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的角度講,胡須的意義到底是什麽?兒童、女性、還有相當多的男人沒有胡須,也照樣過的很好。但現在這年頭,如果你去街上逛逛,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修整過的(或者不修邊幅)的胡須——從精心修理的胡茬,到上了蠟的小胡子,再到各種時髦的花樣,可謂應有盡有。
當我們看到男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時,很容易推斷出,他們這樣做隻是想吸引伴侶。但通過我們對胡須和聲音的研究表明,胡須的進化極有可能是來幫助男人提升他們在同類中的地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如此。
平均而言,與許多其他靈長類物種的雄性和雌性相比,男性和女性在外貌上有著很大區別,而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和男人濃密的麵部毛發有關。並且,在我們研究男女之間存在的這種差異時,很多人往往將其歸咎於進化過程中的性選擇,即人們會更加偏愛能夠增加交配幾率的個人特征。
但有趣的是,女性似乎對胡須似乎並不是那麽的感興趣。雖然有一些研究發現,女人喜歡男性留一點、甚至是一大把胡子,但其他的一些研究卻認為,女性更偏愛胡子刮的幹幹淨淨的男士。由於這些結果缺乏一致性,意味著我們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胡子是因為女人喜歡才進化出來的。
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種性選擇傾向,或許能解釋這一現象。想要繁殖後代,僅僅具有吸引力是不夠的,在求偶時,你還得與同性競爭。與其他膽大的兄弟們比起來,那些躲在後麵的、古怪的、害羞的家夥們是沒有機會的。有證據顯示,胡須的進化正是幫助男性進行競爭。
在男性比例遠高於女性比例時,求偶時有胡須的男性就顯得更為時尚。
一位男性能否長出茂密的胡子,其實和他體內睾酮水平的高低並沒有絕對的關係。盡管如此,許多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都一致將胡子視作成熟、強壯、和具有攻擊性的象征。那麽占這種支配優勢的人就能脅迫競爭對手靠邊站,從而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交配機會。
無論是在現代社會,還是在整個人類曆史上,這一點都是始終成立的。較高的支配地位為男性贏得交配機會提供了非常驚人的捷徑:基因證據顯示,今天約有8%的亞洲男性是成吉思汗( Genghis Khan)及其家族的後代。
在奈吉爾.巴伯爾(Nigel Barber )進行的一項研究中,他將英國在1842年至1971年間的胡子修剪時尚潮流與婚姻市場上的男女比例聯係了起來。結果顯示,每當男性對女性的競爭比較激烈時,胡子就會變得流行起來。
胡須並不是能彰顯支配地位的唯一特征——聲音也具有同樣的作用。人們傾向於將票投給那些聲音較為低沉的領袖。而在競爭激烈的任務中,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比競爭對手更占上風,也會壓低自己的聲音。如同胡須一樣,音調也能很容易的判斷出一個人的性別。
為了尋找胡子和嗓音在進化上的起源,研究人員開展了一係列測試,看看人們是否認為它們代表著吸引力和支配地位。研究人員讓6名男性分別在四種不同的胡子狀態下拍攝了四段視頻,然後讓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對他們的吸引力和支配能力進行評估。他們還用電腦軟件做了四份不同版本的視頻,改變了片中男人聲音的高低。
胡子對男人的吸引力沒有確切的影響,但留有胡子的男性被認為更具有支配能力
結果發現,音調低於平均值的男性被認為是最有吸引力的,過高或過低的音高都不受歡迎。不過,男人的聲音越低,在受試者心目中的支配能力就越強。胡子對男人的吸引力沒有確切的影響,但留有胡子的男性被認為比其他人更具有支配能力,這與此前的研究是一致的。
吸引異性和與同性競爭之間存在的矛盾在胡子和嗓音方麵並不適用。平均而言,男性總希望自己比女性心中的理想形象多一些肌肉,而女性則認為自己應該比男性喜歡的更瘦一些、妝更濃一些。我們似乎不太擅於判斷異性究竟認為什麽樣的特征具有吸引力,或許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本能做法便是打敗同性、吸引異性。
當然,這些研究大多數都是在西方國家進行的。化妝品的使用、身體平均構成、甚至長胡子的能力都可能因為世界不同的地區而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意味著如果我們是在別處開展這些實驗的話,也許又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但關鍵是,不管是胡子還是其它東西,我們總喜歡將一個人的競爭能力與外貌聯係在一起。你以為你能一直取悅所有人嗎?那是不可能的。
請訪問 BBC Future 閱讀 英文原文。
(責編: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