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第二部berry指南:我愛女貞

(2018-03-21 09:02:11) 下一個

二十:我愛女貞(common privet)

好多年來,我一直不明白本地的西人為什麽喜歡將女貞作為籬笆樹。我不太欣賞女貞,原因隻有兩個:

其一,花香太刺鼻,簡直可以用“臭”字來形容。林語堂曾說:女貞花是夏初的桂花。的確,它和桂花同是木犀科的,樹木的外形比較相似,潔白的四瓣花朵小小的,幾十甚至上百朵組成圓錐花序,也和桂花形似。可硬要說它是“夏初的桂花”,太過抬舉了吧。

桂花散出的是一縷清香,馥鬱清甜,並未看見花滿枝頭時,空氣中已是暗香浮動了。有了它的伴隨,燈下夜讀紅袖添香,人生自有一番旖旎滋味。埋頭伏案的人如果在窗前種的是女貞,開花季節一推窗,不被臭死才怪。

是否因為這樣,女貞總是默默生長在院子四周最外延的地方,將大街上的喧鬧隔離開來。比起櫻花樹,玉蘭樹和海棠樹,它似乎少了一些花開時的絢爛。它一簇簇淡白色的小花不經意間冒出來,接著,小花長成黑色的小果實,如黑寶石鑲嵌在綠葉中間。悄悄開花,悄悄結果,它總是不喜不悲的。

其二,我不太喜歡“女貞”這個名字,一不小心,就讀成“貞女”。傳統禮教給予了古代女子許多枷鎖,一個“貞”字也釋得。隨便翻開一本舊時代的地方誌,都可以看到列女篇的,字裏行間充斥著“割股以療”“焚香割腕和藥以進”“從容就烈”“殉烈”等字眼。篇中的女人,隻有夫家的姓氏,連個名字也沒有。

還有些古代文人,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用女人的悲慘命運鍛造可傳之文的素材,寫得鮮血淋漓的,不忍卒讀。從現代人的角度去看,這些作者可惡可憎又可憐。

活在男人陰影下的古代女人也以守貞為榮,甚至到了以草木明誌的境地。《本草綱目》是這樣介紹女貞的:“此木淩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女貞狀之。”

改革開放二三十年來,貞操觀已在愛情與婚姻的祭壇上日漸沒落,又有人提出了“第二次貞操”的概念。大意是,女人因為年少輕狂,愛情失意或者遭到意外的性侵犯失貞了,不必痛心疾首,破罐子破摔。女人們並沒有失去愛的能力,內心依然純淨,更懂得了珍惜以及如何去愛,這就是“第二次貞操”,是靈魂和精神上的,要在適當的時候交給真心相待的人。

說來說去,還是拿“處女膜”做文章嘛。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大談特談“第二次貞操”的人,心裏還是放不下那層膜的。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女貞的英文名字:Privet,一不小心,會讀成“privacy”(隱私) –這正好解釋了女貞在歐洲和北美園藝中的一個最重要的功用,它是最好的籬笆樹之一,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私密空間。

歐洲女貞(Common or European Privet)是常見的籬笆樹,它生長迅速又耐修剪,一般不超過五米高,可以生存於汙染的環境,還耐雪鹽 - 這就是在寒冷的北方經常見到女貞作為行道樹的重要原因之一。歐洲女貞和紅豆杉一樣,不擇土壤,兩者均是懶人花園的最佳綠籬選擇。

本地的西人還非常喜歡女貞成熟時黑色的球形果,它的果實無論從外形還是色澤都別具一格,很容易與其它結berry 的籬笆樹區分開來。就像當地人永遠不可能錯認鮮紅的冬青果一樣,女貞的果實是女貞樹的最大標識。國人采收國產女貞成熟的果實,曬幹或置熱水中燙過後曬幹,做為一味中藥,稱為女貞子。女貞的果實有微毒,西人一般不食,淪為雀兒們的美餐了。

女貞適應性強,繁殖容易,一不小心就會在當地歸化,甚至成為一種入侵性很強的植物。那些巫峽上的女貞子是不是這樣來的呢?舒婷有詩為證,四十多年前她暢遊三峽時,寫下了一首《神女峰》,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一段:心/真能變成石頭嗎/為眺望遠天的杳鶴/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沿著江岸/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正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在探索花花草草的進程中進一步了解女貞後,我對它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她是我心中的奇女子,打破千年來壓抑婦女的沉重十字架,不以苦守貞潔來追求一種道德的完美實現。鮮活的生命本該是自由活潑,有著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在愛人懷裏酣暢淋漓的痛哭,是一種更坦白更熱烈的愛的表示。

愛人,一路煙波浩渺,我隨你來到北美這片自由的土壤。我是長在院子裏的一株女貞,一年四季葉子肥綠,生機勃勃,隨時保持一個好狀態,等待疲憊的你推窗對我會心的一笑。那些為夢想打拚的日子,那些忙忙碌碌的瞬間,有我這樣的心思從容的女子相伴,回首之時,也是一段難忘的好歲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iteyun 回複 悄悄話 上圖是女貞,下圖好像是桂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