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裏

觀察內心,觀察世界
正文

日本對中國最真切的恐懼究竟是什麽?

(2017-01-16 10:57:56) 下一個

有學者認為,日本人對中國的認識有“三感”:對中國的快速發展有不快感,對中國看不起有優越感,對中國的綜合力量提升有恐懼感①。類似這樣的議論洋洋灑灑我們見了很多,對中國的所謂恐懼感,專家學者展開的維度一般也隻在兩國經濟態勢發生逆轉,東海南海形勢發燙日本擔心所謂南海航線被切斷這兩個維度,甚至日本對中國之所以恐懼的理由也遠離中日兩國完全不同的體製和意識形態②。其他更深更遠的分析不僅學者中少見,即便中國官方近年也少有更多的表達。

20世紀90年代日本的經濟規模為中國的8倍,2005年亦即安倍初任首相時日本的GDP5.2萬億,中國2.5萬億,2016年中國的GDP已經穩超12萬億,而日本的經濟GDP反倒縮減為4.4萬億。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經濟規模可能要相當於日本的8倍,這幾乎是19世紀70年代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中日之間綜合經濟力量的對比,這當然對兩國關係造 成“顛覆性”震撼,也可能由此引發日本的恐懼一一比如往後三十年的某年某月狠狠的報複日本一把也不足為奇③。

2012年釣魚島事件和2015年逐漸緊張的南海形勢讓東海南海成為了中日爭執的焦點一一一事實上,不僅東海南海,安倍追著中國其實是在任何有中國利益的地方和我們對著幹。由此甚至被日本國內形容日本外交的本質是“焦慮外交也可以說是中國外交“,這樣說來日本真有恐懼感也不為過。

日本90%戰略資源的運輸經過台灣海峽是常識,就理論而言,我們無法設想如果台灣回歸、南海受到中方全麵掌控,那麽一旦真的動刀動槍,中日兩國的軍隊會走到哪裏。監控台灣海峽,監控南海海域也許是中國國家的戰略想定,但如果不是日本率先打響,我認定中國軍事戰略的安全預設不會有血洗日本或者切斷南海航道的愚蠢。

那麽真相究竟是什麽?日本人真實的現實恐懼究竟在哪裏?

基辛格說〝日本戰後的姿態經常被描述為一種新的和平主義,而實情卻複雜得多。日本人的野心是由來已久的,沒有一個戰略家真正讀懂了日本人的野心④“國際政治走到今天,基辛格讀不懂日本人的野心,那我們就更不懂。然而有幸或者不幸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從曆史和現實的交匯點揭示日本人真正的關切從而對他們的恐懼給出合理的解釋。

回顧曆史,無論中日建交與否無論中日友好與否,台灣問題曆來是中日之間最具價值的問題。吊詭的是,自釣魚島事件以來,無論中日纏鬥有多熾熱,中日雙方似乎都擺出了就事論事不做延伸的姿態,有意無意的以現實中的東海南海問題淡化甚至是遮蔽日本對台灣的覬覦。如果說這種戰略模糊包含著別樣的意味,如果不是雙方對武統台灣諱莫如深,我實在想不出還能是什麽?客觀地說,比起美國,日本才更加牽掛台灣,比起曆史問題,台灣問題才是中日問題的關鍵。如果我們不能透徹地理解台灣對日本的意義,不能理解戰後七十年間中方領導人反複警示日本不能插手台灣的意義,那麽我們對日本之所以恐懼就難以給出合乎現實的理由,也就不可能真正擊破日本人的心魔。

戰前自不贅言,戰後七十多年來,日本對台灣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影響亦不必贅言, 日本右翼與台獨分子勾肩搭背從不避嫌更不必贅言,但以下問題具有指標意義,我們必須有清醒認識:

一一被視為日本現代文明之父實為軍國主義之父的福澤諭吉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公開挑明“台灣被中國掌握,猶如在我榻邊之鼾聲″,將令日本寢食難安。⑤1959年7月,日本首相岸信介稱中國若統治台灣“將成為對日本國家安全的重大威脅”⑥。

一一在涉及中日建交的《中日聯合聲明》中對台灣的表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但1972年以來,日本官學兩界更多的在強調〝理解和尊重”中國的對台立場,而故意忽略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這就是日本右翼包括眾多日本政客內心認定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法理基礎⑦。1998年11月江澤民訪日期間,日本首相小淵惠三拒絕就“新三不”(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表態⑧。

一一自1998年至2014年,日美多次修改所謂《日美防務合作指針》,該指針逐漸明確將台灣海峽列為日美防衛合作內容。1997年8月17日,官房長官梶山靜六對於日本政府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南中所謂的“周邊事態”明確表示“周邊事態包含兩岸紛爭”⑨。

——日本與那國島距台灣花蓮縣110公裏,福建泉州距台灣澎湖140公裏。

 

施琅在送康熙的奏疏中斷言:台灣“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圉。”美國前任駐華大使李潔明說,台灣是“中國瓶子的瓶塞”, 麥克阿瑟稱台灣為〝不沉的航空母艦〞⑩。台灣對中華民族的意義無論說多少也不為過,兩岸分裂是中華之殤,台灣回歸, 台灣必成日本之痛。從曆史的角度觀察,要想得到日本人的尊重縱有八倍十倍於日本的GDP未必管用,然而台灣回歸之日,必是日本悲哀之時。

恐懼是一種想象,對於狂妄的日本右翼丶猖獗的日本軍國主義,隻有讓恐懼成為常態才可寄望中日友好成為實實在在的事, 一切的一切,真的有待於這個寶島的回歸。

 

 

無聊齋

2017-01-16

 

 

①參見馮昭奎:《中日博弈的曆史考 察》,《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第1期,第85頁。

②參見趙全,我,勝《日本外交研究與中日關係-海內外華人 學者的視角》

③參見張蘊嶺:《多視角下的中日關係》 《日本學刊》2016年第2016一2期

④參見基辛格 《世界秩序》

⑤參見福澤諭吉《台灣論說一》,《台灣風物》1991年3月第41卷,第一期,第88頁

⑥⑦⑧⑨參見維基百科,《台日關係史》,《中日關係》

⑩參見張茵《台灣:西太平洋的咽喉》 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第04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