。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古典詩詞作為中國特色文化名片、世界偉大文明成果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確立和發揚,其生命力必將更加旺盛。

  西方文化要學習借鑒,傳統文化更要珍惜嗬護,所謂固本開新,即是此意。當然,重視古典詩詞,重新增加課本中的古詩文,也不是說要大幹快上,越多越好。還是要通過教育界專業人士深入研究,遵循教育規律,審慎合理地添加。

  找回課本中的詩詞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對後世負責、對文化負責的態度。還記得敦煌的莫高窟嗎?還記得那個邋遢的王道士嗎?揣著珍寶卻不認識,以為“那玩意無甚大用”,以致於後人隻能跟在外國人後麵長籲短歎。現在已經是21世紀,王道士的老路,對我們是個提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