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開博(同樣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寫北美教育、投資、文化、管理等方麵的文章,借文會友,並希望能助人助己。現同時在文學城開博,希望能得到這裏新朋友的關愛和支持!謝謝!歡迎來溫哥華!
個人資料
正文

葉落如歸根,哪裏是去處?東南亞之行隨感。

(2024-01-29 15:35:50) 下一個

去年11月23號至12月12日,去東南亞旅行3周。如果要給這次旅行確定個主題,那可能是:對於像我這樣的移民北美的第一代大陸移民,如果將來要葉落歸根或者歸鄉養老,那麽哪裏會是比較理想的歸宿呢?

我們這些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趕上恢複高考、社會巨變的大時代,即便是在國內打拚,不少人也都從原來出生、長大的小地方來到了大城市讀書、工作和生活,星移鬥轉間完成了人生一次或幾次的移居。

這一大波人又恰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的留學移民潮,其中的一些人又或早或晚選擇去了美國、澳洲、歐洲、加拿大等地,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移民生活。

現在,無論在哪,這批人都正向退休靠攏,在盤算自己的晚年生活。而其中的一個問題是:晚年要生活在哪裏?如果葉落歸根,我們的根又在哪裏?

葉落歸根,這個“根”更多是指出生和成長的那個地方,或者說是在記憶深處、骨子裏麵最懷戀的那份東西(熟悉的文化和鄉情)。如果是在國內,晚年想生活在哪,可能都不是一件難事;但是移居國外,想回去養老並不容易。

如果當年生活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或者還不錯的二線城市,那麽回去的感覺可能還好,但如果是從那些欠發達的小地方走出來,那麽回去不僅很難找到心中那份依戀,而且那種生活已遠非自己的身心需求了。

那是真的回不去了!那是否還有其它地方能替代身心的“根”呢?像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地就往往成了這種替代性的考慮。

  • 關於新加坡

上一次去新加坡是在2020年的1月,一晃快4年過去了。那次還同時去了香港,並特別比較了兩地的發展走勢和背後的社會政治等問題。新加坡正如上次去看時預想的那樣,這幾年飛速發展,令人歎為觀止。

這次去的一個明顯感覺是物價高了不少,這可能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選擇去新加坡的富人越來越多了。據新加坡政府統計,2023年新增外來人口超過30萬人,這裏麵中國人就占了相當的比例。為了限製房價過快增長,新加坡在2023年4月把外國人購房稅從30%提高60%,從這個全球最高的購房稅不難看出新加坡火到什麽程度了。

展望新加坡未來5-10年的發展,不難做出預判,新加坡將繼續收益於世界地緣政治的衝突,全球尤其是亞洲的資本和財富將繼續大幅流入新加坡,讓新加坡逐漸穩居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更長遠地看,新加坡能否長期領跑亞洲還是個問號。

因為新加坡的過於狹小和氣候濕熱,所以從新加坡移民到歐美國家的鮮少有再移民回去的,同樣在北美的大陸移民也不太可能去新加坡尋根養老。新加坡這個地方,待久了想離開,離開了就很難再回去;因為來新加坡,似乎更多的是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這裏的生活味並沒有那麽足。

關於台灣

上一次也是第一次去台灣是在2013年的3月,十年有餘了。第一次去台灣,主要在台北附近逛逛,對台灣和台北好感有加。這一次落地台北,覺得這10年來沒啥大的變化。其實,在很多人眼裏,台北至少有30年沒啥變化啦,因為從城市本身的建設和外貌來說,台北想有大的變化也不太可能的。

當然,台灣或者台北這10年也有變化的。尤其是在全球動蕩、三年疫情和世界新格局形成過程中,台灣能很好地保持平穩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台灣這10年人均GDP增長了50%,這在全球看都是名列前茅的,而2022年台灣人均GDP已經超過了日本和韓國,成為東亞第一。

台灣這10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半導體產業的厚積薄發。台積電已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公司。在台灣走走,總能聽到台灣人對台積電的讚許;而台積電到哪裏建廠,都能帶動當地的房價大漲。台灣股市在2023年收漲26%,成為亞洲最強股市。

上一次隻是逛了台北都市圈,這一次把台灣剩下的幾個主要城市,像台中、台南、高雄等地都逛了。在台灣旅行很方便,坐高鐵或火車就可以通達這幾個主要城市。

這幾個城市裏,據說台中發展勢頭最好,也是這幾年台灣人最想移居的城市。不過在我看來,高雄建得更好,更願意駐足停留,可能這和我個人更喜歡港口城市有關吧。

這次還特意去了台灣日月潭。這雖然冠稱台灣第一旅遊景點,但如果從溫哥華過去旅行,相比加拿大眾多的山川湖泊,這日月潭的美景屬實算不上什麽,隻是被中學課本忽悠得今生必須得去一趟呀。

我這一次去台灣的感覺沒有上一次好,最主要就是台北的摩托車太多了(其它城市也很多),噪聲大汙染多,我很奇怪這些燃油摩托車為何沒改成電動摩托車。上一次沒有特別在意這個問題,這一次卻感覺很不舒服。這也許是台北相比新加坡、香港,在城市治理方麵最大的不足吧。

去台灣一定要去逛夜市的,台北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和高雄六和夜市等等都是聲名遠揚的,而確實值得去大快朵頤的。

在台灣,無論走在哪,煙火氣、生活味都是最為充足的,而正是這種鄉情鄉味才是遊子最為懷念的,所以常聽說在美國、加拿大的台灣人會葉落歸根,返鄉養老,這多少與此有關,當然台灣的養老條件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對於大陸移民來說,除非有特殊的關聯,否則隻能常去轉轉,想去養老是很不現實的。

台灣的未來既清晰又模糊,因為兩岸關係就像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總是從根本上製約和影響台灣的長遠發展。但這一點台灣人或許從骨子裏早就習以為常了。另外一個負麵的影響還是台灣的人口和台灣的年輕人狀態,在我這次去的幾個地方,台灣年輕人戴口罩的比例是最高的(平均在30%多)。

  • 關於香港

上一次去香港是2020年的1月。那時香港剛經曆反送中一年的激烈對抗,後來又是國安法落地和三年的疫情,現在的香港看上去已經是很平靜、很安穩了。我不知道這期間香港最淒涼、最落寞的樣子,但這次在香港已能感受到香港正在恢複自己的生機,畢竟香港的基礎還是很厚實的,這種厚實是目前的新加坡還無法相比的,盡管從表麵上看新加坡似乎已經全麵超越了香港。

這裏說的“厚實”,是指兩方麵,一個是指家底子,無論從地區總財富還是人均財富角度看,香港都遠遠高於新加坡的;另一個是指生活的濃度、深度、廣度等方麵,這和地區的人口規模、曆史變遷有直接的關聯,像香港的夜生活和娛樂業等都是新加坡無法媲美的。

也許正是這種“厚實”,特別是濃烈的生活氣息,讓很多人很依戀香港,生活久了不願意離開,離開了還總想著再回去。在1997年之前的10年間,有超過50萬香港人移居海外(以加拿大為多),但後來這其中的一大半又陸續回到了香港工作和生活。聽說最近5年,香港又有約30萬人移居海外,不知這些人中有多少還將返回香港。

正是因為這種“厚實”,香港還是能給人一種家和根的感覺,再加上香港與大陸的緊密聯係,所以香港現在吸納人才的重點是海外華人。如果海外華人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受限,或者還有尋根和歸根的需求,但又不願意返回大陸生活,那麽香港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性選擇。這一次在香港所見所聞,很大程度上印證了這種情形。

在一些海外華人(尤其是常回大陸的)眼裏,香港的身份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我看來,實質價值並不大。如果隻是為了進出國內方便,那投入產出更是很不值得,因為至少有這樣明顯的邏輯:如果中國今後發展得好,那一定是和國際關係不錯的,那想回國也一定很便利的;否則也就不需要經常回國了。

對於大陸人而言,現在去香港更覺得親切和熟悉,因為香港越來越大陸化了。這個對香港本身來說,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但肯定是個無法逆轉的大趨勢。香港隻能在這個趨勢下尋求新的定位和發展。

過去幾年或者說1997年以來,香港始終就沒有找到準確的定位,所以發展得差強人意,這5、6年來基本上沒有啥發展,恒生指數和5年前相比差不多腰斬,又回到了1997年的水準。香港過去的世界前三、亞洲第一的金融中心地位估計將長期失去了,而以前坐擁大陸與海外之間獨特的商貿優勢也將越來越弱化了。

金融和貿易是香港過去二、三十年的兩大主導產業。隨著這兩大主導產業的風光不再,香港將很難再回到過去的繁榮和發展。香港的未來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整體發展,同時還要看中央能否給與香港一些特殊的政策。

對於香港自身來說,可能需要在教育、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業等方麵確立新的發展增長點,以留住年輕人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香港。但是,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各種“食利階層”將無疑是香港未來突破和發展的最大阻礙。

關於馬尼拉

這一次東南亞之行,還去一趟馬尼拉。無論去哪裏旅行,總願意順路去一兩個沒去過的地方。這次因為提前沒把行程設計好,所以多次進出馬尼拉機場,第一次在馬尼拉城住了三天,重點逛了馬尼拉老城,第二次在馬卡蒂(Makati)住了一天,逛了這個菲律賓的金融中心,也算是大都會區的CBD。

以前對菲律賓了解甚少,這次算有了些直接的認識。菲律賓是人口大國(總人口超過1.1億人,在世界排13位),但地理麵積不大(總麵積約30萬平方公裏,由7000多個島嶼組成)。

菲律賓的曆史也比較簡單,早期的土著曆史、後來的殖民地曆史,先是1571年到1898年被西班牙殖民300多年,之後被美國殖民40多年,再之後是二戰期間被日本短暫殖民過,然後於1946年擺脫美國殖民統治而獨立建國。

西班牙對菲律賓殖民300年最大的影響是宗教信仰方麵,現在菲律賓是亞洲唯二的天主教國家(另一個是東帝汶),天主教徒占總人口的80%多。但是西班牙沒有成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反而是美國殖民後的英語成為了菲律賓的官方語言,不過現在菲律賓人說自己的菲律賓語還是占多數,菲律賓也是一個典型的多語言國家。

菲律賓現在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在東南亞11個國家中位列中遊水平。現在從人口、國土麵積、經濟狀況等方麵,菲律賓和越南很相像,這兩個國家今後的發展都很值得觀察。我這次原本也想去越南轉轉,但時間有點緊就留待下次啦。

雖然菲律賓現在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差強人意,但在二戰後的20多年內,菲律賓曾經發展得很快很好,當時與日本、新加坡同屬亞洲最富的國家,但後來因為獨裁專製、社會動蕩、內部貪腐等原因,菲律賓就迅速凋落並長期落伍了。

在新一輪世界格局重構過程中,東南亞國家(東盟)整體會受益,尤其是菲律賓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目前人口年齡中位數約在26歲(新加坡約43歲,中國約39歲),未來二三十年應該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據2021年人口統計,在加拿大的菲律賓裔共有96萬人,是僅次於華裔、印度裔的第三大族群,而且最近十年增長速度很快。另外菲律賓裔在就業率、貧困率、教育程度等方麵都好於加拿大總體的水平,而且菲律賓裔對加拿大的認可程度和歸屬感也是非常高的。

我在馬尼拉的幾天裏,感覺馬尼拉還是有些擁擠和髒亂,市麵上的感覺和一些印度城市很像,後來去馬卡蒂這個金融中心,倒還能感覺到一些現代時尚和國際化來。

住在馬尼拉老城,就近走走或者打個出租車(包括三輪出租車)就能把這些知名景點都逛了。像黎刹公園(紀念菲律賓民族英雄黎刹而命名建立的,是菲律賓舉辦官方儀式的重要場地)、聖地亞哥堡、菲律賓國家博物館、聖奧古斯丁大教堂(1607年落成,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建築物)、馬尼拉大教堂(主座教堂)等等。

十二月份到四月份也是去馬尼拉旅遊的好時節,氣溫適宜,陽光燦爛,雨水不多,比起台灣、香港、新加坡似乎更勝一籌。菲律賓和馬尼拉的物價也比香港、新加坡低了很多。看來今後可以選擇冬季去馬尼拉等東南亞的一些地方度假的。

看過這幾個地方,對我個人(或類似在北美五、六十多歲的大陸移民)來說,除了常回中國大陸外,還可能偶爾會去香港、台灣、新加坡等亞洲其它地方逛逛,但對於晚年養老而言,很難再回到少小的故鄉了。葉落不尋根,心安是吾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Yu-Yuan17 回複 悄悄話 對啊。沒有美國的支持,那幾個亞洲國家不可能發展得好。特別是韓國。三星一半的股權是屬於美國的。韓國是被美國拉著拽著給提起來的。隻有中國自己苦哈哈地自己幹出來的。當然說偷技術也行。哪裏都去不了了,就地養老吧。
小好人 回複 悄悄話 老後看病是一大需求,樓主沒談。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心安是吾鄉" + 1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台灣香港新加坡都是靠美國支持才能過好日子的。東亞人自己立不住良好的社會體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