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紫藤花是媽媽的故事

(2015-05-11 06:29:43) 下一個
周日傍晚,妹妹從母親家打電話來。媽媽煮了一大鍋的福州風味的鴨湯線麵,讓我帶著小寶去她家吃晚飯。

小寶在家裏悶了半天,聽到姨媽的電話,歡天喜地跟著我出門。

我們步行兩分鍾,走到媽媽生活的小區。我突然注意到小區門口的高聳的棚架上,紫藤花瞧瞧地綻放了。本來我不認得紫藤花的,前一陣大學同窗去浙江出差,參觀紫藤園,拍了照發在微信上。那像風鈴一樣垂下來的淡紫色的花穗,一下子把我帶到了迷離的夢幻世界,不禁想起李白的詩:“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流美人。” 心裏正琢磨著溫哥華哪兒可以近距離觀賞紫藤,就在媽媽生活的小區門口與它不期而遇了。

首先吸引我的,並不是懸垂下來的燦若雲霞的紫色繁花,而是盤根錯節緊緊纏繞的藤。 許是古詩詞讀太多了,藤,在我的印象中是輕柔纏綿的,是樹的依附體。比如,一向以詩風豪邁奔放著稱的李白,在歌詠藤時,也改了姿態,來了一首纏綿悱惻的小清新: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百丈托遠鬆,纏綿成一家。誰言會麵易,各在青山崖。女蘿發馨香,兔絲斷人腸.。枝枝相糾結,葉葉競飄揚......
這首詩寫的雖是菟絲花,卻可以代表藤蔓植物的柔弱無助,小鳥依人。

可當我的目光遊移到紫藤的藤條時,不禁被震撼了:藤條是淺褐色的,像枯枝的顏色,不帶生命跡象。幾根特別粗特別硬的主幹緊緊糾纏在一起,旁邊再分幾個小枝,也是死命纏繞在一塊的,擰成一根天津大麻花,順著木架一路蜿蜒爬上去。到了棚頂,才發出一大片茂密的淺綠中夾著茶褐色的葉子,紫色淡雅的繁花從葉子間垂了下來。
這是頗有生命力的粗壯的藤,相扶依賴卻執著攀登,生命力極其頑強,讓人忘了它們是必須攀附而生的,離開了藤架便很難成活。

我正在細細欣賞紫藤的曼妙時,小寶在大門外按了外婆家的密碼,外婆用電話遙控打開了大門。走進小區,我發現另一個用漆黑的木頭搭起的棚架上也掛滿了紫藤,串串小花似飛流直下的紫瀑布。整個小區籠罩在淡淡的飄著清香的紫煙中,顯得幽靜閑淡。大概到了晚飯時間,肚子特別餓,我賞花時也想著好吃的。紫藤花也富含食文化,它可以當下酒菜,在齋宴之中,紫藤花堪比素八珍的美味——食用紫藤花的風俗綿延傳承至今。民間用紫藤花朵或水焯涼拌,或者裹麵油炸,製作紫蘿餅,紫蘿糕等風味麵食,味道鮮美。
想到這些,我不由食指大動,拉起小寶的手往媽媽家快走。媽媽家三層高的小房子就在紫藤藤架的背後。妹妹一家已經到了,我的大兒大寶也坐在桌邊眼巴巴等著弟弟的到來。小寶是家裏著名的“七把叉”,生得人高馬大,端起盛滿麵條的瓷碗,不由分說,大口大口吃著,很快就一大碗湯麵落肚。

媽媽顯然對自己的手藝很滿意,開始自賣自誇:“我可以在溫哥華開一家福州風味的餐館,鍋邊糊,線麵,炸春卷,炒米粉,肉燕,閩都荔枝肉,我樣樣拿手,保證顧客盈門。”

我略略皺了眉頭,卻沒還嘴。小時候在福州過春節,媽媽做了一堆她的拿手好菜,拚命往我們嘴裏塞。雖然廚藝不錯,但年年吃重複的菜,我們姐妹全膩了,大聲抗議。可媽媽一直沒有改變的意思,說除夕夜不吃福州風味的菜,等於沒有過新年。這些年來,盡管我和妹妹已經公然抗旨不尊,罷吃她的菜,媽媽還是想著法子,往我的老公和兒子的胃裏灌進了不少福州菜。“那才是家的味道。”媽媽固執地認為。

今天想想,她的固執勁頭,和小院中的枝蔓交錯的紫藤有得一拚。或許,在媽媽的心中,家是一種依戀,愛也是一種懷念。對家的眷念,如紫藤花悄無聲息地生根開花,待繁花滿枝椏時,就是一院的 情趣盎然的春天。那一串串的紫,可入詩,入畫,入菜,如雪,如瀑。在飄著紫藤花香的小院擺一桌家鄉菜,兒孫繞膝,就是媽媽心中最完美的暮年生活。

       一場花開就是一場故事。紫藤花是媽媽的故事,家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漂泊海外,MM竟然走兩分鍾就能看到媽媽和妹妹,不但自己能吃上媽媽作的,連兒子都能吃到,
what a blessing!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你真幸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