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是這些年很熱的一個詞,從孩子到大人都會參加各種各樣的遊學活動,特別是在學生假期時就會有名目繁多的夏令營、冬令營等。最近和朋友討論春假的遊學項目時,我隨手翻了一些遊學項目的宣傳資料,發現很多“遊學”其實都是旅遊,隻不過會把大學也作為景點而已,這並非真正的“遊學”,相信參與者也很難學到什麽東西的。
那什麽是真正的“遊學”或者是我心目中的“遊學”呢?我想先介紹一下五年前2012年3月春假時我們一家人和另外一家朋友,一起去加拿大東部旅行的情況。那次是我們家早就計劃好的,準備帶女兒(她當時讀9年級)去東部旅行,也一起去參觀大學,因為我去哪裏旅行最喜歡去看的就是大學,而女兒正好也需要直觀感受一下東部的大學教育。當我們和這家朋友說起這個計劃時,他們立刻很感興趣,因為他們的兒子在11年級,恰好很快就麵臨去哪裏讀大學的問題。所以我們兩家就結伴同行一起自助遊。一家人很好,有朋友就更好啦!
【魁北克的夫妻都願意手牽著手】
我們家去哪裏旅行,我夫人願意提前借兩本書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找找好吃好玩的地方。這次我們兩家人,核心是兩個中學生了,所以也都給大家派了任務,每個人可以做一天的向導,介紹一下所去地方的古往今來、趣聞軼事,我則是負責整體線路規劃和大學的參觀考察。2012年初,我們家移民溫哥華才兩年多,所以就沒敢啟動最便捷的“自駕遊”旅行模式。我們在東部的幾個城市(蒙特利爾、魁北克、渥太華、金斯頓、多倫多等)間轉換就是坐火車或大巴車,而在市內的參觀遊覽就打出租或坐其它公車,北美的公共交通很便利也很舒服,而且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地的實際生活。當然,在大多倫多地區,我們家是住在朋友家,朋友還專門帶我們去周圍的一些地方轉了轉。
那一次一周多的時間,我們一共參觀了9所大學(麥吉爾、渥太華、女皇、多大、約克、麥克馬斯特、西安大略、滑鐵盧、勞裏埃等),還遊覽了眾多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算是把東部徹底玩個透,其後我還專門寫了9篇學校參觀隨筆和4篇旅遊觀光遊記(在我的新浪博客裏),算是給自己布置的作業和總結吧。記得那天參觀女皇大學時,我們正好趕上學校有學生tour在帶隊講解學校情況,就隨機加入多聽聽多看看。這些學校組織的tour假期時每個大學都會有,可以自己上網查詢和提前Book的,因我們女兒那時還小所以就沒有刻意地安排。後來那位朋友家的孩子第二年就去了女皇大學,而我們女兒前年也去了Queen's,相信那次的學校參觀一定給他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另外,我去哪裏旅行,還特別喜歡約請當地的朋友一起聚聚聊聊,這樣才覺得更接地氣,更有融入感,所以在滑鐵盧時我就請了在滑大做教授的一家朋友聚餐,在多倫多等地也是邀請校友老鄉以及在當地上學的孩子們一起聚會。和新老朋友相聚交流才是旅行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事情!
【我們兩家正在女皇大學聽介紹呢】
請問上麵這樣的“旅行”,你是否經常安排過呢?這是不是你想要的“遊學”呢?應該說,這並不是我刻意設計的一趟“遊學”之旅,隻是我的旅行習慣而已。當然,如果讓我來設計“遊學”之旅,我也會參照這樣的行程和內容,隻不過再根據具體需要增加一些主題學習和互動交流(最好就在大學裏麵,請大學裏的老師和學生來演講和座談),從而突出遊學的目的和達成預期的效果。“遊學”就是在旅行中學習,旅行是手段,學習是目的。但現在很多遊學項目別說根本就不是正宗的“遊學”,甚至連真正的旅遊都談不上。往往是一家旅遊機構(或教育機構)設計安排的行程,全程吃住行逛全負責,坐上一個大巴或中小巴整天早出晚歸,住在較偏僻的便宜酒店,基本是吃統一的團餐,等等,這就是所謂的“上車睡覺,下車照相(上廁所)”的旅遊模式,逛了一圈回來並沒有學到什麽東西,也沒了解到當地的經濟、社會和人文情況,這算什麽“遊學”?!所以,“遊學”最重要的是要讓顧客能夠自己參與設計、自助進行一些活動(比如其中的旅遊項目等),沒有參與就沒有學習!另外,就是要想辦法多和當地的人士接觸交流,所有的學習都是要向人來學習的!
我個人去年自行安排了兩次時間一周以上的“遊學”活動,一次是5月份去美國東部之旅,包括重遊哈佛(在哈佛聽一位知名教授的半天課程)、重遊MIT,參觀西點軍校、普林斯頓、賓大等,以便了解美國大選前的各種動向;另一次是11月份去日本東京和大阪的旅行,遊覽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另外還有幾次小的旅行活動。2017年,準備再一次美東(重遊布朗,參觀耶魯、康奈爾等)和加東之行,還有矽穀旅行,以便了解美國新總統上台後對美加的影響;另外,今年還計劃去一次印度旅行,印度和俄羅斯都是我目前最想去的地方,爭取這兩年都去看看。旅行能帶給人很多的享受,而“遊學”更是一次充電的過程!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但要會讀書,會行路,才能有收獲,有裨益!所以,如果你要選擇“遊學”之旅,一定要用心選擇,更要親身實踐,這樣的“遊學”才名副其實、物有所值!
掃描下麵二維碼,關注幸福家庭圈,創造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