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返鄉記-上下杭印象(一)城內人城外人

(2017-03-06 12:58:03) 下一個
回國的前一天,我快速翻閱福州民俗文化專家方炳桂的《福州老街》,發現了一張49年前下杭街的老地圖,列出了幾乎所有商行的名字和大概位置。我一家家店名仔細看過去,終於發現夾在聖君弄和中興巷之間的一家名叫“協豐徳海味幹貨行”的老店。憑著媽媽從前告訴我的家族故事,我馬上猜測到這是外公外婆經營的商行的名字。
 
我打電話向老媽確認。老媽說,下杭路的商行她在解放前隻去過一兩次,印象不深。商行的全名她記不清了,從長輩們的談話中,她隻迷迷糊糊記得商行的名字是三個字的,中間有一個“豐”字,經營的是海味幹貨批發。小時候她在西湖老宅裏見過上好的大個頭的鮑魚,是從批發行裏拿回家的,可能是烹飪不得法,清淡無味,她不喜歡吃。
 
聽完老媽一席話,我喜笑顏開,對她說:“下杭路僅有一家協豐徳海味幹貨行,符合你全部的記憶,就是我們家的了。”
 
老媽不知道我正在收集資料準備寫家族故事,聽說自家老店也被標注在地圖上出書了,有些驚訝。她接著說:“這都是老黃曆了,失去的東西不要再去想,一切往前看。”
 
這個意外的收獲讓我興奮不已,不斷在心裏感恩主的成全。
 
我隻在很小的時候去過一次上下杭。
 
很久以來,福州有城內城外之分。城內主要指以三坊七巷為核心的鼓樓地帶,是政治文化中心,省政府和省級機關單位都在那兒。城外主要指烏山於山城牆以外的台江地帶,以商行和會館居多。福州城不大,從鼓樓到台江不過十公裏,但在兒時的我的眼裏,卻是一段不短的距離,坐公車要幾十分鍾呢。
 
我住在鼓樓區,算是城內人。一直以為住在台江區的城外人是鄉下人,有點俗 - 這個印象來自和母親的一次小衝突。
 
我的父親是廈門人,南客聽(福州人對外地人的稱呼),全家人在一起時,我們說普通話。母女獨處時(尤其是媽媽和我說故事時),母親喜歡用她的母語福州話。我的福州話主要是跟媽媽學的,因為不常說,一開口半鹹不淡的,常常惹人笑,也就更加不願說了。我聽得懂福州話,但遇到相類似的俗語,還是不太搞得清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
 
有一回碰到一個同學的老友,和我講故事時用了一句非常幽默的福州方言:那人做事啊,拖拖的,像撿豬屎,一步一粒。
 
我覺得有趣,將此話說給老媽聽。老媽馬上沉下臉來訓我:“這種粗話是城外人說的,你媽是城內的,說的是福州雅話。你別張口亂說,失了教養。”
 
我張大嘴半天反應不過來,老媽平時用福州雅話說的俚語,用普通話直譯出來,好像也挺粗俗的。比如形容某種食物好吃,她會說“臉頰都吃歪了”,臉頰變形,不就中風了嗎?她急火火做家務時我去打擾她,她用福州話厲聲打斷我“別來煩我,我忙得屎尿都來不及拉了。”她的本意是自己太忙了無暇顧及其他,我沒有完全領會,竟然好心對她說“媽,別憋著,趕緊去廁所吧。”
 
還有她說的“臨上轎才去纏腳”,是否用“臨時抱佛腳”更確切一些呢?哎,哪些是福州粗話,哪些是雅言,我一直鬧不懂。但有一點我明白了:城內比城外“霸”(福州話,厲害的意思)。
 
這點從老爸老媽的工作單位就可以看出來。爸爸在鼓樓區中心地段的省重工業設計院工作,媽媽在台江區的一家市級運輸公司上班。爸爸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媽媽隻有高中畢業,爸爸的學曆高,工資比媽媽高出一截,所以比較“霸”的人在城內工作,媽媽不如爸爸“霸”,隻能到城外就業。
 
我就是抱著這種錯誤觀念跟著媽媽去了一趟台江的上下杭。
 
自從我兩歲時媽媽被診斷出癌症,就長年在家休養不怎麽去上班了,她的那點微薄的工資也是好心的同事每月跑到鼓樓發給她的。有一回同事家裏有事,媽媽領著六七歲的我坐公車去她的單位領工資。
 
我們在台江某公交車站下車,走過一條大約十米寬的小街。小街旁邊的建築物破破爛爛的,青磚或者紅磚的外牆已經剝落了,木製大門上的銅環鏽了,木頭也有腐爛的跡象,一切的一切,仿佛訴說著往日的滄桑。
 
媽媽告訴我:這裏是下杭路,她生病前,每天都要坐公車到台江,下車後從下杭路步行幾百米到她的單位上班。與下杭路平行的還有一條上杭路。
 
我對下杭路的初次印象並不好,大學時去了上海的“下肢角“後,馬上聯想到福州的下杭路,以為那裏也是解放前福州的棚戶區。
 
隻是有一點一直讓我困惑:媽媽說上下杭地區是解放前福州的批發市場,全省乃至海內外都到上下杭拿貨。批發市場為什麽要設在城外的棚戶區呢?是不是那裏離台江碼頭比較近,方便運輸海鮮河鮮啊?
 
如果不是三年前開始有意識收集背景資料為寫家族故事做準備,我還遲遲無法揭開蒙在雙杭滄桑麵目上的那層麵紗。緊挨著台江碼頭,萬壽橋(即解放大橋)和中亭街且水路運輸便捷的雙杭,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被迫開埠起,便是萬商雲集久負盛名的商貿中心。商行,店鋪,行棧,錢莊鱗次櫛比,數百家商號涵蓋了當年幾乎所有的行業,湧現出一批知名海內外的商家。從白手起家到腰纏萬貫,從布衣商販到紅頂商人,他們八仙過海,將生意從福州做到上海,東南亞及世界各地,他們的命運與公司的故事足以編撰一步福州特色的商業史。
 
上下杭是閩江流域商業文化的縮影,是閩商文化的形象代言人。
 
我要寫的家族故事,隻不過是滄海一粟,卻足以見證舊時代閩商博大的胸襟與高尚的情懷,值得後人學習借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