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返鄉記-金峰,我的悲情小鎮(二)林家的第一桶金

(2017-02-08 17:24:26) 下一個

從清朝開始,福州流行這樣一句話:"欲要富開醬園酒庫"。"酒庫"一詞未有文字記載,大概是福州人口頭自創。

我的高祖16歲去酒庫當學徒,入的是當時最掙錢的行業之一。長樂金峰鎮的釀酒業在清末已經頗具規模。


釀青紅酒可是一項技術活, 不同手藝釀造出的青紅酒的味道不同。 青紅酒的釀造也有很嚴苛的要求。必須要在冬天釀造,否則會發酸。這與溫度有關,必須在10度左右。要蓋上木蓋,這是為了防止酒發酵過程中的水蒸氣回滴到陶製酒缸中,導致酒味發酸。釀製青紅酒需在糯米中拌入白曲,拌入白曲也要注意。量一定要適中,拌入太多會使酒釀太爛而失去清甜,拌入太少,發酵不足,即使做成了,酒不僅不醇香還會嗆口。

此外,釀酒的道具有酒壇、酒缸、蒸桶、酒漏等。如果去年釀灑失敗會發酸,那麽在下次釀灑前要用石灰水浸泡一兩個月後才可使用。酒壇口較小,容易密封;酒缸口較大,便於釀製作業。

青紅酒的製作程序也看似複雜,有以下幾步(查自百度):
(1)浸泡糯米:將糯米洗淨、浸泡至少1-2小時。
(2)桶蒸蒸飯:鐵鍋內放水到木質蒸桶,蒸桶底鋪上一專用白布,將米放入蒸桶中,蒸桶會從底至頂慢慢變白(由濕變幹),待整個蒸桶變白,飯就蒸熟了;呈飽滿,晶瑩剔透,濃濃的飯香。
(3)米飯晾涼:將蒸熟的糯米飯攤開,一定要晾至冰涼;
(4)浸泡紅粬:在洗淨的陶製酒缸中注入少量的水,約酒缸的五分一。加入所備的紅粬,攪拌均勻。
(5)灑入白粬:將白粬捏成粉末狀,均勻的灑在晾涼的米飯上。
(6)米飯入缸:可以用鍋鏟將米飯裝入鍋中,再倒入酒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剛剛酒缸底的水也計算在內。攪拌均勻。蓋上木蓋。
(7)攪拌發酵:之後每周都要在陶製酒缸中攪拌一下,使其更均勻。發酵大約要 經過一個月。將壇半埋在陰涼處的土中或者放在陰涼處。
(8)沉糟出酒:沉糟出酒(又稱榨酒),把酒與糟分離,酒可即刻飲用,(有個類似"酒漏"的道具,口徑約10cm,長約30cm,形狀像化學用的試管。把它插入酒缸中,酒與糟自然分離,酒流入"酒漏"中,有時也用灑勺慢慢的取出)。
(9)換壇封保:也可換壇分裝,再泥封保存,年頭越久,酒越香醇。 用拌有穀殼的黃泥封好壇口,一定要密封,不能漏氣;將壇放在陰涼處。這樣過了一個夏天後,在第二年的冬天啟封。這樣的青紅酒,就被稱為"過夏"的酒了。"過夏" 的酒,紅色的色澤褪了一些,而青的色彩更深,裝在玻璃瓶中,色澤如琥珀般潤麗,如陳年威士忌般好看,酒越陳越香。

剩下的酒糟,就是福州人用來烹調佳肴的紅糟。還可以直接燒製米灑。

 

我的高祖是佃農的兒子,祖上不是讀書人,上學入仕無望,"手藝在身,不餓本身",去當時最掙錢的酒庫做學徒是最好的選擇。東家擇好拜師吉期,設案燃燭,擺上祖師爺杜康神牌,並召集其它徒弟參加見證。東家焚香禱告祖師爺,什麽時候收了新的弟子,並說些"以壯大吾業,以顯祖先"等吉利話語,接著令學徒跪拜祖師爺神位,聆聽師傅訓誡,最後拜見眾師兄,拜師儀式就算完成了。

學徒在學藝期間是沒有工資的,甚至還要向東家交"貼藝錢"(每月交老板一定的飯錢)。學徒生活十分艱辛,我的高祖每天早睡晚起,重活髒活累活都要幹,一不小心還要挨師傅和師兄的訓斥。高祖出生貧苦,個頭不高膚色白皙,長得幹幹淨淨的,不像海邊的農家子弟,卻力大無比,幹起體力活從不偷懶。每年尾牙,東家按行規向學徒發"鞋價"(相當也現在的"獎金"),數目不多,足夠學徒買一雙鞋或添置一套新衣,餘下的還可帶回家孝敬父母。滿師後,學徒也隻能學到有限的技藝,"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是每個手藝人解不開的心結。學徒中有心做大師傅的,平時都腳勤手快,學藝專精,以取得老板的歡心,除了靠自身的悟性和努力,滿師後還繼續留在師傅身邊一段時間提高技藝。

我的高祖忠厚聰明能幹,很快得到了東家的賞識,被一路提拔,幾年後就做了大師傅。一天,東家將高祖叫到房內,關上門,拿出一張釀酒秘方(主要是紅粬和白粬配置比例,這決定了酒的品質和口味)交給高祖,讓他記熟,將秘方藏好。

"我發家的秘密全傳給你啦!"東家笑咪咪地說。幾年來的朝夕相處,東家對這位剛剛二十出頭眉目俊朗的小夥子十分信任和欣賞,覺得他非池中之物,有心栽培和成全,故將所有的技藝傳授給他。

我的高祖激動得熱淚盈眶,趕緊跪地磕頭如搗蒜,對東家發誓:"老爺的大恩大德,林某終身不忘,下輩子做牛做馬也要報答您。"

高祖做了釀酒作坊的大師傅後,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差池。他娶了親,機緣巧合,又被同鄉拉去教會聽牧師講經。高祖聯想到自己二十幾年人生幸運的的經曆,心中萬分感恩,認為是天主的恩賜,於是心甘情願受洗成了天主教徒。

高祖26歲時釀酒技藝已經爐火純青,他離開東家,在金峰開了一家小規模的釀酒作坊。釀酒行業的門檻低利潤高,一斤糯米可以釀出一斤上好的青紅,還不愁沒有銷路。林家的青紅酒口感醇香價錢公道,我的高祖有著長樂人精明的商業頭腦,生意越做越大,數十年間積累了無數財富,成為金峰鎮的數一數二的富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