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過:“投資你自己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任何能提高你自己的才能的事"investing in yourself i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Anything that improves your own talents. “ 我堅信這一點。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我終於考入商學院,就讀全脫產的MBA課程。這是上海的第一家(在全中國當時也是頭幾家吧)中外合作的商學院,由交大和歐盟合作,從全球領先的商學院或大學聘請教授,除個別課程如中國經濟(由吳敬璉教授講授)其它課程全部英語授課。商學院在浦東的校園尚在建造中,我們這屆和上兩屆都在交大的閔行校區借用包玉剛圖書館的六樓的兩間教室和校園的演講廳上課。
我們這屆有兩個班,每班60人。同學來自各行各業,還有兩位分別來自德國和印尼的留學生。教學采取模塊式,每個模塊曆時六周上四門課,模塊間有一周休息。全程18個月,包括一個為期3個月的個人實習和6周的小組實習。
商學院的授課方式完全不同於我從前在國內十幾年求學過程中經曆的老師的一言堂,講究學生課堂參與,還經常分成各種小組進行討論,然後再總結。教學還結合案例。我第一次需要積極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現在畢業已經快16年了,當時學的課程具體內容基本已經忘記。隻記得一些最基本的管理學概念。記得在管理導論第一課上,來自英國的古德爾教授教給我們管理者通過他人完成任務的理念(”managers achieve tasks through others”) 。那堂科上還講了假設,我們的判斷都基於我們的假設,我們要審視自己的假設。
有個荷蘭人教授講授公司與其環境,他的英語帶著點口音,把company發言發成“杠伯寧”像極了上海話中的“江北人”。其上課風格也很搞笑,常常逗得大家發笑。他總是講公司要殺死自己,技術不斷發展,如果公司仍然沉迷於自己舊的業務模式,自己不把自己殺死重生,就會被別人殺死,被淘汰。我還喜歡組織行為學老師教的決策陷陷阱,商業倫理,商業談判課。當然我還喜歡與自己關注的專業營銷管理和市場調研課。財務方麵的課我沒有靈氣,學得吃力。
我們當時住在學校統一租的離交大不遠的一幢六層新居民樓裏。四人合住一套兩居室房,兩人一間房。我的室友來自西安,我們非常要好,無話不談。個人實習時室友先簽約了一家是我院讚助公司的總部位於荷蘭的大公司。後來她變卦決定去另一家公司做另外一個項目。那家荷蘭大公司的外國經理視我室友的行為為違約,像我們學院投訴。商學院的外方領導為了整肅校風,決定將我室友除名。我們同學在班幹部的帶領下向校方說情。這時候我們剛在上商業倫理課,教授是瑞士人,我們的新院長也在瑞士的一家著名商學院任教。我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想法,我找到商業倫理教授,說明了我室友的情況和處境,建議把她的情況變成一個案例,我們是來學習的,懲罰沒有用,唯有從中學到什麽。教授采納了我的建議並得到新院長的支持。室友把她的經過寫成了一個案例,並向那家公司做了正式道歉。問題解決了。因為我的創造性地提出了這個多贏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畢業典禮上,頒發畢業證書的那位新院長在我的臉頰上親吻了一下,我是那天受此殊榮的唯一學生。
在學習接近尾聲時我們還接待了來自美國和西班牙著名商學院的交換學生(我們的一些優秀同學也去國外的著名商學院做交換學生)。我和來自加州一著名商學院的Jackie成了好朋友。 Jackie是美籍華裔,很聰明,說話語速很快,整個房間都充滿著她爽朗的聲音和笑聲。我們同學也常跳舞狂歡,尤其是每次緊張的模塊結束。我們在迪斯科的強勁音樂中瘋狂地蹦跳,釋放著我們尚在的青春。
我的個人實習項目是在3M公司的上海公司做的,小組實習在美國的一家著名藥企的上海總部做的。畢業時這兩家公司都給了我工作offer. 我選擇了那家製藥公司。月薪12500元,在1998年這屬於高薪。1994年我從醫院辭職是的月薪才兩百多員。不久,通過人才引進,我們商學院留在上海工作持外地戶口的同學都獲得了上海戶口。我又成了上海人。
我讀該商學院MBA時,學費為4萬元人民幣。17年後的現在,據最新可靠消息現在該學院讀MBA的學費是38.8萬元。
不知這段經曆與以後遇到現在的LG有無任何間接關係?
問好!
抱歉,說重了,
很多觀念確實需要被開導的。
中國人怎麽才能夠靠自己 就能夠發現到這些有用的“新”觀念呢?
再看MBA的東西都是些普通常識,
中國人花了過高的價錢,學這個,看得過重了, 傻!
嗬嗬。。。
"投資你自己是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任何能提高你自己的才能的事", 太同意了!
欣賞你的思維方式,積極尋求多贏的解決辦法。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