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郭金海、袁向東合作的《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2013年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想起2001年在北京參加清華大學九十周年校慶的舊事。
2001年四月二十八日晚上, 晚宴在清華大學新裝修的餐廳, 我和對麵初次見麵的校友閑談:“明天典禮哪些領導會來?”, 他說:“一、三、五、七。”, 我沒聽懂又問:“這是什麽意思?”, 又答:『二號李鵬; 四號李瑞環不會來』, 從他的答話用語,我才查覺他是出身台灣清華大學的李天岩,是密西根大學的數學係教授,在動態係統和固定點定理領域之研究很有成就。第二天, 在體育館會場內, 果然看到, 中共中央政治局排名一號的江澤民;和三位出身清華的三號朱鎔基、五號胡錦濤、 七號吳邦國都來了。
四月二十九日,清華大學九十周年校慶在全新落成的體育館舉行。聽說兩年前北京大學百年校慶, 因為人太多,校中的場地不夠大,校慶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有很多外賓抱怨,人到了北京卻沒去到北大校園。清華這一次努力在校園內把一切活動辦好。體育館內,李天岩教授又恰好坐在我鄰座。會場中時時有掌聲響起。這時李教授說,一九九一年,在天津南開大學有一國際性數學會議,李鐵映(當時的國務委員兼國家教育委員會主任)入場時,反應冷落; 可是丁石孫出現時,現場響起非常熱烈的掌聲,可見人們的評價在那裏。
丁石孫於194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電機係,再轉到數學係。1947年,丁石孫因參與學運而被捕,被校方開除。1948年,丁石孫插班考入清華大學數學係, 1950年畢業留校任教,1952年院係調整轉入北大數學力學係。文革中,也備受迫害。1981年被任命為北大數學係主任。後來到美國哈佛大學做研究, 1983年10月,意外被告知獲推選為北大校長。據當時也在哈佛的翟敬立說, 丁石孫看起來老實安靜,被發表為北大校長時,美國人都嚇了一跳。丁石孫的北大校長從1984 做至 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
1989年2月,台灣的《遠見雜誌》第032期有高希均訪問丁石孫的文章:
《北大校長丁石孫/要做國家思想庫》,其中,
高希均問:北大是知名學府,你是北大校長,有沒有常常受到有形或無形的壓力,說為什麽北大學生老是搞活動、民主牆……等等?
丁石孫答:“應該這麽說,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我的人,跟我談過這件事,當然,我可以看得出來有些地方,他們覺得不是太滿意;但坦率的說,沒有人跟我正麵的說我不應該這樣子管學校。所以,外麵傳說很多,但事實上,我當了四年校長,沒有一個領導說我的做法不對,因此,我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我認為我的想法是對的,我不隻為了北京大學,還是為了國家的前途著想。隻要我當校長,還是會這麽做。”
丁石孫又說:“我總認為一個人的思想及他要接受的真理,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我自己就是這麽成長過來的。每次遇到新的東西,也不輕易接受,必須經過反複思考,甚至反對,後來發現自己錯了,就會改變過來。凡是一個嚴肅的人,都會這樣,除非他別有目的。而且不這麽做的話,就不可能解決自己思想上的問題;因為思想上的問題不能靠外界強力解決,別人可以打我、罵我,但無法改變我的腦子的想法。”
六四之後,丁石孫下台。1996年,丁石孫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隨後,又出任了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丁石孫說過:“一個人,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對待數學,重要的不是公式,不是定理,而是它的方法。”
西方史學界流傳一句話:“History is philosophy teaching by example.”其意即”歷史是一種哲學,依靠典範人物以身載道而示現。”從前的北大幸好有蔡元培、馬寅初、丁石孫等人為典範,維持了那一點學風士格。希望今天的北大容得下賀衛方---------
“ 我絕不申訴
我個人的不幸
錯過的青春
變形的靈魂
無數失眠之夜
留下來痛苦的記憶
-----------
-----------
為了百年後天真的孩子
不用對我們留下的曆史猜謎
為了祖國的這份空白
為了民族的這段崎嶇
為了天空的純潔
和道路的正直
我要求真理!”
"這是一場偉大的民主愛國運動,是對我國幾千年封建專製製度的挑戰,其意義是深遠的,其影響是循序漸進的"。
溫元凱 比較有腦筋,據說他後來投身美國股票市場,可能賺了一筆。
歷史教訓:
當年溫元凱對學生們說:
”你們中間存在著頭腦發熱的年青人把好事辦砸的可能性,有幫倒忙的可能性。”
又看他當時說話的樣子,他說的就是他所想的。
丁石孫是個數學家(有何建樹?),就不應該當校長,
他也沒有資格當校長,因為他不是當校長的料!
2411
當時,有人問他:“北京有這麽多人,六十萬,上街遊行示威,會鬧出事情來的,如何勸學生以合理的方法來促使政府治理貪汙腐敗呢?”
丁石孫回答說,“學生做的沒問題,不會出事的!”
結果不出兩周, 64 就發生了!
可見,丁石孫是個笨書生,不懂得群眾心理,沒有一點遠見的能力。
李天岩和他的老師James Yorke合作的論文"Period Three Implies Chaos", 証明的非常漂亮,被普林斯頓的Freeman Dyson評為數學史上的不朽之作(immortal)。兩人對教學都非常用心,培育出下一代優秀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