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娘花冠的愛情魔力

(2024-11-09 14:05:22) 下一個

九月初去溫哥華植物園參加同事的婚禮,趁機在園子裏走了一圈,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

我在南美植物區發現了一種叫“新娘花環”(bridal wreath,學名Francoa sonchifolia)的草本植物, 屬於花莖草科,在溫哥華很罕見。肥大的綠色基生葉邊緣呈波浪狀,直立的花莖約一米高,頂端一串粉色小花,花瓣上有紫色的斑點。

(花莖草)

通常說起“新娘花環”植物,溫哥華人總會想起老式的新娘花環繡線菊(Bridal Wreath spirea,學名Spiraea prunifolia),常常種植於麵積較大的庭院裏,花枝散亂,呈拱形展開,有點像歐洲少女的綠色蓬蓬裙擺。每年四五月間,由一朵朵白色小花組成的花簇密密麻麻壓彎了枝條,無比燦爛耀眼。

(新娘花環繡線菊)

參加婚禮的感覺真好,因為那些喜慶、熱鬧的場麵總會激起內心的波瀾。新娘穿著潔白的婚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美的如仙女下凡。望著她,我不禁想起自己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婚禮。那天,我套著一件從婚紗店裏租來的潔白婚紗,手裏一束紅玫瑰捧花,因為發量不夠豐厚,化妝師特地拿來一縷假發,與我的真發“糾纏”在一起,然後盤成高高的發髻,上麵插了幾朵新鮮的紅玫瑰和一小簇滿天星。在頭花的襯托下,我的羞紅的臉龐愈發嬌豔起來。那天風雨交加,先生的親朋好友幾乎都是廣東人,以水為財,視這樣的天氣為好意頭,我卻想到了今後的人生之路絕非平坦,有時要風雨兼程。

西風東漸,如今的華人家庭大都喜歡西式婚禮,也就是說,鳳冠霞帔再也不是中國新娘的標配了。前一陣子研究香桃木(myrtle, 學名Myrtus communis)時,獲知維多利亞女王開啟了白色婚紗的潮流。她和阿爾伯特親王的婚禮於1840 年 2 月 10 日舉行,兩位年輕人相貌俊美且真心相愛,算是一場完美的政治婚姻。女王手上的捧花是新郎最喜歡的雪花蓮(snowdrop),於寒冷的二月綻放,代表著希望。女王身著潔白的婚紗,裙子上有橙花裝飾,頭上戴著橙花編織成的花冠。香桃木缺席了這場曆史性的婚禮,但百年來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個根深蒂固、似乎無法消除的錯誤觀念: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結婚時,手捧著香桃木花束,頭上戴著香桃木花冠。婚後,花束裏的一枝香桃木被栽植於懷特島奧斯本宮,長出一叢灌木,並不斷繁衍,此後的皇室婚禮中的香桃木花枝便是來自奧斯本宮的。

這種說法不斷被公信力較強的傳媒和網站引用,絕大多數人信以為真。十幾年前,《泰晤士報》刊登了英國王室的宮廷記錄,裏麵詳細羅列了1840年至1913年維多利亞女王及其家人在婚禮上使用的植物。記錄表明,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唯一佩戴的花是橙花,據專家們進一步考證,那是酸橙花(bitter orange, 學名Citrus × aurantium)。長公主維多利亞在1858年的婚禮上手捧著香桃木花,之後女王下令繁殖香桃木以備將來使用。大概是因為長公主與女王同名,後人傳著傳著,事實就走樣了。

維多利亞女王大婚時,頭上並沒有佩戴名貴的珠寶,隻是戴了一個由新鮮的橙花編成的華麗花環。數百年前,在北溫帶氣候下,對於任何不富裕或不屬於皇室的新娘來說,真正的橙花是很難買到的,於是人們便使用蠟質複製品,開始了戴蠟花花冠的傳統。 製作蠟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和刺繡一樣,成了歐洲女子展示技能和社會地位的休閑活動。

(蠟花花冠)

隨著新娘頭飾和麵紗款式的變化,蠟花造型也隨之變化。從 20 世紀初到 20 世紀 20 年代,歐洲新娘們戴著蕾絲鍾形(lace cloche )頭飾,頭飾周圍環繞著花朵。頭紗用的是絲綢薄紗材質,上麵裝飾著蠟橙花和天鵝絨葉子,與禮服腰部的配花相得益彰。20 世紀 30 年代流行簡潔的頭紗,新娘們戴著鬆散的蠟花。二戰後,新娘們開始佩戴更加奢華的頭紗,頭飾為半冠狀,上麵鑲有水鑽和蠟花。20世紀50 年代開始流行與晚禮服相配的無邊便帽(skullcap)頭飾,婚紗設計師們開始設計天鵝絨和緞子材質的無邊便帽頭飾,並配以圓形頭紗。到了 20 世紀 60 年代,蠟花過時,不複出現於新娘頭飾中,取而代之的是圓頂帽頭紗(Pillbox hat veils)和薄紗(tulle)材質的多層蓬鬆麵紗,蠟花製作工藝失傳。

  (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50年代)

(圓頂帽頭紗)

(多層蓬鬆麵紗)

我在網站上讀到一位七零後英國男子的關於蠟花的文章,十分有趣。他14歲時開始在古董店打工,注意到很多早年的婚紗配飾以清倉價堆放在角落裏。那些蠟花冠看起來非常獨特,幾乎和瓷花一樣美麗,有些是一簇簇粉紅色的蠟花製成的,有些由精致的蠟橙花組成,嵌在茂密的天鵝絨綠葉中,有些蠟質花束表麵上了一層珠光釉料,亮閃閃的。

經過多年的研究,那位博主終於搞明白這些蠟花是如何製作的。首先將棉球固定在金屬絲上,做成大大小小的“花球”,排列成簇,然後浸入熱蠟中,在花球末端塗上一層蠟。再通過手工工具將花瓣進一步塑造出所需形狀。大多數蠟製新娘花冠都用絲帶裝飾,以便隱藏金屬絲,珠光釉料的使用如同美麗、輕盈的點睛之筆。

追溯花冠的曆史,最早起源於古希臘,是一種流行的敬神方式,為勝利、成就和愛情的代名詞。到了中世紀,異教徒用花冠來祭神和行巫術,花冠被基督教徒視為一種褻瀆神明的配飾而遭禁止。但美好的事物是無法被壓抑的,到了文藝複興時期,花冠出現在諸多藝術作品裏。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它們又重新流行起來,而且勢不可擋……到了1967年,花冠又與令人恐懼的嬉皮文化運動聯係在一起。各種反映邪教的電影中,花冠代表超自然元素與生命的消逝……

(戴花冠的嬉皮士——

花冠是一種永恒的造型與話題,相信它帶來的愛情魔力,努力地經營,讓平淡生活的每一天都回旋著愛的旋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