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選舉,華人投票率低的問題總被提起。如何提高華人的投票率,也成為華人社區參政議政的頭等大事。
相比猶太裔、印度裔、穆斯林等其他少數群體,華人投票率則低得更為明顯,大概不足他們一半的水平,80%以上對40%以下。如從整體投票質量和影響力而言,則相差更遠。關於投票質量問題,我專門研究過猶太裔,可見之前的文章。
華人投票率低的原因有多種,但歸結起來,最主要的還是這三種:
第一,華人新老移民大都沒經曆過投票選舉文化,對這套選舉機製都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認知。這個原因可以解釋印度裔群體的高投票率,但是無法解釋來自很多沒有選舉文化國家的穆斯林群體。
第二,華人一直沒有能把大家凝聚起來的信仰組織或社團組織,甚至這些社團組織本身對參政議政就敬而遠之。選舉這種文化,看似一個個的個體投票,但本質上都是一個個的組織行為。華人隻有個體,並無組織。這方麵在三年前,我曾寫過專門的分析文章,可參見之前的文章。
這個原因可以解釋所有高投票率的少數群體。這兩年,溫哥華有不少朋友在推動華人積極參政議政特別是投票事宜。每逢討論如何去做的時候,我總是把穆斯林群體的一個網站(www.canadianmuslimvote.ca)推薦給大家仔細研究,如果能照搬照抄達到同樣的水平,那就是相當大的進步。
第三,華人個體乃至族群的利益還沒有和選舉政治建立起一定的關聯關係,也就是華人整體還處於相對邊緣的社會層麵。目前加拿大華人群體中,還是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來的新移民為主(約110萬),其中很多新移民都沒有融入到社會中去,也就是還沒有紮下根來。
盡管相對於華人先僑、老移民而言,華人新移民群體(也包括華裔後代)的職業發展路徑變寬,但是現階段,華人所做的生意還是以服務性小生意為主,與政黨、政府或政策都關聯不大;華人所從事的工作也還以各類企業中的技術崗位為主(很少在工會體係裏),而在政府或公共機構(如教育、衛生等)裏工作的比例更是很低;等等,使得華人群體平常很少接觸政治和關注政治的變化,也看不到自身利益與政治的關聯性,所以就不會有動力去投票了。
選舉和投票的本質還是各種利益的爭奪。如果華人群體隻是滿足現狀,覺得自身利益和選舉政治沒啥關係,也不想通過參與政治(分蛋糕)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那就很難有參與選舉的熱情和動力,即便被偶爾調動起來,也是難以持續的。而沒有持久性也就不會帶來利益。對此,華人還有一個問題,個人或族群可能都沒有找到自身的利益點,也就沒有相應的政治訴求和投票方向。
對這個道理,想必猶太裔和印度裔是最為明白的,也是借助參與各級政治獲益最大的。其他群體,如穆斯林、大麻黨、LGBTQ群體等(也包括不斷覺醒的原住民),也一定都很懂這個道理。隻要看看每次和每級選舉,這些群體都在做什麽就能參悟個大概。
以上三個原因,都是限製華人參政議政的門檻,但最大的檻還是第三個。隻有大部分華人紮下根來,自己的利益和加拿大本地關聯起來,那時才會身不由己、積極主動地去參政議政。而如何從族群角度考慮投票問題和提高投票質量,那是後話,估計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形成共識,也需要上麵第二方麵能大為改觀才行。
上周四晚上,“溫哥華幸福家庭群”舉辦“溫村鏗鏘眾人行:加國華人發展與今年聯邦大選”主題分享活動,但時間所限,有些話題沒能深入展開,故再寫幾篇文章探討一下,供參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