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摘

(2020-08-19 08:18:50) 下一個
《經濟學人》
把習近平體製下說成中國已經回歸到計劃經濟,國進民退,國家統籌一切,是一種簡單化,習近平是要建立“黨的規矩”,你要是恨中國,就強調“黨”,如果你覺得萬事步步來,就說也有“規矩”。
什麽是“規矩”?可以理解成習近平要大權在握,全麵管控,也可以理解成習近平希望結束國企、各級部門和地方政府軍閥割據、混戰的惡劣局麵,不僅影響中央的權威,還是腐敗的根源。這些規矩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出現,也給政府一個負責的形象。
 
《經濟學人》提到習近平改革的包括提高全麵提高施法水平,很多法官就是大專畢業,對產權版權沒什麽認識,而且教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江胡,現在的習近平思想為主,中國自己的法律了解水平都很差,需要專業化,然而與此相關的事過去幾個月以來的公檢法界的“延安整風”運動,包括上海公安局局長等很多人下馬,就《華爾街日報》China’s Xi Jinping Tightens Grip on Domestic Security Forces in First Broad Purge)而言,這未必不是習近平借機打擊不夠忠的人,《華爾街日報》的這種看法,在西方也不是口徑一致,有點牽強。
 
在放權這一點上,最大的體現是允許中國自己的企業在公平的基礎上維權,商業權,這也是近幾年來產權糾紛、企業甚至個人破產(注:允許個人破產是保護個人權力一個似小實大的進步,個人如果受誘惑靠借錢過日子,無法償還後破產,至少有個重新做人的機會,而不是一輩子欠債)案例大增的原因。
 
“刮骨療毒”
 
按《紐時》的儲白亮(‘Drive the Blade In’: Xi Shakes Up China’s Law-and-Order Forces)的說法,隻有一個目的:對黨的絕對忠誠。
 
中國在全球500強首超美國,並不代表什麽經濟實力。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雙循環雙循環,外循環已經循環了幾十年了,要循,就是內循環,這內循環也已經說了幾十年了,就是循環不起來,現在“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才不得已。
 
國內市場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總額之比80.6%)。要繼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在“穩出口”的同時“擴進口”,打造中國“世界工廠+世界市場”的國際分工合作新定位,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提高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此外,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以“內循環”支撐“外循環”,以“外循環”帶動“內循環”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李奇霖;粵開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  張德禮)
如何推動內循環
(一)擴大內需
1、促銷費;2、擴投資。沒有提供給側改革
(二)推動創新
 
 
 
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是生產一麵的優化,提高效率,增加生產力(productivity),生產力也就是(平均)每個人的創值能力,除了提高管理技術,也包括資本成本,社會配套(教育醫療交通能源治安),健全的法製(有了合同就要執行,借了錢要換,不能偷技術,不能弄虛作假次品有害品),政府管理既要完善(一切都有規矩),但又不能太繁瑣(無數公章,各種條例如環保社保太多,苛捐雜稅太多(各種管理費),市場調節。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
觀察者網:國內大循環不是簡單刺激經濟,也不等於經濟內部循環、內卷化或自給自足,那麽在您看來,國內大循環究竟指什麽,怎麽樣才算循環起來?
答:中國經濟機構太落後,可以調整的很多,城市化、相對落後的服務業(理財、教育、健康、養老、旅遊、文化),如文化消費,進口國外娛樂形如被剝削(管製之下焉有樂?)
可是為什麽有些結構問題卻是無法解決呢?如人後流向沿海、大城市,而這些地區缺乏土地?陸銘就沒說這恰恰是政策所導致的,當中央和省政府把主要資源放置於大城市的時候,中小城市、內地就缺乏資源,要麽陷入長期落後的陷阱,要麽靠舉債冒險違背經濟規律,依賴投資刺激經濟,大多以領導改組為結局,沒能扭轉落後局麵,債務卻留給後人
 
 
By lowering the rate ceiling, policy makers are shutting down a key funding channel for small businesses
 
 
政府用宏觀經濟政策來維護“公道”,與資本回報獎罰內在規律相違背,是用行政命令蓋過市場規律,掩蓋風險,結果資方不再願意承擔風險,最後一切隻能由政府買單。
 
 

 

 
 
《金融時報中文版》“雙循環”:被動收縮還是主動出擊?
西澤研究院特聘高級研究員 鄧宇
外部的發展環境正在激烈變化
這讓我們不得不將視角轉入到國內,新冠病毒疫情刺破了國內公共衛生醫療、城市化建設和公民生保障體係發展的“痛點”,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方向是更加關注國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隻有國內實現了良性循環,宏觀經濟的韌勁才能保持一定的優勢,否則將不可持續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需要解決三個不平衡問題:
一是城鄉發展不平衡,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體製製約了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消費內需被壓抑,市場主體的發展滯後,創新性不足,無法滿足城鄉融合發展的需要,超過8億人的市場被僵化的土地製度、戶籍製度所抑製;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的持續投資和獨有的政策紅利,高度的產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堪比發達經濟體,而中西部地區明顯滯後,資源錯配和不合理的分配機製造成了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三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和政府的市場幹預行為仍然大量存在,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改革進入“深水區”,市場經濟的轉型升級亟待破題
 
( 程實係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錢智俊係工銀國際資深經濟學家 )
當前全球化浪潮所陷入的困局,...實則是曆史因素層層累積後的必然之果:
作者所言“部分發達國家在獲取全球化紅利的同時,未能處理好內部的紅利分配問題,導致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不斷擴大”是國內特色,因為中國這一問題一樣嚴重,隻不過專製高壓,壓下去了。此文充滿這種狡辯。
“雙循環”新格局有望為高水平開放構建“外題內解”的解題路徑
“雙循環”構建中國融入全球化的新支點
此文並不是解釋擴大內消的重要性和如何擴大內消,而是不是開放的“高水平開放”,要點是,一,把東盟打造成自己的經濟殖民地,二,建立中日韓高端產業鏈,既做龍頭老大,也依賴利用日韓的高技術。這個框架的基礎是亞太區域協定, 全稱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這個協議的真金成分不是太高,尤其印度沒加入,是個大缺陷,雖然經濟共同體這肯定包含了中國作為協約裏的其他成員出口國這麽一個因素,作者對中國應當如何“高水平開放”沒有見解,給人一廂情願的看法。
 
2019年,中國進口原油5億噸,對外依存度達70.8%;天然氣進口9660萬噸,對外依存度達43%。未來幾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還會繼續升高。這麽高的對外依存度始終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隱患。這些進口的原油天然氣有大部分用於生產各種化工產品。而我國有世界上儲量最為豐富的煤炭,每年的煤炭產能50億噸,實際產量40億噸左右,似乎是“過剩”的。
 
鑒於煤炭是天然的化工原料,建議對未來新增的煉化原油以煤炭來替代,發展煤化工、煤製油、煤製氣,而不是簡單用來發電(將來的電也將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這方麵我國的神華集團等大企業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如果增加8億~10億噸煤化工原料,就可以每年減少2億~2.5億噸的石油進口,既可以消納“過剩”煤炭產能,又可以降低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
 
鋼鐵行業。據工信部的數據,2019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能分別為8.09億噸、9.96億噸和12.05億噸,同比分別增長5.3%、8.3%和9.8%,產能增長較快,已有再度過剩的跡象。注意到在生產端,經過上一輪“去產能”,汙染的、技術落後的、規模較小的產能都已經去掉了,現存的產能在世界上都算是比較先進的;在消費端,來自建築業的需求占比超過60%,但鋼鐵在建築結構上的使用量卻隻有7%~8%,而歐美等國家(地區)這一比重為40%左右。
 
西澤研究院教授趙建
“雙循環”是一種防禦體係,是在去全球化和中美脫鉤形勢下主動采取的“被動舉措”。
“在需求側,是如何通過創造內部需求以彌補突然減少的外需。在供給側,則是在國內快速替代性的產出對外依賴度較高的石油、糧食等重大戰略物資,補足在國外被切斷的供應鏈環節,通過升級改造在國內構建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因此,內循環或雙循環體係,是將開放經濟轉換為半開放或半封閉經濟”,這點與眾不同,直接點出“半封閉”,因為“此時的經濟發展,與國際政治障礙和意識形態衝突聯係在了一起。在去全球化、反市場主義、非經濟因素衝突下如何實現進一步的發展”。趙建提到了一個關鍵點:從需求側來看,雖然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高,但從結構上來看,出口貿易企業大部分是民企,而且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居多,對就業的貢獻舉足輕重。同時,三個對中國經濟正常運行產生重大影響的領域:糧食、能源、高技術。趙建說的很對:“因此,內循環體係是一個旨在解決經濟安全的體係。”冠疫以來各國都意識到自己的短處:在全球化大旗下的戰略依賴性,在新的國際關係下,“武器化的相互依賴”(weaponized interdependence),依賴性就是軟肋,清華李稻葵暗示如果美國繼續針對中共升級芯片出口限製,中共可能以藥品出口“武器化”進行報複,此言沒有慣犯流傳,但成了美國馬上指責中國不打自招遏製美國的鐵證之一。
 
 
李稻葵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什麽是上限下限?什麽是底線?摧毀中國通訊產業是不是過了底線?
 
複旦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軍
我們不可能準備再回到閉關鎖國的年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有調整發展戰略的意識,更需要有進一步推動國門開放的意識,這才是對的。仔細想想,我們經濟總量變老二了,但在對外經貿和投資上的很多政策還不是依舊停留在早期的思維方式上嗎?
 
我們要明白,一個市場如果做不到高度開放、安全和自由流動,對經濟發展是沒有意義的。中國要更大程度地開放我們的行業準入並能提供安全和自由的市場給全球投資者,包括美國的,才能讓我們的國內市場服務於我們的經濟發展。過去我們是反過來的,因為非常落後,我們是利用人家的開放、安全和自由的產品與要素市場來發展我們經濟
 
我們現在說擴大內需也說了至少20年了,但國內市場和行業準入鐵板一塊,各種限製還是那麽多,包括在金融領域,讓國內外的投資者望塵莫及,哪裏來創造更大需求?
 
讀者評論:
令人失望。作者居然也認為中國幾十年發展是搭便車。搭便車論對中國是很不公平的。事實是幾十年來,中國一直是推車的,而不是搭車的。即使是搭車的,也付清了該付的車費
 
【奢飾消費】
社科院報告,在冠疫中安然無恙的是中上層白領,技術管理階層,而至少八千萬服務製造業人員失業,失去保障。這是奢飾品銷售甚佳而總的社會零售還是低於去年同期的原因。
 
Bar line chart comparing global retail spending ($bn) against Chinas market share in personal luxury spending (%).
據估計,中國占有全球奢飾品消費10%,但據不完全估計,如果加上境外(旅遊)采購,整個數目高達30%,所以中國不僅僅是是個關鍵的市場,已經成為唯一重要的市場。今年國內LV天橋走秀網觀人數過億,而中國冠疫經濟複蘇,主要是中上產消費帶動的。
 
介紹北京一個上層女豪,每年$21000(美元)的美容花費即使冠疫壓力下也不能減,我聽了都發毛,我一年也就吃那麽多。與此對比,一個餐館招待月入一千出頭
 
Spending habits in China are being closely watched as the country stages one of the world’s earliest recoveries from the economic fallout caused by coronavirus
 
《經濟學人》Why only 2% of Chinese pay any income tax(The government wants to raise that to 15%)
偷稅漏稅很常見,個人所得稅隻占政府財政收入的8%,而發達國家平均高達24%。財政部估計一億八千七百萬人沒交稅,真正交稅的,2%,隻有兩千五百萬,太少了。
中國對收入征稅低,注重在消費,這就讓底層負擔相對重,中國沒有資產增值(capital gain)稅,故此越有錢,稅務負擔越低,以致最近 皮凱蒂(Thomas Piketty) 說以後全世界億萬富翁都要到中國定居了。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萬海遠、孟凡強
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i.imgur.com/vlr0SPh.jpg
 
 
戶口成了套在底層脖子上的枷鎖,農民在城市化的洪流中隻能移向三四線城市,而中央和各省政府的主要資源卻被主要城市占據著
 
Chart showing the number of jobless benefits recipients in China, people(m)
中國福利體製極其不完善,失業救濟受益者很少
 
chart showing disposable income vs consumption, Annual change (%)
收入
 
經濟指標裏的工業產值上升而 社會消費品零售下降,說明中國的複蘇是供給端(主要是投資),而不是消費帶動的。
 
《新京報》一個“同比”,負的成了正的。
 
China’s official non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rose to 55.2 in August from 54.2 a month earlier, mainly driven by the service sector
 
【冠疫和抗疫】
盡管很多國家對冠疫源於中國有意見,但不能不說有認真對待和故意搗亂的區別:
 
https://assets.bwbx.io/images/users/iqjWHBFdfxIU/ioQklvWy6yFQ/v1/-1x-1.png
德國和美國
 

 

 

 

 
從數據看美國在冠疫衝擊下的社會:
 
 
 
 
 
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小個體企業,紛紛破產,超過了過去20年的兩次經濟危機:
Chart showing that Covid-19 has triggered a record wave of corporate bankruptcies
Chart showing that energy and retail companies have been hit hard this year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大資本:
https://www.zerohedge.com/s3/files/inline-images/5%20vs%20495_2.png?itok=y1h9sxm8
https://www.zerohedge.com/s3/files/inline-images/equal%20weighted%20S%26P.jpg?itok=1PMmHmls
 
 
 
新三國:隻有中俄聯手,不會美俄製華
 
《大西洋月刊》Russiagate Was Not a Hoax
總統被彈劾,起因是通俄門,進而隱瞞、欺騙。這麽說吧,中國越來越急於搞小動作,也越來越善於,尤其是自己不讓國外電商入境,卻排除幾百萬水軍高呼“你們新聞言論自由,我們要來說話”在西方媒體折騰,但還是沒有普京的賊膽。
 
務實派基於俄國是個大國,有自己既有,常理之內的安全需求倡議回避衝突,馬上被軍工產業衛道士抨擊: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financial sphere tells us that they are finally finding the parameters for a new alliance with each other”
 
De-dollarisation has been a priority for Russia and China since 2014.  Beyond trading in national currencies, Russia has been rapidly accumulating renminbi reserves at the expense of the dollar. In early 2019, Russia’s central bank revealed that it had slashed its dollar holdings by $101bn — over half of its existing dollar assets. One of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of this move was the renminbi, which saw its share of Russi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jump from 5 per cent to 15 per cent after the central bank invested $44bn into the Chinese currency.
 
As a result of the shift, Russia acquired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renminbi reserves.
 
俄國對美國的敵意更甚於中國,與美國為敵也更積極、果斷,然而俄國意識到自己缺乏與美國對持的能力,而且在軍事意外上的實力遠遜於中國,為了增加自己的進攻力,一方麵保持了自己在軍事國際政治上的獨立性和強硬性,另一方麵在經濟上與中國靠攏,利用依賴中國維持對美國相對的獨立,與美元脫鉤,是個核心目標。
 
脫離美元係統,是中俄的共同願望,美元是美國霸權(美元如何最終毒死美國自己)最有力、最有效的工具,非常狠毒,中俄都有巨大的動力脫離,尤其是俄國,因為俄國的經濟較小,又受美國製裁,所以俄國一直想方設法不用美元,與中國貿易除了使用人民幣,其餘的,如石油,俄方都要求中方用歐元結算。
 
 
《日經》旗下《亞洲評論》(2019)China, Russia and EU edge away from petrodolla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