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蘋果咬一口
小時候喜歡吃山東蘋果,簡單地按顏色劃分,把它們稱為紅蘋果、黃蘋
果和青蘋果。紅蘋果又脆又甜,黃蘋果又香又甜,青蘋果又酸又脆。
隨著閱讀量的增長,我漸漸知道了蘋果在西方的宗教和文化中扮演了
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擁有豐富多彩的寓意。
幾天前一邊吃蘋果一邊讀經典作品,加拿大BC省歐肯納根(Okanagan)地區 產的蘋果甜絲絲脆生生的,那細膩柔軟的口感通過味蕾直沁心脾,又深深 留在腦海裏。我正在查找與茴香有關的西方經典,讀到了十七世紀英國 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1674)的《失樂園》 (Paradise Lost)第九卷,其中一段是關於蛇引誘夏娃吃禁果的,現將 部分詩文翻譯如下:
“你,蛇啊,我所知道的野地裏最精妙的畜牲
但並沒有被賦予人的聲音。
將這個奇跡重複一遍,說吧,
你是怎樣從啞巴到會說話的?
友善成長,超越我每天見到的
其他畜類?
說吧,因為這個奇跡值得注意。
狡猾的誘惑者如是回答:
這個世界美麗的女皇,燦爛的夏娃!
回答您令我作答的這一切是容易的,
而且應該從命。
起初我和其他畜牲一樣
食踐踏之草,卑陋淺薄
同我的食物無異,除了辨別食物和性別
對高級的事物一無所知。
直到有一天在野地裏遊蕩,我碰巧
看見遠處有一株寶樹,
上麵掛滿了紅色和金色相間的果實。
我湊近仔細一看;
從樹枝上吹來了一陣香味,
激起我的食欲,愉悅我的感官,
超出最芬芳的茴香氣味,
或母羊夜間下垂的充溢著奶汁的乳房,
因小羊羔貪玩而沒有去吮吸。
為了滿足我的強烈欲望
我毫不猶豫地品嚐了
那些美麗的蘋果;饑與渴
是猛力的教唆犯,誘人的果實香氣
促使我盡快行動。
一會兒我爬上了長滿青苔的樹幹,
那樹枝離地之高,要您或亞當
盡全力才能夠得著;我纏繞著樹
其他畜類都懷著同樣的渴望和嫉妒
站著幹看,但是摘不到。
我攀到樹中央,誘人的累累果實
近在眼前,我摘吃個飽
一粒不剩,連正餐和泉飲
都沒有那麽可口。
整個過程心滿意足,不久就發覺
自己體內有了奇怪的變化,
理性逐步形成,不久就能開口說話,
雖然外表仍舊保持不變。
從此我的思想變得高深,用廣闊的心胸
去思考天上、底下、半空中
一切看得見的,美好的東西。”
(Thee, Serpent, subtlest beast of all the field
I knew, but not with human voice endued;
Redouble then this miracle, and say,
How camest thou speakable of mute, and how
To me so friendly grown above the rest
Of brutal kind, that daily are in sight?
Say, for such wonder claims attention due.
To whom the guileful Tempter thus replied.
Empress of this fair world, resplendent Eve!
Easy to me it is to tell thee all
What thou commandest; and right thou shouldst be obeyed:
I was at first as other beasts that graze
The trodden herb, of abject thoughts and low,
As was my food; nor aught but food discerned
Or sex, and apprehended nothing high:
Till, on a day roving the field, I chanced
A goodly tree far distant to behold
Loaden with fruit of fairest colours mixed,
Ruddy and gold: I nearer drew to gaze;
When from the boughs a savoury odour blown,
Grateful to appetite, more pleased my sense
Than smell of sweetest fennel, or the teats
Of ewe or goat dropping with milk at even,
Unsucked of lamb or kid, that tend their play.
To satisfy the sharp desire I had
Of tasting those fair apples, I resolved
Not to defer; hunger and thirst at once,
Powerful persuaders, quickened at the scent
Of that alluring fruit, urged me so keen.
About the mossy trunk I wound me soon;
For, high from ground, the branches would require
Thy utmost reach or Adam's: Round the tree
All other beasts that saw, with like desire
Longing and envying stood, but could not reach.
Amid the tree now got, where plenty hung
Tempting so nigh, to pluck and eat my fill
I spared not; for, such pleasure till that hour,
At feed or fountain, never had I found.
Sated at length, ere long I might perceive
Strange alteration in me, to degree
Of reason in my inward powers; and speech
Wanted not long; though to this shape retained.
Thenceforth to speculations high or deep
I turned my thoughts, and with capacious mind
Considered all things visible in Heaven,
Or Earth, or Middle; all things fair and good:)
第九卷是《失樂園》的高潮,講述的是亞當與夏娃的墮落。彌爾頓在 卷首聲稱因不信、不忠、不服而導致的悲劇可與特洛伊、奧德修斯、 圖魯斯(Turnus)與拉維尼亞(Lavinia)等經典故事相提並論。
大多數中國讀者對特洛伊和奧德修斯這兩個故事耳熟能詳,圖魯斯 (Turnus)與拉維尼亞(Lavinia)的故事見於古羅馬詩人維吉爾 (Virgil, 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的《埃涅阿斯紀》( Aeneid)。 特洛伊戰爭後,埃涅阿斯和他的手下曆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意大利。 拉丁人之王拉丁努斯(Latinus)迎接了他們,讓他們在拉丁平原 (Latium)中重新生活。拉丁王之女拉維尼亞(Lavinia)原本已 許配給盧杜裏(Rutuli)之王圖魯斯,但拉丁努斯卻收到了一份神諭, 說拉維尼亞會嫁給埃涅阿斯。拉丁努斯十分在意這個神諭。惱羞成怒 的圖魯斯為了奪回心愛的女人,聯合幾方軍隊向埃涅阿斯宣戰,最終 戰敗,死於疆場。他在作品中的形象不如埃涅阿斯文明和高大,但他的 壯烈犧牲仍然賺取了讀者不少熱淚。
可見彌爾頓最終要將《失樂園》寫成一部偉大的悲劇。
第九卷的故事是這樣的:撒旦偷偷溜回伊甸園後,潛伏在一條大蛇的身 上,伺機報複上帝。此時天色微亮,夏娃和亞當起身。因為花園裏有太 多的工作要做,夏娃向亞當建議兩人分頭勞動,可以提高效率並避免因 彼此互相關注而分心。- 夫妻短暫分離給了撒旦誘惑夏娃的契機。撒 旦將自己偽裝成一條美麗的大蛇,有著紅寶石(carbuncle)般炫目的 眼睛,繞著夏娃爬行,用尾巴編織花環,希望引起她的注意。夏娃工作 時早已經習慣了四周動物的沙沙作響,起初並沒有太在意。大蛇忽然在 她眼前立了起來,又俯身舔她腳邊的草,開始讚美她極致的容貌,稱她 為“眾神中的女神”(a Goddess among Gods)。
夏娃問蛇如何學會說話,撒旦告訴她,吃了蘋果使他獲得了智慧與開口
講話的能力。撒旦將蘋果的美味與茴香相比,可見茴香在《聖經》時代
是以色列人熟知的一種蔬菜與調味料。夏娃被禁果的美麗和味道所吸引,
並期待擁有更多的知識與智慧,最終偷食了禁果。她找到亞當,將一切
和盤托出,亞當感到震驚和沮喪,但不想失去夏娃,也吃下禁果,兩人
生平第一次出於肉欲而不是婚姻之愛發生了性關係,醒來後又為自己的
所作所為感到羞恥,開始互相指責。
(茴香)
《失樂園》第九卷反應了17世紀的英國人對聖經故事的解讀。彌爾頓認為上 帝賦予生靈的自由意誌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有了思想後,將其變成了自身最 大的敵人。他還認為,女人一旦離開了男人的監督和指導就更容易受到誘惑。 夏娃偷食禁果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失去了純真並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並試圖操縱亞當。她決定與亞當分享蘋果的動機也是自私的:她不希望自己 死後,亞當愛上別的女人。相較於夏娃,亞當更加單純和高尚,他的願望是 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和夏娃在一起,所以他吃了禁果。他將夏娃置於上帝之上, 犯了不服從的罪過。
《失樂園》之前的悲劇作品往往是這種模式的:身居高位的主人公因自身性 格上的弱點(也叫悲劇性缺陷tragic flaw)導致了折墮,命運對這種折墮的 懲罰過於嚴厲,超過了錯誤本身,因而引起了觀眾的同情。而《失樂園》裏 亞當和夏娃的悲劇性缺陷不僅導致了他們的墮落,也導致了全人類的墮落。 從這個角度出發,彌爾頓認為他的《失樂園》是史上最悲情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