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工商學智庫”(MBA智庫百科)。
第一產業(Primary Industry)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三次產業的劃分規定,第一產業指農業(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首先把國民經濟劃分為三次產業的是新西蘭經濟學家費希爾(A.B.Fischer)和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C.G.Clark)。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學界普遍采用了這種劃分方法。
第一工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一個門類即A類,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以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共計5大類;采礦業和製鹽業歸入第二產業。
| 三次產業分類 | 中國大陸《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 ||
| 類別 | 類別、名稱及代碼 | ||
| 門類 | 大類 | 類別、名稱 | |
| 第一產業 | A | 農、林、牧、漁業 | |
| 1 | 農業 | ||
| 2 | 林業 | ||
| 3 | 畜牧業 | ||
| 4 | 漁業 | ||
| 5 | 農、林、牧、漁服務業 | ||
第二產業(Secondary Industry)
中國的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將通常屬於第一產業的采礦業和製鹽業歸入第二產業,分為4個門類即B類、C類、D類和E類共計45個大類;其中B類分為6個大類,C類屬於傳統產業分為32個大類,D類3個大類,E類4個大類。
| 產業|三次產業分類 | 中國大陸《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 ||
| 類別 | 類別、名稱及代碼 | ||
| 門類 | 大類 | 類別、名稱 | |
| 第二產業 |
B |
采礦業 | |
| 6 |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 ||
| 7 |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 ||
| 8 |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 ||
| 9 |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 ||
| 10 | 非金屬礦采選業 | ||
| 11 | 其他采礦業 | ||
|
C |
製造業 |
||
| 12 | |||
| 13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
| 14 | 食品製造業 | ||
| 15 | 飲料製造業 | ||
| 15 | 煙草製品業 | ||
| 17 | 紡織業 | ||
| 18 | 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 ||
| 19 | 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 ||
| 20 |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 ||
| 21 | 家具製造業 | ||
| 22 | 造紙及紙製品業 | ||
| 23 | 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複製 | ||
| 24 | 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 ||
| 25 |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 ||
| 26 | 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 ||
| 27 | 醫藥製造業 | ||
| 28 | 化學纖維製造業 | ||
| 29 | 橡膠製品業 | ||
| 30 | 塑料製品業 | ||
| 31 |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 ||
| 32 |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
| 33 |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
| 34 | 金屬製品業 | ||
| 35 | 通用設備製造業 | ||
| 36 | 專用設備製造業 | ||
| 37 | 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 ||
| 38 | - | ||
| 39 |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 ||
| 40 |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 ||
| 41 | 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 ||
| 42 | 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 ||
| 43 | 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 ||
|
D |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
| 44 |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 ||
| 45 |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 ||
| 46 |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
|
E |
建築業 |
||
| 47 |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 | ||
| 48 | 建築安裝業 | ||
| 49 | 建築裝飾業 | ||
| 50 | 其他建築業 | ||
第三產業(Tertiary Industry)
中國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分為15個門類即自F類到T類計48個大類,為分類最多的產業。
| 三次產 業分類 |
中國大陸《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 | ||
|---|---|---|---|
| 類別 | 類別、名稱及代碼 | ||
| 門類 | 大類 | 類別、名稱 | |
| 第 三 產 業 |
F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
| 51 | 鐵路運輸業 | ||
| 52 | 道路運輸業 | ||
| 53 | 城市公共交通業 | ||
| 54 | 水上運輸業 | ||
| 55 | 航空運輸業 | ||
| 56 | 管道運輸業 | ||
| 57 | 裝卸搬運和其他運輸服務業 | ||
| 58 | 倉儲業 | ||
| 59 | 郵政業 | ||
| G |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 ||
| 60 | 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 | ||
| 61 | 計算機服務業 | ||
| 62 | 軟件業 | ||
| H | 批發和零售業 | ||
| 63 | 批發業 | ||
| 65 | 零售業 | ||
| I | 住宿和餐飲業 | ||
| 66 | 住宿業 | ||
| 67 | 餐飲業 | ||
| J | 金融業 | ||
| 68 | 銀行業 | ||
| 69 | 證券業 | ||
| 70 | 保險業 | ||
| 71 | 其他金融活動 | ||
| K | 房地產業 | ||
| 72 | 房地產業 | ||
| L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
| 73 | 租賃業 | ||
| 74 | 商務服務業 | ||
| M |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
| 75 | 研究與試驗發展 | ||
| 76 | 專業技術服務業 | ||
| 77 | 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 ||
| 78 | 地質勘查業 | ||
| N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
| 79 | 水利管理業 | ||
| 80 | 環境管理業 | ||
| 81 | 公共設施管理業 | ||
| O |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
| 82 | 居民服務業 | ||
| 83 | 其他服務業 | ||
| P | 教育 | ||
| 84 | 教育 | ||
| Q |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
| 85 | 衛生 | ||
| 86 | 社會保障業 | ||
| 87 | 社會福利業 | ||
| R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
| 88 | 新聞出版業 | ||
| 89 | 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 | ||
| 90 | 文化藝術業 | ||
| 91 | 體育 | ||
| 92 | 娛樂業 | ||
| S |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
| 93 | 中國共產黨機關 | ||
| 94 | 國家機構 | ||
| 95 | 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 | ||
| 96 | 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和宗教組織 | ||
| 97 | 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 ||
| T | 國際組織 | ||
| 98 | 國際組織 | ||
第四產業(Quaternary sector of industry)
【新分類,沒有政府標準】
第四產業是資本主義國家中對產業結構的一種劃分。所謂“第四”,並非是第一、二、三產業的順序排列,而是與第二產業密切相關“四”表示“二”的乘方,是第二產業中需要高度腦力勞動的部門。日本學者認為,第四產業是一個最重要的產業群,主要生產、加工信息知識並進行服務。可分為信息產業、知識產業、情緒產業、倫理產業4類。它主要包括設計和生產電子計算機軟件、應用微電腦、光纖、激光、遺傳工程等新技術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