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官宣:懂王贏麻了,腔調定了,不用懷疑了。
大家知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能力過人,是個搞運動的神人,為白人文明嘔心瀝血,力排眾議與懂王達成協議,凍結美歐關稅戰,雖然有人說閑話,什麽歐洲百年恥辱,什麽跪舔,其實不知實情,不理解馮德萊恩識大體顧大局的良苦用心,再說了,跪舔不是她一人啊,誰不知道全世界就兩個人敢頂撞懂王,加拿大總理卡尼和中國習近平,其他 都隻是裝出一副委屈樣,該舔的還舔,都知道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上貢是責任,讓懂王他老人家樂樂,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千萬別感情用事。
全世界這種共識,是理智,美國另一份黨媒早就揭露出來了,“你們傻帽,以為懂王膿包,其實你們才是欺軟怕硬的主兒”,原因就是大家隻有敢怒而不敢言的份兒。
這篇專欄的作者叫葉偉平(Greg Ip),頭銜是“花姐日報美國經濟首座”,原在《經濟學人》工作,學經濟出身的,跟記者不一樣,他還給個道理,“大家發現美國市場和美軍無可代替,以前搭順風車搭慣了,發現現在得上貢”。這很壞,因為如果大家堅信“共同價值”,這麽說穿了大家臉往哪兒擱。
美國政府數據近日連載“關稅收入創多年新高”的喜報,確實不凡,當然對我們這樣的蟻民來說,是不是也跟著懂王享受一筆萬國朝貢的紅利,最重要,可葉偉平卻這麽說:“關稅都是美國人自己出的,”(Much of the tariff money pouring into Treasury comes out of the pockets of American companies and consumers)怎麽搞?
下麵我仔細分析一下,因為當前美國通脹指數是微升,看不出太多關稅的影響。磚家門的共識,有幾個原因,一是各國出口輕微降低了出口價,但幅度很小,沒有讓步,主要是美國自己的進口商,從零售商到工廠,承擔了,關稅基本上沒有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但這有細節上的區別。零售商在關稅前搶運,還有存貨,所以目前還用不著承受關稅,但工廠則已經付出代價,通氣(鋼鐵、鋁進口)虧損過十億就是一個例子。不論哪種情形,真是美國人自己付關稅了,懂王堅持“上貢滾滾而來”好像說不清楚。
因為這麽一來,各國“跪舔”難道不是哄懂王,欺負他人老糊塗,自己大叫冤枉,其實沒虧,反而是真正的大贏家?美國這不是自己玩自己?其實這背後有美國自己的邏輯。
美國統治階層近幾年意識到美國犯了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導致製造業外移、流失,造成國家硬實力銳減,反被反動勢力中國之類的鉗製,弄不好要亡國。這還了得,所以“重塑美國雄威運動”(MGGA)成了美國最主要的運動,核心其實就是重塑美國製造業。千萬別以為“重塑美國”隻是極端民族份子的指導精神,美國左派(叫“liberals”)也在搞“重塑美國”運動,招牌不一樣,目標是一致的。那如何重塑美國製造業?大家一看,哇,美國人不僅僅啥都不會,而且還啥都不願意做,這麽累,還得懂點數學,還不如吃救濟。那怎麽辦?關稅就是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迫使美國漲價,人為的自己強迫自己找出路,隻有這樣大家才會在美國建工廠搞生產,“你們得學會吃苦”,關稅戰迫使附庸國朝貢的另一部分“投資”,也是這項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怎麽看出“各國出口輕微降低了出口價,但幅度很小”?查一查,還不那麽簡單。我就不自己列舉數據了,引用一下一位搞國際貿易的經濟學家(Richard Baldwin)的圖:
碰巧美國政府收集進口到岸價數據(按美元結算),不加關稅,這樣就可以比較各國出口價有什麽變化。2月關稅開始出籠(4月正式推行)之後到今天,進口價非常輕微上升一點點,表麵上看各國不但沒有降價,反而頂住了(美國企業)壓力,可這段期間美元卻貶值不少,各國出口報價按美元報,換算到自己的貨幣,就虧了。換言之,各國承擔了一部分關稅,但大頭還是美國自己出。
你再挖挖,發現隻有中國最壞,這段期間人民幣沒有欺負美元乘勝追擊,反而貶值,貶值不多,但還是貶了,這麽說來,隻有中國是真的徹底頂住,不降價,跟美國叫陣【1】。
那麽這場關稅戰怎麽打?據統計,中國產業鏈的巨大優勢,使其(綜合)製造成本還低於越南等國,如果懂王和大大達成“世紀協議”,中國關稅低於30%,那麽這真是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致命打擊,因為那樣製造業反而要回流(中國)。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形?美國戰略家大罵懂王無能,不分敵友,對全世界發動關稅戰,實際上他們忽視了關稅戰的政治意義,我在上麵解釋了,重塑製造業無法隻對中國動用關稅,因為那樣製造業頂多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不會回流到美國,隻有釜底抽薪,才能成就偉業,沒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達成“世紀協議”的可能性有多大?確實不能肯定,但從美國反華陣營態度來看,可能性遠高於“零”,他們發現各國跪舔懂王,懂王卻“跪舔”大大,很不爽,因為這是投降的征兆。你得問為什麽?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稀土出口管製是個轉折點,估計將此吹上天的不少,這大致是對的,這裏說說我覺得中國政府是會怎麽和美國談的。
稀土最關鍵的作用,是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對等出口管製”的機會,中國在前幾輪談判中已經把“稀土是(軍民)兩用材料,中國有權管製”這麽一個決定攤在桌子上,不是商量,而是告知,美國愛做什麽做什麽,中國照樣管製,和美國的管製對等,關稅、技術禁運、軍工、售台武器都屬於管製,你禁什麽我禁什麽,你放什麽我放什麽,比如關稅太高,好,你有權,我就限製汽車產業稀土磁鐵出口,如果你對台軍售,那我就把任何兩用產業都放在稀土禁運之列。換言之,理論上中國也可能逼美國就範。
當然實際上這種極端情形不會發生,政治上不可能,但這也解釋了為什麽懂王一直硬不起來,上麵提到,很多為正義奮鬥的人很不解,美國這麽厲害,為什麽不死挺到底?最近有不少報道,說當4月中國開始凍結稀土出口時,懂王他老人家的電話鬧翻了,所有老大都哭訴“開不了鍋了”,懂王作為國家元首,不能靠鬥嘴皮辦事,他這是務實。這種壓力都到了什麽程度了?最近賴清德又以“訪問美洲盟友”借口“順路美國”,好跟大家聯絡感情,懂王欽定拒絕賴入境,據內幕【2】透露,美國官員說:“沒法子,中國稀土太狠,不得不韜光養晦一下。”沒錯,美國人真地說韜光養晦這個詞。
美中這次談了三次,都沒定下來,我們都是猜,但很可能是中國定下一套策略,給美國攤牌,美國不知道如何對應的結果。如果說中國有什麽優越性,那就是中國上上下下已經接受了關稅戰、技術管製這麽一個現實,代價已經付出去了,大家反而能一心一意去爭取最大的利益。
這一場博弈,美國成就了中國,反而使中國更強大。如果你回顧一下近期曆史,這次大分離源於懂王首任,是美國曆史上一個(小)裏程碑,美國統治階層往往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懂王沒包袱,說斷就斷,被美國新一代當權者視為乾坤一擊,不世之功,隻是當時美國國力已衰,無人能某,結果具體政策雜亂無章,乾坤一擊成了虛架子,之後人算不如天算,冠疫俄烏衝突加起來又給了中國6年,是謂“百年不遇大變局”。在拜登當政時,美國實力不足得到充分的體現,但拜登繼承了懂王的核心政策,就是顛覆美國自己的世界秩序,重新洗牌,“不再被反動勢力中國所利用”,卻發現力不從心,他的策略基礎是“聯盟”,就是“打不過你我難道還不能拉幫結夥一塊兒揍你”,然而這卻與處理美國國內矛盾相衝突,因為拜登發現還得“重塑美國雄威”,於是搞了個詭計,本質上“蒙盟友”,犧牲盟友(如民主峰會),不瞞你說幾乎成了。當然曆史最殘酷,沒有僥幸的,拜登當局的“總設計師”,國安委主任沙利文看上去很嚇人,一代精英,實際上卻標準誌大才疏的混子,他的策略,建立在好幾個條件都(=同時)發展成對美國有利才能有效,不但如此,他對局勢的判斷,尤其是美中實力的對比,有致命的誤判【3】。從這個角度來看,拜登是在搞一場豪賭,加沙大屠殺發生後,整個策略完全崩潰。一直到今天,你可以目睹整個美國決策階層真是找不到一個戰略家。
其實這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既是過去三屆政府的策略都不那麽失敗,重建美國製造業還是一句空話,不可能,以後有機會在說說。這一點,美國不少人心知肚明,這是為什麽很多美國人巴不得打一場世界大戰,真的世界大戰,這從新洗牌就容易多了,反過來,對中國來說,和平比什麽都重要。
今天看上去美國還是很威風,中國對全世界事件都無能為力(俄烏衝突、以伊衝突、加沙),但美國有什麽政策真是對自己有利的?是重塑美國雄威,還是自己玩死自己?
【注記/資料】
【1】當然數據是複合的,不能100%換算。
【3】參見為拜登當局外交政策歌功頌德的一書:Alexander Ward《The Internationalists》。
美國這麽做,嚴重地侵犯了其他國家的主權 -- 可悲大部分國家都跪了。也是一種無奈,不能沒有美元呀。可惜,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挑頭聯合時間其他國家,來抗衡美國這種霸道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