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2年關於人民日報“文章”的報道:
不必過度擔憂?真有你的。
今天,
看不下去了 人民日報轉載新華社評論“土地拍賣 該降降溫了”
6月1日,信達集團以總價58.05億元拍得上海寶山區顧村一幅地塊。據估算,該項目未來的保本售價將超過7萬元/平方米,是當前該區域銷售均價的2倍
媒體商界把一線地價瘋漲歸咎為“土地奇缺”,經濟學家也在旁摻乎,說多批地就解決難題,我個人堅決否認這一觀點(以後有機會細聊)。
騰訊的報道才叫貼切:
貨幣泛濫+杠杆(從房企到房奴,都在用),“貨幣超發——信貸充足——央企搶地——杠杆資金跟進——地價上升——房價暴漲——貨幣新一輪被迫超發,這是一輪可怕的正反饋循環,加速了樓市泡沫的生成。去年股市也是這一邏輯,隻不過我們說股市是有毒資產價值定價顯著背離,這次有毒資產是不動產而已。”
《華爾街日報》報道了這一畸形現象:
中國房地產類股為何沒有隨房價一同上漲?
中國房價自2015年年初以來平均上漲11%。北京、上海和深圳等所謂一線城市的房價以30%的漲幅領漲。近期,這一漲勢已蔓延至規模略小的二線城市,今年迄今為止二線城市房價已上漲5%。
但住宅建築商的股票並未表現出同樣的樂觀趨勢。基準A股房地產類股指數今年迄今已下跌20%
讓外人覺得不解的是如此房企還能借到錢,《深圳經濟觀察》
一針見血:
地產商為什麽能以比自己市值還高的價格去買地?
因為銀行認。中國的銀行尤其認。給了中國地產商遠高於全球同業的信用額度。
中國的銀行貸款近80%給了國企(包括國企地產商),另約15%給了買房者。剩下大約5%給了民企,其中又有部分民企直接間接在做房地產
我在
李克強對利益集團明言“因為習李擔心動亂,利益集團了解著呢,將二人吃死”。我在該文了列舉了數例國企如何相續成地王的例子,覺得“國企是李克強三申五令要嚴厲改革的,然而正是國企使盡手腕將國家經濟推向深淵”。
《華爾街見聞》登載了“理財放大鏡”介紹
信達地產的一文:
信達有非同一般的背景,信達地產是中國信達資產的孫公司,中國信達是副部級單位,和建設銀行級別一樣。
信達地產是否真的有錢任性?信達地產的爺爺中國信達在海外市場融資幾乎就是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然而,信達地產的融資成本在地產行業中並不是很低,因為爺爺中國信達自己吃孫子的飯,還是說借孫子撈一筆?
結果信達地產不在乎利息高,再高也借,而銀行因為有中國信達在後麵撐著,也不擔心。對國企來說,錢不值錢,沒有太貴的資產,自己推,哥們兒推,民企房產商遲早也得進來一塊兒玩。這地價還得往上走。
參見:
你已錯過投資二線房產了
還驚心動魄,那你太天真了
現在習李口口聲聲說要打破國企壟斷,但國企還有一個終極的壟斷:資金來源。中國中小企業籌資多難啊,而國企壓根兒就不愁,不是個問題,目前央行印印停停,貨幣泛濫,大家說是改革,說是減杠杆,但那麽多錢總得有個去處吧?到處是風險,還不如借給國企,而國企債務高築還不知收斂,甚至采用賴債的流氓招數(財新有不少報道,以後有機會提提)。
一,重複建設和兼並困難問題
二,企業內部的權力鬥爭問題
三,惡性競爭問題
四:商業道德問題
五:投資行為問題
國企不思進取,不發憤圖強,反而進而依賴其特殊地位,用歪招套取利潤,這惡性循環何時能了?
“麵粉”比“麵包”貴就是說“地價比房價還高”。敢如此,知道房價會長的。這部,聽說上海迪士尼已讓附近房產又漲了三成。習近平的“足球夢”多少億?得幾千吧?足球中介說除了梅西和朗拿度,世界上沒球員中國付不起的不敢談的,房子能不漲?
參見:
蘇寧金融研究院:
央企以其獨特的國有資本擔保、抵押物充裕等優勢,獲得了大規模的銀行低成本信貸資金。房企還可從地方政府獲得高額總地價返還款,如果地塊涉及棚戶區改造、 保障房建設等,地價返還金額可能高達80%以上。這些“地王”央企的做法,可比作新一輪央企改革中獲得卡位優勢的“毒丸計劃”,他們也有背後的苦衷,要麽 當地王,要麽出局:徹底退出房地產市場
上市房企負債率達96%創新高,搶地被指為“賭命”
華商網
中國房地產協會上周發布的《2016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上市房企在2015年表現整體強於大盤走勢。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內盈利空間受到擠壓,房企估值水平有所下滑
“哪怕再貴也要搶。”在全聯房地產商會秘書長寧高偉看來,房企這種“先占坑”的行為可以視為是用時間換空間,而解套的機會就在於房價繼續上漲,間接則造成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
這跟股民何異隻有?
都是賭。豪賭。賭習李沒轍。
我說這是直接與李克強衝突,實際也已經給習近平表了態:接著我行我素。習李“壯士斷腕”的豪言,成了哀歌,現在,說不定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