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裏

觀察內心,觀察世界
正文

王岐山的神隱與老王的神侃--------二傻亂彈

(2016-06-26 10:37:45) 下一個

 

舉凡王岐山幾月不見,則必有傳言老王一定是去辦案,辦大案了。按王的身份王的階位,想必無論如何預測都有它的合理性,隻是一神隱就是要辦案,這未免過於簡單過於八卦,也許他感冒打點滴胃疼熬中藥也不一定,就算你蒙對了他確實在辦案,也類似價低量大隨處可見所謂暗黑料理中的一點偶然。

他能不能幹點別的什麽呢?

老王以神侃起家。神侃當然是天上地下朝政百姓而無所不包。延安插隊,西大學習,陝西博物館講解,書記處農研室,這算是開侃階段,也是務虛階段。從88年到中農信03年返回北京,期間經曆中農信,建行,央行,廣東,海南,這期間,職務不低擔子不輕,雖有大量的經濟實務要處理,似乎舉重若輕,因此也就一如既往的侃,中農信總裁辦公室建行行長辦公室當年就是神仙往來的好去處。國務院副總理位置上,主抓對美貿易對美交往,鋒利中不乏幽默,趣事頗多。一言以蔽之,也還是一個能侃。

侃,有高低之分有虛實之分,能侃的人我們不要見的太多,僅僅清議他走不到今天。虛實結合坐言起行,霹靂手段整頓廣東金融,冷靜措施麵對北京非典,曆史上有太多隻擅清議的弄臣庸吏,以王的曆史實踐而言,似乎算是例外。

有兩個階段他無虛可侃,一個是北京市長任上,再就是今天。

回國數月,最大的感受是社會思潮的多元。其中,尤以人們對社會道德整體衰敗的無力對反腐向何處去的懷疑最為深刻。就醫難就學難養老難,環境問題食品問題法製問題,這一係列社會問題方方麵麵最終指向公平問題。跳樓跳河固然極端,但它仍然不構成反腐的阻力,阻力看似政令不出中南海,看似慵懶不作為,但它折射出的是執政黨內部的人心怨氣,這才是反腐難以深入的最大阻力。解決公平問題解挽救社會道德整體衰敗,首先要從共產黨內部做起,對內這是反腐的邏輯起點,對外是爭得軟實力的話語前提。但反腐僅僅是削弱了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心生怨氣還是另有它因,這是老王要時刻麵對要急需解決的的實實在在的大問題,這關係到反腐的成敗,因此說他無虛可侃。

苦大仇深者可以宣揚共黨大麵積腐敗無可救藥,共黨也可以醍醐自醒腐敗觸目驚心不反則亡黨亡國,但造成腐敗的原因是什麽?是製度的是人性的,是文化傳統(也許不乏惡俗)還是政策措施曆史實踐?當年沒人買股票的時候,你們鼓動說這是為改革開放做貢獻黨員幹部借錢也要買;停薪留職被譽為減負;不停薪兼職被美其名曰“組織讓你多挑擔子”;逢年過節接受購物卡從中央機關到偏遠鄉鎮無一例外;研究經費節約部分自行處置審計署審計局認為可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如今全變了,全成了問題,上麵雖說重點抓“十八大以後頂風違紀的”,但到了各級紀檢卻完全是另一副模樣。

反腐對社會震蕩的效應逐漸減弱,原因是多方麵的。在腐敗分子判刑投牢百姓額首稱慶的同時,社會風氣變得更好了嗎?是的,比起過去的趾高氣揚,今天那些曾經手握權柄的人多少有些收斂,這讓人們看到“權力關進籠子裏”帶給人們的些許溫順,欣慰之餘百姓們新的恐慌卻又不期而至-----慵懶。這不由得讓我們大膽質疑溫順背後可能的虛偽---慵懶才是他們內心抵抗的真實寫照?

從古至今,中國執政集團網羅各界精英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無出其右,即使你對中共有再多的不滿,但你必須承認,今天中國的8000萬黨員是使這個國家得以高速運轉的最強大的部分,兢兢業業幹事的人是絕大多數。黨員8000萬,黨員親屬X4至少3億2000萬,你可以認為他們是利益集團甚至是腐敗集團,但你不能認為他們是“烏合之眾”,他們一樣擁有翻天覆地的力量。

如今有權的沒權的幹過壞事沒幹過壞事的,不能說個個都灰溜溜的,但要找出幾個心清氣順像模像樣的人實在也不易。這樣的結局顯然是執政集團和王岐山沒有想到的。崎嶇,不僅是國家的感受,更是個人的感受。這麽巨大的群體,這樣落寞的心態,執政者能不顧及?

顯然老王在補救,同學會可以參加婚禮可以參加了,不涉及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買股票可以經商了,甚至高爾夫也不是貴族運動了,中紀委重申紀委定位,審查要從黨章入手,決不模仿公檢法,要多拉衣袖多扯耳朵,把力量放在事前的監督。事實上,中紀委3天兩頭發文就政策問題進行糾正,這隻能說明一件事兒,理論準備不足,政策出台倉促。

腐敗的代價是對信仰與法律的雙重背叛。但重建信仰一定不在今天,相信經過曆史的變革對泛道德的拋棄,中共提出的任何重值、建構都比今天會更有力,今天的中國,黨內外的共識毫無疑問是必須回到製度。由此給我們也給老王帶來的問題是:建立一種具有強大製衡力的製度讓他們心服口服的製度離我們有多遠?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反腐實踐事實上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到底有多難?

一個能從晚上侃到天亮的老王,每每神隱一定是去辦案辦大案了嗎?能侃的人,就像你生活中認識的某人,侃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但這些日子的老王肯定是沒工夫虛聊神侃,反腐不暢是國人有意無意對他投下的不信任票,老王壓力空前。

可以預測的是,一個學曆史的老王,應該有能力承認政策選擇的曆史背景,承認時代的相對性人性的複雜性,一個有勇氣推薦《舊製度與大革命》的老王,應不缺少曆史的縱深感和寬闊的中西視野,反腐和反腐帶來的困惑,迫使他頂層設計迫使他拿出他喜歡說的所謂“幹貨”,但首先他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確認,因此他的神隱未必是辦案,也許茶飯不香正在某地苦苦大侃。

好了,果如此,那就不打擾您,但願您和您的一眾侃友千萬甭瞎侃。

 

 

 

無聊齋
2016-06-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