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兩國開戰前,元首唯一要做的決定

(2019-06-29 08:20:03) 下一個
現代醫學的一個常規,是病人死後要做驗屍報告,叫“Post-mortem”,因為即使借助現代化的儀器和檢驗措施,外在診斷很難確切死因。這一步驟後來被計算機和其他行業借用,企業機構部門對一個失敗的項目、工程進行回顧反思,找出失敗的原因,給將來工作吸取教訓,積累經驗。這一管理、經營被廣泛推廣到任何色涉及合作、複雜的項目,如創業,這是個例子:
 
 
我以前給別人打工,也常常參加這類會議,我自己牽頭,認真點,別人牽頭,希望趕快完,回家睡覺。雖然效果不是非常有效,但是這類分析反省是很有用。
 
但是有一類事件是不論怎麽分析都是沒用的,那就是你死了。等到自己死了才分析,太晚了。所以麵對有生命危險的事件,決大多數人都采用謹慎的態度,一般不願意冒險(risk averse),這是常情。可問題是人對什麽是危險什麽不是危險,通常看不清。
 
人的判斷來自對事件相對變化的感覺,人是個非理性個體(非理性,arational,是指既不是理性,也不是反理性),所以這種依賴相對變化的判斷經常產生錯覺,突然、激烈的,大家反應很強烈,緩慢、遙遠的,大家往往無動於衷,比如氣候變化,是個人類滅絕的事件,即使僅僅是可能,理性的話,沒有置之不理的,可是很大一部分人考慮到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不是拒絕承認就是不願意說。俗話說溫水煮青蛙,人是說的時候清醒,自己如果陷在其中就,往往是身在山中。
 
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複活節島的土著居民。
 
複活節島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孤島,與世隔絕,但近千年年前也恨熱鬧,島上不少棕櫚樹深林,棕櫚樹可以打造成小船到海裏捕抓海豚,日子好好的又過了幾百年。後來的部落之間好上了巨石像崇拜,於是部落間大家攀比誰的巨石像更高更大,運石像要砍棕櫚樹,於是砍樹成了運動,大家的宗教崇拜激情越來越高,砍樹也越來越積極,捕魚用不了多少樹,拜神可是不得了。最後棕櫚樹砍完了,大家也無法接著捕魚,結果整個島的土著居民就由原來的15000到隻剩2000-3000人(八成人消逝了)。
 
 
easter island statues field
 
現在人分析當時大家砍樹的過程,一定會見到樹砍得越來越少,很快就沒了,沒了就無法生存,可是停不下來。明知拜神會用盡自己賴以生存的資源卻仍然堅持,這是極端反理性心態支配了人的行為,或者是一部分極端分子控製了部落的決定權,也就是失去了對危機判斷的能力。
 
這個例子說明生死大事是不能用事後分析的,尤其是人很有反理性的傾向(反理性是irrational,就是非要極端、冒險、不合理,不僅僅是“非理性”了)。最近心理學家、行為經濟學家和企業管理人士開始倡導一種新的策略:事前分析(Pre-mortem),就是項目還沒開始,就召集大家開會,要求大家各自找出項目失敗的原因,文為什麽失敗。在這方麵的權威,以色列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諾獎者)介紹他跟企業交談時發現這比在失敗後再做事後分析有效的多,也大力倡導這一做法。這種事前分析讓很多人,包括做技術知道困難的人,或者反對的人都有一個發言的機會,整個可行性分析就會更加全麵。
 
事前分析不是把各種可能性列舉出來,也不是把各種可能失敗的可能性列舉出來,而是要作出一個已經失敗的實例分析,就是給自己寫悼詞(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就準備好了兩份新聞公報),讓參與者成為厲害關係的一成員。這一點,在國際關係上尤其致命,傳統上專家指導或強人政治,是諸多災難性決定的原因。
 
這是我給習特的功課:
 
習近平:
美軍封鎖馬六甲海峽了,怎麽辦?
 
淳樸(美國總統Donald Trump,人稱特朗普或川普):
裏根號航母(隸屬第七艦隊)被擊沉,5000水手喪命。怎麽辦?
 
元首唯一要做的決定就是回答如果被擊敗,不是問什麽(那會給人一種隻要分析足夠細就能占上風的錯覺),而是問你打算怎麽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workforwal 回複 悄悄話 我來替習總,川總猜題:
習:投降,我女兒還在哈佛大學讀書呢。
川:扔十隻原子彈過去。我女兒的生意破產了會撈多少回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