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家風傳萬代-二劉尋根記

(2016-08-28 09:07:46) 下一個

很多年前讀過一篇文章,是關於猶太人如何紀念被德國法西斯殘酷屠殺的幾百萬同胞的。 他們將這些罹難者的照片和生前物品收集在一起,為他們做family tree (家譜),家譜裏詳盡記錄了死者的生平點滴。他們的幸存親戚的後代看著這份“特殊”的家譜後,那些素未謀麵的前輩頓時在他們的眼前“鮮活”起來。

我們中國人也是有宗族家譜的,可惜文革中很多宗祠被砸爛,家譜被毀,影視作品中對宗族文化的描寫,也以負麵居多:比如族長必定是專橫霸道思想僵化的,偷情 的寡婦(哪怕是真愛)得不到任何同情,不是被浸豬籠,就是被五花大綁遊街示眾,然後活活燒死。還有宗族間的械鬥也是恐怖至極的,為了一點點利益(比如搶地 盤,搶水源),光天化日之下就打死人,簡直目無王法。

我從未見過族譜,我周圍的同學似乎也沒有幾個見過族譜的,而且我們對族譜一點也不感興趣。幾個女同學說:“女人是上不了族譜的,最多擺個姓氏在上麵,沒有名字,沒意思。”

我還聽媽媽說,解放前的鄉下女人連名字都沒有。我的曾外祖母(我外公的母親)就是這樣的。她出生在長樂縣的梅花鎮,家裏經營著蜜餞加工廠。做閨女時,父母 喊她“伊妹”(長樂方言,妹妹的意思)。嫁到長樂金鋒鎮的林姓大戶人家後,人們管她叫“少奶奶”。少奶奶心性好強一言九鼎,因為夫君早逝,她成了林氏家族 的代表,出現在各種慈善活動上,積極捐錢捐物,並且請人蓋了無數間新房,讓窮人免費入住,實踐“貧者有其屋”的理念,還捐了很多口棺材下葬無家可歸的流浪 漢死者。無數受了她恩惠的鄉人,仍然不知道她的姓氏和名字,人人稱她“少奶奶”。鄉下女人命賤,即使風光如我曾外祖母,也是無名無姓的,更遑論上族譜了。

三年前,我開了博客,開始發各類題材的短篇(不敢寫長篇,一是文學功力不夠,二來工作忙,文章都是見縫插針寫的,是一種減壓手段,沒時間構思中篇和長 篇)。陸陸續續寫了不少家事,發在文學城上,很多文章上了頭版。看來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辨得出我的故事是真實的,而且相當感人,用高點擊率表示欣賞和鼓 勵。

因為打算最終將這些短篇故事集結成長篇,我開始收集一些曆史背景資料。我的老鄉,福州著名的腎科專家詹主任托人帶來了民國初年的《長樂縣誌》,縣誌記載截 止至1917年。我快速翻閱了一下,發現縣誌裏有列女篇,所有的節婦孝婦隻有姓氏,沒有名字。她們的故事也很雷同,比如“林氏,孝事姑嫜。夫病嘔血,氏以 刀割股和藥,呼天代死,服勤七載,自食日惟一餐。”還有“何氏,xxx續室。十四日夫卒,遺腹生一女。族豔其姿,強嫁之,百折不回,撫前子無異幾出”等 等。按現代人的眼光,這些女人活得很辛苦,隻有犧牲成全,沒有自我。難怪陳忠實為寫《白鹿原》去翻閱大量的縣誌時,對這些烈女節婦篇很反感,靈機一動,創 作出反傳統的淫婦蕩婦“田小娥”的形象。

有朋友建議:你生在福州,母親的祖家在長樂,你寫了這麽多福州人長樂人的故事,為什麽不去查查外公外婆的家譜呢?

查我們家的祖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外公外婆家族的人我大多數沒見過。媽媽從記事起,在福州城裏隻過了幾年錦衣玉食的生活,家族就敗了,親人們做鳥獸 散,很多人被趕回長樂老家,又做起了農民。可能是童年少年的經曆太痛苦了吧,媽媽無數次在我們麵前流露出“願世世代代不生土豪家”的想法。她不太願意提她 的往事,從小生活在福州城裏的我們兩姐妹,也幾乎沒有見過鄉下的親戚。

我兩歲時,媽媽患了絕症。我五歲時,媽媽的身體越來越糟糕,所有的醫生都認為她活不長了,讓她在家裏等死。媽媽心如刀割,怕她一走,兩個年幼的女兒漸漸將 她忘了,和外公外婆不親。白天爸爸去上班時,隻有我坐在病床前陪她(兩歲半的妹妹寄養在山區,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她不管我能否聽得懂,開始斷斷續續 講她的家史,從我的高祖白手起家說起。我愣愣地聽著,這些話竟然全刻在我腦子裏。

那時的我在老師的眼裏是個笨笨的醜孩子。我很膽小內向,在幼兒園裏幾乎不說一句話。我的智商不高,掰指頭數數,隻能數到六,數學計算吃了好幾次鴨蛋,最高 分隻有30分。一個中文字都不會寫,唱歌常常走調,跳舞肢體不協調,頭發又稀稀拉拉的,瘦的像非洲小難民。老師非常不喜歡我,給全班同學頒獎,唯獨沒有我 的份。爸爸來幼兒園接我,發現別的小朋友個個拿著獎品,有鉛筆,橡皮等等,而我兩手空空。他問我原因,我囁嚅著一句:“我表現不好,老師不喜歡我。”爸爸 一把將我抱了起來,很大聲地說:“女兒,老師不喜歡沒關係,有爸爸喜歡你就夠了。”我摟著爸爸的脖子,留下了幸福的眼淚。

抱著一絲微弱的希望,爸爸陪著媽媽去上海最好的腫瘤醫院動大手術,臨行前將我托付給姨婆(我外婆的親姐姐)。在姨婆家呆了三天,我被舅舅接到閩中山區和下放的外公一家住在一起了。

我的外婆出生於長樂二劉的書香世家,據媽媽說,朱熹的兩大劉姓弟子生活在那個村子,故取名二劉。外婆是標準的大家閨秀,詩詞歌賦無一不精,還擅丹青和女 紅。還未出閣時,她的雙麵繡和書畫作品在長樂一帶已經小有名氣了。她在家中排行老二,十五歲時父親暴斃,兩個弟弟年紀尚幼無法繼承家業。馬上要出嫁的她將 婚期推遲三年,臨危受命,做了家族酒廠的女掌櫃,展現出過人的膽識和經商天賦。 外婆十八歲出嫁時,劉氏宗族為了感激她對家族的貢獻,特地送了很多田地給她做嫁妝。在舊社會,田地是宗族財產,傳男不傳女。劉氏宗族為她破了例,可見對她 的賞識和器重。

(二劉古韻)

我五歲時第一次在閩中山區見到自己的外婆。她已經六十歲了,頭發灰白,一身粗布打扮,外表像個普通的農婦。她的雙手因為後半生辛苦的勞作變得粗糙,我從未 見過她提筆寫字或畫畫。印象中,她是家裏最辛勞的。每天五點鍾就起床為全家做早飯,最遲睡下的也是她。她在廚房旁邊的小土坡開了一塊菜地,種了南瓜胡瓜等 蔬菜,自給自足。她還是個出色的裁縫,為村裏人做衣裳,賺一點錢貼補家用。

因為外婆的家世背景,我也勉強算得上書香門第的後代。可是與她朝夕相處的日子,她從未教過我識字畫畫,我像個野孩子,到處瘋跑,拚命玩。外公外婆成天樂嗬嗬的,與村民的關係極為融洽,將苦日子過得甘之如飴。

在鄉下小住一段,回城後,我的數學計算偶爾還會吃鴨蛋,還是不會寫字,畫畫和手工課一塌糊塗,老師看到我這個笨孩子,還是忍不住皺眉頭。按現代人的觀點,我的學前教育是不合格的,是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上小學一年級時,我突然開了竅,變成學霸了。這完全歸功於我的工程師老爸。媽媽的病情開始穩定,老爸終於有時間管我的學業了。他天天“押”著我背書,做數 學題,小測沒有得滿分,他就用板子打我的手心。在他的苦心栽培下,我成了學習尖子。上小學二年級時,貴人出現了。我的在閩西山區插隊十年的叔叔考上了福建 師大曆史係,求學期間常常到我們家做客。叔叔每次的出現,讓自小和親人關係疏離的我們姐妹歡喜極了,拉著他與我們一起玩。某天,叔叔帶來了他的曆史課本給 我讀。我讀得津津有味,舍不得還給他,從此,我愛上了曆史和文學,二年級暑假時就開始翻閱經典小說了。

所以,我一直認為我在學業上的成就得益於爸爸與叔叔的影響,與媽媽家的書香門第無關。何況,媽媽家族敗落後,她那一代人絕大多數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媽媽 放棄高考,很早就出來工作養家了,我的兩個舅舅初中沒畢業就下鄉了。在鄉下的親戚絕大多數是泥腿子,麵朝黃土背對天,所謂的書香門第不過是昨日黃花罷了。

隻是,我萬萬沒想到,小時候在鄉下與親人共度艱難時光的日子,竟然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給了我無數創作靈感。從十歲起,我的每一篇鄉村生活的記敘文都被老 師打了高分,還作為範文在全班朗讀。我從不同角度寫閩中山區,寫自己的“邊城”故事,每寫一次,往往淚流滿麵,因為那裏麵有我的至親,有泥土的芬芳,有美 好的人性,我先感動了自己,又把這股正能量通過樸素的文字輻射給身邊的朋友。

1997年,我去北歐留學。我在校園裏唯一的小書店裏發現了一本熱賣的英文暢銷小說,是旅英的中國女作家寫的一本家族故事。那部小說在北歐非常流行,幾乎 到了人手一冊的地步。我是MBA班唯一的中國女學生。歐洲的同學紛紛拿了小說裏的情節來問我,我花了很多時間用英語給他們介紹中國的近代史。到最後,我幹 脆和他們講了自己的家史:我的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外婆,嫁給了長樂金鋒鎮的土豪之子。我的外公外婆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1948年,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大勢 已去。土豪們人心惶惶,怕共產黨來了沒收他們的田產房產,“共產共妻”。外公仔細讀了共產黨的宣傳主張,深受鼓舞,覺得共產黨的信仰與天主教義非常一致, 共產黨是為窮人謀幸福的。他心中熱血沸騰,打算響應共產黨的主張,將林氏家族的全部田產分給窮人。他將這個想法同外婆說了。外婆深明大義,毫不猶豫地支持 自己的老公。外婆又跑回娘家宣傳共產黨主張,勸說自己的姐姐和兩個弟弟也將家族的田產分了。她那時並不知道,自己的親弟弟已經是中共地下黨員,曾經多次冒 死掩護多位福建共產黨高級幹部從事地下活動。外婆的娘家人全都支持外婆,我的姨婆(外婆的親姐姐)又成功說服了自己的老公(也是長樂金鋒鎮的大土豪)。最 後,三大地主家族於1948年將所有的田產無償分給了窮人。

那時, 我的母親才六歲。我的外公帶著她回長樂老家。外公在家附近的一個小土台上用家鄉話來了場即興演說,痛罵國名黨的昏庸無能。末了,他對台下的窮人說:“你們 不要擔心,共產黨坐天下,你們有好日子過了。”他又勸說身邊的富人朋友不要離開中國,和他一起留下來建設美好的社會。我的外公對自己六歲的女兒說:“我們 都是天主教徒。家族的財富是天主賜予的,我們隻是財富的看管人,主是借我們之手,向世人傳播福音。你也要和我們一樣,自食其力,不能躺在財富上做寄生 蟲。”

外公的話,母親似懂非懂。但她覺得自己的父親站在土台上演講的那一瞬間特別帥,是頂天立地的男人,對他崇拜極了......

我的故事才說到這,歐洲同學們個個肅然起敬:“太了不起啦,你的外公是福建的比爾蓋茲,外婆是美琳達!中國人的素質太高了!你也應該寫一本家族故事啊!”

“可是,他們後來都倒大黴了......"我有些灰心,不想再繼續我的故事。這些從小生活在天堂裏的歐洲人,怎麽可能了解中國人近百年來的苦難與心酸呢?比爾蓋茲和梅琳達的後代,也不是我這副“苦大仇深”的樣子吧?

後來,和我分在同一學習小組的挪威帥哥蓋爾對我說,他從中國人寫的家族故事裏,看到了基督教精神。我們在痛苦中修身養性,懷著一顆虔誠之心生活,終有一天, took wings (這是中國女作家的暢銷小說中的結尾標題,展翅高飛的意思)。

我被這句話深深震撼了。這是踏出國門後,我的思想上第一次大震撼。原來在歐洲人的眼裏,舊社會的中國大地主的思想境界堪比比爾蓋茲,是值得他們尊敬和學習的。宗教信仰不是一種迷信(我在中學時寫過好幾篇文章批判過宗教信仰呢),它提升你的素養,引領你走出精神困境。

研究生畢業後,我移民加拿大,大大方方去了教堂,開始了解母親家族的信仰。翻著英文版的《聖經》,聽著牧師的講解,我明白了外公在1948年對六歲的女兒 說的那番話的含義。在天主教徒的心中,我們都是上帝的“守財奴”,主賜予的財富,天分和好運,是借我們的手,傳播他的福音,怎可沾沾自喜竊為己有?財富很 難世代相傳,但信仰和家風可以。自食其力,奉獻社會,是家族長輩對我們最大的期望,我豈能辜負?

我的才情滿腹的外婆,雖然沒有效仿歐陽修之母的“畫荻教子”,讓我背古詩學丹青,卻將她的信仰和處事態度,通過艱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行為,慢慢影響了我。這不就是最好的學前教育嗎?

幾年前,我曾經上網搜索外婆的祖家長樂二劉村的資料,網上是這樣介紹的: 二劉村地處天險山下籌峰境,交通四通八達。全村總麵積5.72平方千米,共950戶,3100多人口,其中出外經商辦企業的有1500多人,旅居國外的800餘人。 二劉村古屬方安裏,九百多年前,劉氏從河南彭城入閩,遷鳳崗後移居於此。宋乾道間(1165-1200)著名理學家朱熹到晦翁岩講學,鄉人劉 砥、劉礪從學之,同登進士榜,蜚聲儒林,村因之得名。九百多年來,二劉子孫繁衍,瓜瓞綿延,播遷110多個鄉村,成為長樂乃至八閩劉氏重要發源地。

(二劉的三賢祠,祠堂裏有朱熹與兩大劉姓弟子的畫像)

我常常想:二劉村的族譜還在嗎?會不會毀於愚蠢的“破四舊”行動呢?即使族譜還保留著,上麵也找不到外婆和姨婆的名字吧?幾十年的政治運動,親人們怕互相 牽連,已經很少來往了。我雖然從母親嘴裏斷斷續續聽到家族故事,卻不知道劉氏家族任何一位男性長輩的名字。即使有心查族譜,也查不到了。

兩年前,我和媽媽去溫哥華島度假。母親坐在麵朝大海的房間裏,摟著心愛的小外孫,百感交集。她說她這輩子從未想過出國,有如此幸福的晚景。幾十年前她身患 絕症被醫生判了“死刑”,誰也沒料到她活了幾十年,精神越來越好,身上的癌細胞消失了,是個健康人了。她非常感恩和知足。

我趁機問她劉氏後人的近況。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幸運的,有個知識分子老爸,又長在城裏,所以才有了優良的教育環境,學有所成。我的那些鄉下族人們,教育程度 應該不高吧?怕媽媽傷心,我一般不主動詢問她的家事的,即使問了,她也是支支吾吾,不太願意答。我一直不太清楚她的親人的近況。

大概是心情愉快吧,坐在度假屋裏的老媽很爽快地答了我的問題。她說,劉家是世代書香門第。解放後,因為人所皆知的變故,她這一代隻有大表哥上了重點大學。 其餘的親戚均在社會底層苦苦掙紮幾十年。奇的是,劉家到了我們這一代(六零後,七零後),又開始人才輩出。在大學升學率隻有4%的八十年代,外婆家這一支 係有三十幾個後輩考上了大學,其中在九十年代出國留學移民的多達二十幾人,成材率之高,令人咂舌。即使放在人才濟濟的福建省,成材率如此高的家族也是罕見 的。媽媽謙虛地說:我和妹妹是劉氏後人中功課最好學曆最高的,讀的是名牌大學的名牌專業,但並不代表我們是最成功的。家族其他的兄弟姐妹們幾乎全是從條件 艱苦的農村考到城裏,靠著自身的努力留在了大城市,又出國留學和移民。如果把我們姐妹扔到相同的環境,不知會不會同樣的出色。

我們這一代人總算保住了“書香世代”的美譽。

媽媽講述完畢,我嚇得一吐舌頭,原來我的親人們都是如此刻苦努力啊。幸好我的表現也不差,不然把家族的平均素質給拉下來了。

我下決心把外婆家的族譜找出來。一個長樂朋友跑了一趟二劉村,回來後告訴我:二劉村正在重修族譜,要將女性的名字也放進去。現在是新時代了,男女平等,女人在族譜裏也要占一席之地。新的族譜要一年後才能拿到。

我隻好耐心地等。恰逢好友詹主任一家來溫哥華探親,我和他們聊起家事。主任夫婦非常熱心,願助我一臂之力。他們先後托了幾個朋友,一開始,得到的仍是相同的答案:正在修家譜,慢慢等著吧。

後來,有個朋友拿到村裏的負責修族譜的一位老人的電話。他在村裏生活了幾十年,有可能認識我外婆的親戚。

我和他通了電話。老人將近八十歲了,口齒仍很清楚。我給他報了外婆和姨婆的名字,大概說了她倆夫家的情況。末了,我很抱歉地對他說:“我母親這一生很坎坷,我隻想她快快樂樂的過完餘生,所以不敢打擾她,向她仔細打聽家族其他成員的名字。我的資料很有限,有勞您了。”

老人說:“我幫你問問,你一個星期後再打電話來。”

一個星期後,老人聯係了詹主任的朋友,說信息找到了,他會請人抄下來帶給我。我以為他最多抄幾個人名給我罷了,沒想到詹主任突然發微信圖片給我,圖片上有 我外婆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名字。主任說,老人從老族譜裏查到了外婆這一支係的族譜。老族譜太舊,根本無法複印,新族譜還未完全修完。老人怕我等得著急,趕 緊讓人用上好的宣紙將外婆這一支係的族譜全部抄了下來,線裝成冊,九百多年的族譜全齊了。讓詹主任的朋友倍感驚奇的是,改革開放幾十年後,長樂已經富得流 油,二劉村依然保持著非常質樸的民風。朋友隻是為我拿族譜的,去的時候也沒帶什麽禮物。他深知長樂人太有錢了,根本不稀罕什麽小禮物,幹脆什麽也不帶。他 拿了族譜,老人硬是留了他吃一頓飯,非常熱情。

這段小插曲讓我想起我的外公外婆和姨婆在世時也是如此真誠待人的。這就是流傳幾百年的家風吧。

幾天前,主任夫婦又來溫哥華看望讀大學的兒子。他將家譜鄭重地交給我。我翻到有著外婆名字的那一頁,發現外婆是二劉劉氏家族的第三十五代。近幾代的家族成 員裏,加上了女兒和她們的夫君的名字,女性配偶不再隻是一個姓氏,寫了全名。觀念的改變,讓我得以在新謄寫的家譜裏看到了外婆外公的名字。隻是外嫁的女兒 的後代,就不再出現在族譜裏,所以族譜裏沒有我母親的名字。我翻著族譜,母親斷斷續續告訴我的家族故事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我將這些人物和情節有次序地剝 離開來,看著家譜,全部對號入座啦。

我抱著家譜去妹妹家時,她正準備出發去美國出差。我指著族譜上外婆的名字對她說:“我們的嬤嬤終於回來啦,和我們永遠在一起了。”

妹妹的眼圈紅了。她從小是外婆帶大的,一直管外婆叫“嬤嬤”(奶奶的意思),特別親。凡是我寫的家族故事,她讀得最認真。外婆已經過世十三年了,在我們的心裏,她從未遠離。

我的一個大學校友得知我尋回了家譜,也很高興。他是二劉隔壁的大鴻村的,小時候經常去二劉玩。他發了幾張二劉村的風光照給我。據他說,村裏至今還保留著朱 熹當年講學的祠堂。祠堂裏的某副對聯的下半聯有這樣一句“家風傳萬代”。那麽,就用這句話作為我文章的標題吧。找到家譜,也算是我人生的一個小小的裏程碑 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slowly 回複 悄悄話 經過文革這樣的動蕩後,還能找到曆時800多年的族譜,太幸運了。
ljwxc01 回複 悄悄話 真幸運,你們的族譜還能保存下來。中國家譜大部分都毀於文革,再也無法複原
南小鹿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ock168' 的評論 : 是的,二劉有他的紀念碑。這位朋友的記性真好
stock168 回複 悄悄話 黃花崗72烈士其中一位劉六符來自二劉。
閻立華 回複 悄悄話 家族史很難串起來,因為紛雜,找不到聚焦點。
奇妙的是,真有家族會把一種特質傳承幾百年,耐人尋味。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羨慕LZ家還能查得出來家譜。
我家的幾乎都是戰亂,許多都無法考證了。
謝謝分享。祝順利!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你的努力很有意義,期待你的成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