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新症(Neophobia)也叫新異性事物恐懼症,是指人類對於新進展和變化事物的恐懼。恐新症會對未知的(超出認知之外的)、新生的、無形的事物表現出莫名的恐懼,而對於過去的、已存的、司空見慣的事物卻過度地相信、崇尚和信奉。
恐新症發作往往伴有負麵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在個人常表現為憂慮、恐懼和抑鬱,在群體通常更容易表現為歇斯底裏。
什麽是恐新症?
幾歲的孩子有時會抗拒吃飯,尤其是拒絕一些從來沒吃過、沒見過的蔬果,多數人把這種現象歸於挑食。但是,如果他不僅表現出拒絕吃,而且無緣無故大發脾氣,甚至把飯碗撥到地上,這就不是挑食可以解釋的了。極大可能,你的孩子患有食物恐新症。
恐新症(Neophobia)也叫新異性事物恐懼症,是指人類對於新進展和變化事物的恐懼。恐新症會對未知的(超出認知之外的)、新生的、無形的事物表現出莫名的恐懼,而對於過去的、已存的、司空見慣的事物卻過度地相信、崇尚和信奉。
恐新症發作往往伴有負麵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在個人常表現為憂慮、恐懼和抑鬱,在群體通常更容易表現為歇斯底裏。
人為什麽會恐懼新事物?
對新事物的恐懼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之一。我們的祖先生活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命是極其脆弱的,而饑餓和食物中毒對生命構成的威脅是最原始和最主要的。人因此而進化出了一些應對“措施”。
措施之一是腦獎賞中心把富含營養、尤其是最為急需的食物“定義”為美味(甜味、低度的鹹味和鮮味,分別代表著能量、內環境穩定所需的鈉離子和生命功能性物質蛋白質及氨基酸),美味刺激產生多巴胺賦予人積極的欣快感。
措施之二是把引起人們不良感覺甚至中毒的食物“定義”為惡味(主要是苦味和酸味,分別代表毒性和腐敗食物),惡味刺激腦內的“懲戒係統”產生不良感受,此時人往往伴有負麵情緒和行為反應。
人們對於已經熟悉的食物品種的“良”與“惡”了然於胸,而對於新奇品種的性能則一無所知。出於好奇、探索,或者為了果腹攝入未知食物,免不了會給人帶來不良感受、傷害乃至死亡。傳說中的“神農嚐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就是這種狀況的寫照。
由於未知的事物可能對身體和生命安全產生威脅,所以人類對於新奇食物乃至所有新奇事物產生恐懼,並寫入基因傳於後代,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是人類進化中恐新邏輯的客觀基礎。不過,當這種恐懼伴有嚴重的負麵情緒和行為反應時,就成為了一種病態,這就是恐新症。
恐新症的類型
人們已經認識和定義了很多類型的恐懼症,其中多數屬於針對特定對象的恐新症,比如社交恐懼症和廣場恐懼症。這類恐懼症至少部分因素是出於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恐懼。而對於非特定新事物對象的病態恐懼,我們統稱之為一般性恐新症。
一般性恐新症
一般性恐新症泛指對於未知、新生事物的恐懼。一般來說,人們對於現存的和過去的事物過度信賴,從而傾向於維持現狀。除了小孩那種對食物的恐新之外,成人對新思想、新觀念、新文化,尤其是新科技的恐懼,也是一般性恐新症的主要表現形式。
曆史上的恐新症
當商鞅提出“廢井田、世祿、重農桑、獎軍功、立郡縣”為核心的新法製度,從上到下不知有多少人怒火中燒竭力反對;即便新法使秦國逐步走向了強盛,但在商鞅被車裂時,更多的人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群體性歇斯底裏的歡呼、喝彩、雀躍與鼓噪。當趙武靈王欲胡服騎射,並清醒認識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但他在那個“家聽於親,國聽於君”的時代所麵臨的,同樣是“國人皆不欲,公子成稱疾不朝”的困局。
2400年前的歐洲,當寫作開始普及,“先天下之憂”的國王就曾經慨歎:“智慧和真理亡矣”。15世紀印刷術普及,又惹出某些智者“危及人類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的擔憂。圖文並茂的報章雜誌出現,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把一些災難、暴力、色情資訊迅速傳遍世界,這豈不是要毀掉人類社會的節奏?電腦的出現徹底毀掉人腦的記憶功能?鍵盤甚至語音輸入使得書寫能力逐漸退化?爵士樂、搖滾樂、暴力色情動漫和遊戲“毀掉”了一代又一代兒童少年?
在中國,開礦挖斷了龍脈、火車驚擾了祖先、照相攝走了魂靈,布拉吉、喇叭褲、爆炸式發型、鄧麗君、電話、手機、電腦、互聯網、視頻遊戲,從20後到00後,甚至10後乃至將來,一代代年輕人已經、正在、將要被恐新症毀掉。不少人希望老祖宗的“精粹”,諸如井田、周禮、八卦、陰陽五行、經絡腧穴、草根砭石才是永恒。
科技恐新症
科學技術與恐新症似乎是硬幣的兩麵。
科學不斷創造出新奇知識和事物,給人們帶來大量引發恐懼的誘因。比如,曾經的蒸汽機、火車、飛機、照相術、疫苗、PX、轉基因和核輻射等等。另一方麵,科學技術不斷探索,把未知變成已知,不斷消除著人們絕大多數的恐新症。
然而,科學上的已知要轉化為普通民眾的已知並不是那麽容易的。對於那些超出其認知能力的科學上的已知,尤其是那些新近被發現、被創造,以及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事物,很難被人認同和接受,因此,科技恐新症成為現代社會恐新症的主要形式。具體體現在未知和超出認知能力(如UFO、非典等)、無形(如輻射、遺傳和基因等)、與健康和生命相關(新資源食品、疫苗等)方麵的恐新症。
轉基因恐懼症
轉基因技術和產品集科技恐新症的幾種因素於一身,成為當代社會恐新症的集中體現。
其一,無論科學家、科學機構、科普工作者怎麽解釋,說轉基因隻是一種技術,技術是中性的,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經過大量科學實驗驗證和嚴格審查;但對於多數人而言,這些遠遠超出了他們的認知,在他們腦子裏仍然是未知的。比如煙民被告吸煙有害健康,也有大量證據證明吸煙可以引起包括癌症等很多致命性疾病,但是他們更相信自己依然還活著。再多的科學研究證據,都遠遠沒有“某某吸煙一輩子,最終活到了96”的眼見為實來得更有說服力。
其二,轉基因技術和作物是分子和基因水平層麵的改變和操作,對於多數人而言,這跟核輻射和鬼魅一樣無影無形,是最有“理由”懼怕的。轉基因食品又是一種新型食品(所謂新資源食品),這就觸及了人們本能裏最原始的食物恐新症。畢竟“民以食為天”、“生命隻有一次,是最可寶貴”,因此,再拙劣和荒唐的謠言,人們都有可能寧信其有。加上利益集團、別有用心者和宗教團體的造謠、煽動,還有偽科學泛濫的文藝圈裏創造出來的一些藝術形象比如科幻電影裏的科學怪人、轉基因怪物等的渲染,轉基因恐懼不斷被發酵成為遍及世界的一種全社會性質的群體性歇斯底裏。
如何消除轉基因恐懼?
1. 博斯特羅姆和奧德回撥測試
所謂博斯特羅姆和奧德回撥測試簡單說,就是讓曆史告訴現在和未來。如果我們害怕改變未來而極力保持現狀,那麽,讓我們來回顧過去的100年,世界科學技術進步給人類帶來的是什麽。是災難和滅亡嗎?不是!恰恰相反,是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是平均預期壽命幾十年的延長,是人們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智力水平的全麵提升。相應的,曾經的那些新科技恐懼症也一個一個灰飛煙滅,化為了曆史塵埃。
2.科學思維和知識的普及
普通民眾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於新的技術和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這就需要科學家和專業人士來普及科學思維和方法以及相關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認識,盡快接受新的進步和發展;政府、相關機構和媒體也應該為科學鼓與呼。而對於那些出於各種動機造謠、傳謠來妖魔化轉基因新科技的集團和個人,唯一的方法就是毫不留情地打擊。
3.推廣
照相術恐懼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自從這一技術傳入國內,一個世紀內,照相攝魂的傳言一直甚囂塵上綿延不斷。後來,這種傳言似乎沒有經過什麽辟謠和特別解釋就自行銷聲匿跡了。為什麽呢?很簡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機和照相成為了一種“泛濫”。人們看到的現實是,即便你一天照相百次,你的三魂七魄一樣好好呆在你的身上。
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更相信眼見的所謂事實,盡管轉基因技術和基因是無形的,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卻是實實在在的。既然有人造謠說吃轉基因食物可以引起癌症、導致“三代不育”,那麽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大吃特吃、經常吃,雖然涉嫌“作秀”,但這種實際行動最有利於消除普通民眾的心理恐懼。在政府層麵,盡早進行商業化種植,讓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轉基因食品的生產和消費常態化,才是消除人們恐懼心理的最佳途徑。
關於轉基因大米“濫種”
近日,央視有關轉基因大米“濫種”的《新聞調查》將轉基因話題推向了從未有過的風口浪尖,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誠然,目前一些農戶未經批準私自種植違反了現行法規;但是另一方麵,曆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的本質特征之一就在於探索未知和創新,而法律所調節的是既有的社會現象關係,滯後於新事物和新現象的發展是常態。
換言之,科學技術從來都是衝破既有法規的束縛而發展的。這種已經拿到安全證書卻被不作為農業部官員拖了五年的品種被“濫種”,實際上起到了最好的推廣作用,也是消除轉基因恐懼的最佳途徑。
而如果有人一麵高擎“挺轉”和“科普轉基因”大旗,一麵稱目前國家針對轉基因技術和作物的相關“惡法也是法”。這就如同有人一麵用牛頓力學理論來支持“日心說”,一麵卻高叫“布魯諾應該被燒死”一樣滑天下之大稽。
轉自《科學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