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是爸爸的冥誕,很想念他。一晃他去世已經四年了。今天是美國的節假日,我休息。打算寫篇紀念爸爸的短文。 
 
爸爸出生於1933年5月的上海,是阿婆最小也是最疼愛的孩子。幼年時頑皮,曾有親戚說他是拉黃包車的料,卻也激怒了爸爸發奮圖強。初中時爸爸因為他的兩個哥哥在剛成年不久就由於感染結核病而去世立誌學醫。我爺爺便讓他拜當時滬上小有名氣的一位張姓中醫為師做學徒。可是爸爸不喜歡做學徒,覺得所學的理論不科學,又受師傅的兒子誣陷他偷了他們家的照相機,非常生氣就棄學了。於是爸爸又回到學校上學。 
 
高中時,爸爸隨阿婆去杭州報考杭二中的插班生,二百多人裏麵錄取七名。發榜當日爸爸步行約15華裏去看,看到自己榜上有名。回到家中還是不敢相信,於是當天又跑了一趟。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爸爸考上了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在是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眼耳鼻喉專科重點班學習,師從郭秉寬,胡懋廉等名師。爸爸還是班上的班長。 
 
爸爸1955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蕪湖的醫學專科學校任教(皖南醫學院的前身)並紮了根。他當時隻帶了個鋪蓋卷就離開了上海。 
 
爸爸對自己的專業兢兢業業,畢業不久就在全國性專業刊物發表文章,發明了棱鏡式眼球突度儀,至今蘇州的一家醫療器械廠還在生產銷售。爸爸也成了皖南地區眼耳鼻喉科的名醫,救治了無數病人。爸爸還出版了四本眼耳鼻喉科的科普書,教人們怎樣保護自己的眼耳鼻喉。 
 
爸爸在1960年去上海眼耳鼻喉醫院進修時由手術室護士荷仙阿姨介紹認識了我的生母並相愛結婚。結婚時沒有婚房借住旅館。他們結婚七年後才有了我,但是不幸我媽媽在生下我的第六天便因為產後高血壓並發腦出血去世了。
爸爸後來又再婚,我也添了個妹妹。爸爸後來和繼母的關係並不好,繼母遷怒於我。爸爸夾在中間挺為難的,不過還是盡可能的嗬護我。我非常愛爸爸。每當爸爸晚回家我都會擔心。爸爸總是鼓勵我要爭氣,要好好學習,並訂了文匯報,兒童文學,少年科學,英語世界等報刊雜誌。這些滋養著我的精神世界。 
 
爸爸後來在弋磯山醫院工作,眼科和耳鼻喉科分科後爸爸被分到耳鼻喉科擔任科主任。後來科裏分來了剛畢業的新人,爸爸非常高興地培養新人。爸爸一直有個願望希望在蕪湖也創辦一家眼耳鼻喉醫院,卻得不到支持,始終未能如願。 
 
爸爸在1986年參加安徽省的醫療隊到民主也門援外兩年,給家裏添了冰箱彩電等大件。爸爸一生從不拿病人的紅包,為醫清廉,恪守醫德。 
 
2000年繼母去世後爸爸到上海來看我,喝了我冰箱裏的洋酒突發急性胰腺炎,我叫了救護車把他送到中山醫院。當天正逢國慶和中秋雙節,隻有年輕的住院醫生值班。他們考慮爸爸是膽源性胰腺炎建議做微創的ERCP。結果卻使病情加重導致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後來緊急做開腹手術又導致了十二指腸瘺。病情十分嚴重。爸爸以頑強的求生欲望穩定了下來後又轉院去了南京軍區總醫院治療腸瘺。前後經過15個月爸爸才能夠恢複經口進食。期間我和妹妹和保姆陶大媽通力合作照顧爸爸。 
 
爸爸康複後又多活了約二十年。而且還找了個老伴,又結了一次婚。爸爸去世前每周和我通過微信視頻通話。最後一次他說話有點不清楚,但也還看著挺健康。不曾想幾天以後他就突發不適,去醫院兩天後就去世了。不知是否胃腸又出了問題。所幸爸爸沒受太多的痛苦。妹妹辦了爸爸的後事,我也未能成行送爸爸最後一程。隻能寫一篇文章,聊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