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見到有人提起“饞”字英文怎麽說?想了想,沒啥念頭。就查了查,首先是古狗的,結果如此:
就是說“gluttonous,greedy”是正解。但是憑經驗,英國人接觸不多,但覺得美國人不這麽說,腦子裏想想如果見到朋友聚餐,說“You are greedy",“I am greedy”,成了啥樣子了?You are gluttonous"好像也好不到哪兒去,還有這打油詩:
I What Your Burger Says About You
You are very gluttonous. Even if you're full, you'll still clear your plate.
You are likely a fairly picky eater. And you're secretly a little squeamish about some foods.
You are a very open eater. You like many types of tastes, and you'll eat just about anything.
You are emotional. You have a big heart, and you tend to go for comfort foods.
You have trouble making decisions quickly. Everything looks good to you... especially at a restaurant.
You are social, outgoing, and a risk taker. Among your friends, you are the first to try a new food.
You are creative, open minded, and friendly. You are interested in all types of food and new dishes.
少見。
從理論上來說,gluttonous,greedy也還真有“饞”的意思。
gluttonous:tending to eat and drink excessively; voracious
greedy:having a strong or great desire for food or drink(非首解)
其實,書麵上用在描寫狂吃上也允許,據MacMillan字典說:
Words used to describe someone's appetite - synonyms or related words
gluttonous adjective
mainly literary eating or drinking much more than you need
greedy adjective
british wanting to eat or drink more food than you need
piggy adjective
informal someone who is piggy eats too much
unquenchable adjective
so strong that it cannot be satisfied
voracious adjective
formal a voracious person or animal eats a large amount of food
someone’s eyes are bigger than their stomach
used for saying that someone has taken more food than they can eat
看來greedy屬於英國英語,而gluttonous,如其所言,書裏適當場合也許沒問題,飯桌上就不是那麽一回事兒了。然而究其意,難免有“過度”的感覺,跟“饞”後向還差那麽一點兒。
據說gluttonous來自gluttony,聖經就有,常被人誤解為放縱暴食之意,有列為“七死罪”之一的。參見:Don't tax sugar - it doesn't make you fat. Gluttony。
看來gluttonous更合適。對中國人來說,這就是正解了,如此處:饞用英語怎麽說,例句:Greedy mouth dropping saliva饞口流涎,卻讓人有忍俊不住之感。能想起來的,覺得“craving”倒是有一拚。
“craving”自然也不是在任何場合都指饞,換言之是多義詞,場合對了,大家都明白,感覺上是比gluttonous,greedy都能認可。不過搜搜,撲入眼簾的是維基的“food craving“,說是病,有點像暴食症了(參見神經性暴食症,惡性暴食症),不過這裏卻說此症狀事出有因,乃是身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之類),雖然是忍不住地有吃的欲望,確實身體本能反應,想是好事,參見:
The Food Craving Chart
(參見)教你憑感覺識別身體缺了什麽。不過主流醫學覺得這是江湖巫術。
最後見到了《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站的一篇博文,分在《文化鴻溝》專欄裏(現已中斷),寫的還很有文化,饒有趣味。
作者是老外,估計英國人,能寫出如此的中文文章,顯然有訓練,一定根基,但也沒署名,查也查不到,但通中英還是沒問題的,至少賭他英文地道、有功力。按他的說法,“饞”也無解。
他把此說成“文化鴻溝“,也是不無道理,文化不是幾個定義就能解釋的,也不是三天五日就能練成。中國文化,中國人都為之自豪,幾千年的傳統,糟粕不少,精 華更多。不是說語言這一方麵中文遠比其他語言豐富,非也,各有所長,不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估計大家都不會有任何自卑的心態。
也許饞的真無解。
BBC 英倫網 鴻岡《文化鴻溝》
我有個朋友是做炸醬麵的高手,和的麵有勁,炸的醬香味撲鼻,而事先擺上桌子吊你胃口的自製泡菜味道簡直讓人傾倒。
上次見麵她推薦給我一本梁實秋的文集。不知純屬偶然還是因為老天有眼,我隨便翻開看到的第一篇標題偏偏就是一個字:《饞》。
這篇文章化解了我多年的愧疚,因為根據梁實秋的說法,饞並非什麽罪過,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現象。
不過這位老前輩有個前提,那就是他意指的饞可不是貪吃無量,而是麵對好吃的東西才動心;他說饞追求的是食物的質,而不是量。
文中舉例談到一個老人拿到兒子送的鴨梨,吃了一半突然想到榲桲拌梨絲的美味,於是冒著風雪又出門尋榲桲,費了好大工夫才弄到手,為了解饞堪稱不辭勞苦。這怎能和簡單的貪吃相提並論?
英文無詞?
用梁實秋的話說,?上天生人,在他嘴裏安放一條舌,舌上還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
但在梁先生說來,英文裏卻就是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字來表達同一個意思,盡是些談暴飲暴食的詞:若要描繪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壯的雞腿,旁若無人地大嚼,述說這種饕餮相的詞好找。
但是要說饞的修養品味,那可就困難了。
而想到他曾翻譯莎士比亞,為莎翁的豐富文采找到許多恰如其分的漢語表述,這樣說顯然不是因為詞匯量有限。
去年去世的克萊門特·弗洛伊德(Clement Freud)是英國政客和廣播人,但更以美食家著名
Gourmet,Gourmand,Gourmandise
查查我身邊的字典,更覺得他言之有理:漢英字典把?饞?解釋為greedy 或 gluttonous,但反過來再到英漢字典裏去查這兩個單詞,我查了好幾本,裏麵解釋卻都隻說是?貪婪、貪吃,食量大?之類,?饞?在一條注釋裏也沒見到。
對於美味佳肴的欣賞、追求,在講英語的國度並非沒有。美食和喜愛美食的人可以叫gourmet,美食家可以叫gourmand,他們品嚐美食的行為可以說是gourmandise。
但如何描述饞的心理,卻好像真的是個空白,需要用幾個詞解釋才能把意思說清楚。
而且前麵這三個詞,不論究其來源,還是單詞現在的讀音,也都離不開法語。特別是最後頭那個動詞,如果你漏掉第三個字母u,意思就更多不是?吃美食?了,而按照我的《英華大詞典》,是?狼吞虎咽,拚命吃,吞食?。
其實如何理解並使用中間的那個gourmand也有學問。《牛津大字典》首先把它解釋為貪食的人,其次才解釋為欣賞美食的人,並且說明,這個源於法語的詞雖然第一個解釋已經進入英語,但後一個意思仍在過渡之中。
民以食為天
朋友借給我看的這本《梁實秋文集》是用簡化字印的,惟獨饞字還是印作?饞?,也許是因為覺得這樣寫是更形象。
分享漢堡包
別說饞,還是說餼更好吧?
我由此想到搜尋一下中文到底有多少食字旁的字。你能猜到嗎?
《新華字典》裏有60個,《現代漢語詞典》有85個,可是《漢語大字典》裏卻找到556個之多。
怪不得說民以食為天呢!
別說饞,還是說餼更好吧?
考考你
這裏精選幾個不僅我原來不認識,而且我的電腦字庫也沒找到的字,考考你看。你若已經認識,我由衷佩服。
就我而言,我想要是能把它們全都吞到肚裏,我的日常語言可以豐富一點。
食+感;食+零;食+喜;食+象;食+害;食+送;食+羞;食+氣
意思·讀音
食+感:hàn 食不飽。明沈孚中《綰春園·江祖》?詩懷應為遨遊~?。
食+零:líng 食飽。
食+喜:chì 酒食;熟食。
食+象:shǎng 午飯。
食+害:xiá 食飽。
食+送:sòng 主食外的菜肴。茅盾《脫險雜記》?白飯雖有了,~卻沒有?。
食+羞:xiū 精美的食品;進獻;恥辱。
食+氣:xì 贈送人的糧食;贈送;活的牲口;穀物飼料,給養俸祿。
其實後麵這兩個字我最後再查,居然在字庫裏還是找到了:饈、餼。
莫非再休息休息,其他的也能搜尋出來?
(鴻岡 2010年7月22日)
領教。
回複 '阿毛先生' 的評論 :
想過“mouth watering”,原來打算寫進去,好來忘了。不過有描述此時此刻,而非人的偏向之感。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真有你的,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