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企改革在忽悠?

(2015-01-27 07:38:24) 下一個

中國國企有一大堆問題,主要的是:

【1】壟斷
這是很自然的,尤其是2007-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後,中國覺得危機重重,溫家寶依靠國企來帶動經濟是個捷徑,為此,國家對國企的特殊地位更加倚重,壟斷是必然的。當時覺得別無他法,現在看來並非良策。
國企壟斷除了行業裏的壟斷,還有資源上的壟斷,從原材料和資金到環境和政策,應急可以,但這麽一來,資源集聚一身,別人就沒有機會了。

【2】腐敗
國家特殊地位,腐敗是自然而然的結果。習近平近來對國企腐敗也嚴打,無疑大大減緩腐敗的程度,但隻要其地位不變,腐敗是難以根除的。
腐敗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個人、團體貪汙,容易察覺。另一種是機構性(institutional)的腐敗,其現象體現在【1】壟斷裏提到的一係列問題,這較難處理,每個國家程度不一樣,中西方(比如法國)都有這個這個問題。

【3】利益分配
中國國家百姓不分家,這事兒較複雜。你說國家屬於老百姓,說是那麽說,但是實際上國家的利益、權力跑到了官僚基層裏了,行不通。
目前國企國家擁有,利益分配自然國家官僚說了算。一個國家靠”明主真君“是不明智的,遲早會出問題,而且就中國而言,政府集資的方式很多,用不著還要霸占著國企的利潤。

【4】企業效益
國企機製龐大,策略較滯慢,變化不能靈活,而且由於政府管製嚴,決策未必以回報為主,影響企業效益。問題是,這往往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對國家發展反而成了一個負擔。

中國國企還擔當著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直接執行國家的策略。舉個例子吧,如高鐵、資源(石油等)。如果利潤是企業做決定的唯一因素,它們未必投資高鐵。像今天油價暴跌,企業也不會投資能源。是個問題。我覺得中國政府目前對政策資金(主要是銀行)的控製,應當對移到企業投資方向有決定性的影響。說出口吧,利潤低,大家還是做。所以,有辦法。

所以國企改革,關鍵是企業擁有權。擁有權決定了,企業的方式就定了,發展方向則為企業的股東尋利,換句話說,市場機製。然而國企改革,不是簡簡單單的股份自由化,比如上市,因為那難免被大亨財團搶了,說不定外資給奪了。有什麽法子呢?

一個想法是政府將其控股權轉讓到一個機構,附屬於國家的社保(退休、殘廢)和醫保基金,但政府必須絕對放權,不能幹預其運算,利益完全上交用於社保醫保。這有兩個根本好處。

一是資產完全屬於人民,二是利潤成為社保醫保的重大資金來源,對增加社會穩定性有莫大的好處。不是說這是唯一的途徑,但類似的想法得多多探討。

不過近日讀到一篇報道,覺得這國企改革整個在忽悠。

國資改革基金擬擔綱國企改革
【老土,不知道擔綱是什麽意思,查了一下。
“擔綱”:在藝術表演或體育比賽中擔任主角或主力,泛指在工作中承擔重任:這部影片由著名演員~|設計方案由享有盛譽的建築師~

文中舉了一些例子,比如廣東恒健投資控股,無疑是廣東省政府的控股基金(這裏說出腸子了:“作為廣東省屬國有資產運作平台”)。

將擁有權從國企轉到國家直接控製的國有資產運作平台而不提其它改革,整個不是改革。

希望這是探討的一個開始,不是文裏說的“共識”。


參見:2014總產值增長率下降是好事

【後記】
2015.01.28(中國證券)近十項國企改革方案有望率先出台 多數提至春節前
“表態的較多,有含金量的相對較少。”
“員工持股先試點後推開”
“底線紅線:底線就是堅持基本經濟製度,紅線就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員工持股,上了交易所,怎能再保證不流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