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海二代”的家庭教育
第一代移民不容易,而最難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想辦法融入主流社會的同時,如何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我們幾家在溫哥華的好友,去年秋天共同發起成立一個家庭俱樂部(命名為“紫金雲石”俱樂部),以家庭為會員單位,以共同價值觀為紐帶,通過匯聚優秀的家庭,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從而搭建一個高效友好的人脈網絡(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不斷促進個人和家庭的全麵成長,讓我們在北美生活得更成功、更喜樂!我們家庭俱樂部會定期圍繞著家庭成長的需要舉辦各種學習活動,昨天就搞了一場專門的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主題活動。以下是來自這次活動的紀實報道。
12月20日晚,紫金雲石家庭俱樂部在Dunbar Lutheran Church主辦了一場“迎聖誕·教育夜話”主題聚會活動,本次活動為開放式,除了有7家俱樂部會員家庭參加外,還對外邀請了9家朋友和一對本地的西人老夫婦(Nancy女士是該Church的主席,他們夫婦也是Michael和Sandy夫婦的Godmother和Godfather),共44人參加了本次大聚會。
7點半,Potluck聚餐結束後,我們就開始了教育主題的探討和交流。首先,由IWE學習中心的Maryia女士分享自己的教育看法。她並沒有重點介紹如何做好美加大學的升學規劃,而是結合自己對女兒的成長引導,著重強調兩點:一是要學會“笑”,每個人都要笑對人生,才能走向成功;另一個就是要享受家庭的“愛”,一家人要盡可能多在一起,多出去旅行,讓孩子在愛中學習,在愛中成長。Maryia的女兒曹晶晶現在上11年級,她也給大家簡單分享了她的一點成長體會,特別是今年年初參加加拿大選美比賽,並晉身前20名成為Burnaby小姐的感受。晶晶不僅學業優秀,還多才多藝,她的目標是明年進入美國藤校——斯坦福大學。晶晶的爸爸——Alan先生91年從北大計算機係畢業後不久就在國內從事留學教育,6年前在溫哥華創辦了IWE教育機構,主要為當地華人學生報考北美名校提供升學規劃服務,他也給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情況,並期待今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做深入的溝通交流。其後,兩名大學生代表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感悟。一個是在UBC讀大二的何雨薇同學,她在小學時就和家人一起從大連移民過來,在這麵還參加IB班的學習,去年成功考入UBC大學,她特別談到今年夏天很有幸能去中國貴州山區支教一段時間,這對她個人成長和今後職業選擇都有很積極的影響。另一個是Leo,他在本地出生長大,後來去美國讀高中,去年考入喬治城大學,他談到了美國私立中學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及他在大學參加學校兄弟會的一些體會,讓我們耳目一新。Leo媽媽Wendy女士和爸爸羅先生也談到了兒子在美國讀書的幾年時間裏,如何保持與兒子的經常性定期互動,以傳遞父母的關愛和支持,讓孩子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此後,我們請出了Lucie女士給我們分享她教育孩子的經驗和心得。Lucie大兒子今年從哈佛畢業,現在矽穀做計算機方麵的工作;她的女兒(排行老二)目前在斯坦福讀書;她的二兒子正上10年級,各方麵也都很出色。培養了三個優秀的孩子,也是一位很虔誠的基督徒,Lucie非常低調謙虛,她說,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所在,才最能鼓勵孩子去做他/她最喜歡和最擅長的事情,而要做到這一切,父母就必須堅持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另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個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父母不要越俎代庖,另一個就是多禱告,多聆聽神的話語,相信一切都自有神美妙的安排。Lucie的三個孩子都是在公校上學的,我們大家就此還討論一下公校與私校的利弊來。再之後,西人Nancy女士也給我們談談本地人對教育的看法。她退休之前從事過40年的教育工作,也曾擔任過Uhill小學的校長,她說,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自己來掌握未來、活出幸福;另外不是好學校造就了好學生,而是好學生成就了好學校,學生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幾位做了專門的分享之後,稍稍休息片刻,並趁機給孩子們出了兩個小考題,派發了聖誕小禮物,我們又開始了大家自由分享看法的環節。首先是我們家庭俱樂部的Nancy會長給我們大家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非常給力!Lawrence分享了給孩子做教練、教育孩子永遠都不晚的看法。高強和Lala倆口介紹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如何引導孩子在多所名校中做出最合適的選擇,他們女兒在西大Ivey商學院讀大四,還沒完全畢業現在就已被RBC銀行錄用開始全職工作了。David倆口子也非常重視兩個兒子的教育,大兒子Steven現在讀11年級,但已經在修12年級的課程了,Steven也匯報了自己的成長情況,雖略顯靦腆,但講得樸實、真誠,我們明顯能夠感受到他的成長和進步。Bill是這次活動的發起人,他和Amy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而他們的一雙兒女都是本地出生長大的,顯然是地地道道的“海二代”,他們才是華人在海外的未來!小鮑在跨國大公司工作,他給我們分享說,國外的教育或者說文化確有非同凡響之處,那就是他身邊的西人中,無論是老板還是中層還是普通員工乃至路邊的建築工人和店裏的服務員等等,都非常自信,而不像國人唯有擁有權力才自信,甚至權大一級壓死人。或許這就是大家移民海外,讓孩子接受國外教育的根本之處。還有孫先生夫婦也給我們分享了體會,孫先生特別談到教育孩子的“三部曲”:孩子在小學時,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上初中,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讀高中,父母則要多尊重。在上12年級的Katie也談了自己作為“被教育者”的體會,她說,爸媽給她很寬鬆的教育環境,沒有要求她必須考多少分數,隻是希望她能盡力而為,不辜負自己的潛能和今生,而她覺得這種方法雖然可能會讓她偶有貪玩一點,但是這也讓她知道自己要負起責任來,有什麽問題不能怪罪父母,隻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她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快樂、幸福、上進的人。另外,還有幾位家長朋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而Tom還為我們帶來了BC省最上乘的紅酒(他做紅酒生意和品酒培訓學校),我們贈送給了Maryia,而Maryia又立刻轉贈給了那對西人夫婦。這無疑就是現場最好的教育舉動。教育孩子,父母以身作則,永遠是最重要的不二法寶。
到晚上10點,這場緊湊、高效的教育對話活動才算結束,其後大家除了幫助收拾打掃外,還在那三三兩兩的攀談,為了孩子成長,為了家庭幸福,為了融入主流,我們這些在海外的第一代華人們永遠都有操不完的心、有說不完的話。最後,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奉獻和分享,期待下次再聚!並祝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