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藍眼睛瑪麗的幸與不幸

(2020-03-19 15:08:13) 下一個

19271月,美國的世界兒童友誼委員會捐贈了大約12000個“善意娃娃大使”給日本。這批藍眼睛的洋娃娃越過太平洋抵達日本後,被分派到各個小學。每個洋娃娃都有一個英文名字,被孩子們摟在懷裏時,會“開口”說“媽媽”,深得日本小學生們的喜愛。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美日戰爭爆發,大多數的洋娃娃成了戰爭犧牲品,被燒毀或扔掉。上世紀90年代日本做了統計,發現僅存195個洋娃娃,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個叫“瑪麗”(Mary)的藍眼睛娃娃。

瑪麗有一段堪稱傳奇的經曆。當年青森縣收到了220個洋娃娃,其中37個送往了三野郡。這37個娃娃中,有兩個分配給了南鄉村的島森小學和一之澤小學。

戰爭爆發後,美日友好關係破滅,這些玩偶被人用竹矛“刺傷”或用火燒毀。人們以為送給島森小學的洋娃娃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1958年,該校的家長教師協會主席鬆阪武久苦苦搜索,終於在家庭經濟教室的閣樓上發現了洋娃娃瑪麗。1997年,79歲高齡的他對記者說:“我在這所小學讀三年級時,就收到了這個洋娃娃。我相信一定有好心人把瑪麗藏到了某個地方,所以和副校長一起搜到了她。”

1967年學校失火,瑪麗再次陷入危急之中。大火過後,被消防水龍頭澆得全身透濕並且髒兮兮的她被人當作垃圾,扔在火裏焚燒。千鈞一發之際,鬆阪先生發現了她,把她從火堆裏搶救出來。幸運的是,她幾乎完好無損。

如今藍眼睛瑪麗娃娃被收藏在南鄉村曆史民俗博物館裏,再次見證著美日兩國人民的友誼。

我讀到這則趣聞時,忽然想起“blue eyed Mary”(藍眼睛瑪麗)在歐美文學和民歌中通常是美麗的白人女子的代稱,就像中國人常用“西施”“嫦娥”來形容國產美女一樣。

加拿大的紐芬蘭省就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叫《迷人的藍眼睛瑪麗》(Charming Blue-Eyed Mary)。“紐芬蘭”(Newfoundland)一詞在英文裏拆開即為(New Found Land),意為“新發現的土地”。那裏是一個盛產民歌的地方,盡管受到了現代流行音樂的衝擊,老歌仍被傳唱著,並與新歌混合在一起重新演繹,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紐芬蘭省的兩位音樂工作者Genevieve LehrAnita Best於上世紀70年代通過采風,挖掘了一係列被較早的收藏家忽略的、從未發表過的民歌,並集結成冊,其中包括《迷人的藍眼睛瑪麗》。歌詞如下:

As I roved out one May morning,

one morning 'twas so early,

I spied a fair and comely maid

'twas charming blue-eyed Mary.

五月的一個早晨我外出遊玩,

那是一大清早

我遇見了一位美麗又可愛的姑娘

迷人的藍眼睛瑪麗。

Where are you going, my fair pretty maid,

where are you going so early?'

I'm going milking, kind sir,' said she,

 ‘ from that on to my dairy.'

“你要去哪裏,我的美麗姑娘,

你這麽早要去哪裏?”

“我要去擠牛奶,先生,”她說,

“接著做奶製品。”

Must I come too, my fair pretty maid,

must I come, too, so early?'

Do as you wish, young man,' she cried,

 ‘ for charming blue-eyed Mary.'

“我能來嗎,我的美麗姑娘,

我可以這麽早來嗎?”

“隨你便吧,小夥子,”她大聲說,

“為了迷人的藍眼睛瑪麗。”

They walked and talked over hills and fields,

where skylarks they were singing,

Until they came to some mossy banks

where primroses they were blooming.

他們邊走邊談

走過雲雀正在放歌的山丘和田野,

來到長著苔蘚的河岸

報春花正在那兒盛開。

They both sat down on the mossy banks

where they knew no one could hear them;

It was there he kissed the rosy lips

of charming blue-eyed Mary.

他倆坐在長滿苔蘚的河岸上

知道那兒沒有人能聽見他們說話;

在那兒他親吻了

迷人的藍眼睛瑪麗的玫瑰色嘴唇。

'And since you got the will of me,

I pray, young man, don't leave me;

If I should prove a child by thee,

my parents they would scorn me.'

“既然你得到了我的情,

我祈禱,年輕人,不要離開我。

如果我懷了你的孩子,

我的父母,他們會鄙視我。”

Kisses so sweet he gave to her,

just as those words were spoken,

And a diamond ring he gave to her

saying: 'Take this as a token.'

他給了她甜蜜的吻,

還有甜美的山盟海誓

他給了她鑽石戒指

說:“以此為證。”

'For I must be gone by the break of dawn,

our ship she do sail early;

And it's now I'll bid a long farewell

to charming blue-eyed Mary.'

“我必須在破曉之前離開,

我們的船啟航得很早;

現在我不得不和迷人的藍眼睛瑪麗

來個長長的告別”

As six long months being gone and past,

no letter came to Mary,

Which caused her to view her diamond ring

as she sat in her dairy.

六個月過去了,

瑪麗沒有收到信,

當她坐在奶牛場時

忍不住看了一眼她的鑽石戒指。

But eight long months being gone and past

she saw her true love Jimmy,

Saying: 'It's now I'm come to wed at last

young charming blue-eyed Mary.

八個多月過去了

她見到了自己的真愛吉米,

說:“現在我終於回來結婚了

年輕迷人的藍眼睛瑪麗”。

'Will you forsake your houses and land,

your cattle, and your dairy,

All for to be a captain's bride?'

'I will,' cried blue-eyed Mary.

“你願意放棄你的房子和土地,

還有你的牛,你的奶製品,

隻為做一個船長的新娘嗎?”

“我願意,”藍眼睛瑪麗大聲說。

'I will forsake my houses and land,

my cattle and my dairy,

All for to sail far o'er the main,

I will,' cried blue-eyed Mary.

“我願意放棄我的房子和土地,

還有我的牛和奶製品,

隻為航行到更遠的地方,

我願意,”藍眼睛瑪麗大聲說。

《迷人的藍眼睛的瑪麗》原本是19世紀初的英國民謠,經過幾代紐芬蘭移民的演繹,變成了加拿大特色的歌曲。歌詞用的是老方言, “ must”是疑問句的開頭,意為“may” 或“shall ” ,“Must I come too” 即現代英語裏的“Shall I come too?”(我能來嗎?)

盡管愛情的主題在民歌中屢見不鮮,但如此輕快、朗朗上口的民謠還是讓人耳目一新。美麗、大膽、率真的藍眼睛瑪麗形象鮮明地立在了聽眾心裏。

這首歌讓我想起了《詩經》裏真摯坦率,帶有幾分野性的愛情。

另外一首著名的《藍眼睛瑪麗》民謠是已故愛爾蘭音樂教父托馬斯·馬克姆(Thomas Makem)的作品,歌詞如下:

There's a black crow sitting on a bare oak tree

And the winter sun is low

And it's painting shadows on the old brown hills

And the meadows down below

一隻烏鴉坐在一棵光禿禿的橡樹上

冬日的太陽很低

在古老的棕色山丘

和山下的草地畫著陰影

But when Mary walks those misty fields

It's like a summer's day

For sunshine goes where Mary goes

To light her on her way

可是當瑪麗走在那些霧蒙蒙的田野上時

就像一個夏日

因為陽光去了瑪麗去的地方

一路照著她

Blue eyed Mary, lovely Mary

Blue eyed Mary, the love light of my soul

藍眼睛瑪麗,可愛的瑪麗

藍眼睛瑪麗,我靈魂的愛之光

There's a blackbird singing in a green oak tree

And the song is sweet and clear

To welcome crocuses and daffodils

In the springing of the year

有一隻黑鳥在綠色的橡樹上唱歌

這首歌又甜美又清晰

在今春

迎接著番紅花和黃水仙

But when Mary sings her golden songs

The birds are hushed and still

And spring is sweeter than before

On every flowering hill

可是當瑪麗演唱她的金曲時

鳥兒們寂靜無聲

在每個開花的山丘上

春天比以往更加甜美

Oh Mary is fairer than the brightest dawn

Or the sweetest flower in May

But it was her tenderness and gentle soul

That stole my heart away

哦,瑪麗比最燦爛的黎明還動人

是五月最芬芳的花

然而偷走我的心的

是她的善良以及溫柔的靈魂

And where Mary goes, I'll follow her

Till time has ceased to be

For yesterday, she kissed my lips

And gave her love to me

瑪麗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

直到時光不再

因為昨天她吻了我的唇

把她的愛給了我

 

這首民謠讓我想起了清新纏綿的中國南朝情歌。

可見情歌不分國界、無論古今,都是發自靈魂的真摯渴求。兩首民謠中的藍眼睛瑪麗最終都嫁給了愛情,她們能永遠幸福下去嗎?這個開放式的結局留給聽眾們去續寫吧。

曆史上最倒黴的藍眼睛瑪麗當屬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她原本是奧地利女大公,14歲時嫁給了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即後來的路易十六)。這位瑪麗的智商大概不夠高,是學渣,從小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藝術和閱讀方麵幾乎什麽也不懂。而且法語很差,隻願意說德語。她對法國的政治政策沒有什麽發言權,貪玩,酷愛打扮,外界一直將她誹謗成臭名昭彰的奢侈王後或赤字王後。憤怒的農民甚至編造了一個故事:大臣告知瑪麗,天下慌亂,百姓無麵包而餓死。瑪麗曰:“讓他們吃布莉歐(brioche,法國的甜點)好了”。- “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也有法國版。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後先後上了斷頭台。

她生前最喜愛的一種早春藍色小野花被人們取名“藍眼睛瑪麗”,隨著移民的腳步來到北美,漸行漸遠還生,道不盡千古幽幽離恨。

藍眼睛瑪麗是琉璃草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Omphalodes vernaOmphalodes源自希臘語“omphalos”,意為“肚臍”,指的是小果實的形狀。verna源於拉丁文“vernus”,指的是早開的花朵。每年三月份,隻有20厘米高的小個子藍眼睛瑪麗在陰涼的林下舉出藍色的五瓣小花朵,絢麗的小花與鮮綠的橢圓形葉相映成趣。匆匆走過、來不及細看的人一聲驚呼“好漂亮的勿忘我”,於是這種在地麵上蜿蜒“爬行”的低矮野花被稱為“creeping forget me not” (爬行的勿忘我)。盡管花形相似,但藍眼睛瑪麗的花朵大過真正的勿忘我,葉片的形狀也不同。而且藍眼睛瑪麗有匍匐莖,落到地麵即生根,很快長成一片濃密的綠色地毯,是一種很好的耐寒地被植物。

溫哥華居民喜歡在樹蔭下種植雪花蓮、番紅花等早春球根植物,知道藍眼睛瑪麗的人不多。早春我去溫哥華植物園觀花時,發現那裏的杜鵑花和其它淺根灌木下栽植著一片藍眼睛瑪麗,花開的正燦爛,大多數為純藍色的,個別花瓣則呈現出粉紫色,像是天上的虹彩映在了藍色的雙眸中。

藍眼睛瑪麗是天生的女人花,春寒料峭中綻放,似乎在表明:每個女人的生活都是不容易的。就算你真的很幸運,年輕時嫁給了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並不代表一定可以廝守一生。女人必須有一技之長,有能力賺足夠多的錢。當你精神獨立經濟自立時,不管和誰在一起,不管離開誰,都可以過得好好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南小鹿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三兒她姐'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鼓勵
小三兒她姐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就是藍眼睛瑪麗,悄悄地,靜靜地,美麗地綻放!文學城幾個星期連續不斷病毒話題轟炸,樓主卻一如既往寫自己喜愛的主題,碼自己喜歡的字,你文字的幽香,內斂的美麗令人感到舒緩,舒服.謝謝你帶來的溫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