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個人資料
正文

創造力的對話: 學問乎?學答乎?

(2015-01-06 04:47:51) 下一個


  “那時候的高中,可以說,同學們都是哲學青年。”------湯川秀樹

    從前,田長霖先生還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長任內,來台灣接受記者訪問,當記者問: “做學術研究最需要什麽條件? ”他答以: “要有想象力”,再問: “那要如何培養想象力? ”,他又答以: “多看武俠小說”,或許有人以為他是講笑話顯示幽默感。有一次,新竹清華大學的李家同教授談其閱讀和創作經驗時,也說: “寫計算機軟件程序需要創造力,台灣寫不出好的計算機軟件程序,因為台灣學生沒有好的小說可讀,培養不出好的想象力”,然後就大談西方有那些小說寫得好,好在那裏。

    在科技研究的工作中,為何這兩位都認為多看小說,有助於培養創造想象力?我們若把這種觀點擴大,則有助於想象力者,並不隻限於看好的小說,音樂繪畫活動也有助於想象力.應解釋為“人文修養是從事科技創新之重要條件”.在物理學家中,可舉出一些有名的例子,其一是日本的湯川秀樹,他對莊子哲學很有心得,其科學研究思維,甚受影響。他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就曾以莊子所說的“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來談物理.

    日本的兩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湯川秀樹和江崎玲於奈有一次以“先輩後輩”進行“創造性的對話”,其中江崎問湯川說: “有記者問,為什麽日本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包括湯川先生、朝永振一郎先生和我,都是京都第三高中出身的?到底有何緣故? ”,湯川答以: “我們隻是少數特例,用以來推論,也許並不科學,但可簡單的說,三高是很自由的,也就是說,可以很自由的學習,也可以很自由地遊玩…….那時候的高中,可以說,同學們都是哲學青年。”,江崎也說: “科學是一種創造活動,需要有自由,獨立,自我的精神”,湯川再談到,在中國古代思想家中,他自中學起,就特別偏好老子,莊子.並認為莊子是自由思想家,有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之氣慨.至於「莊子哲學對獨創性之啟示」,他則指出:「莊子,第一是富有想象力,其次是善用比喻,而且具合理精神」.事實上,許多大科學家都有很深刻的人文哲學或宗教思維,在少年十五二十時的年紀,都已是好奇深思的哲學青年或喜歡品味人生的文藝青年.

    另一物理大師英國的狄拉克(Dirac),於1928年提出狄拉克方程式,奠定了今天原子分子構造研究的基礎.他一生所寫的物理論文和書,其完美嚴謹甚受專家推崇,但全篇都是文字,可說從不用圖示,大異於其他物理學家常借助於圖形解說來幫助理解.後來他自己在回憶錄中解釋,大學時受一非常傑出老師影響,學過投影幾何,很有心得,習慣在另一度空間思考問題。 也就是說他常把物理空間之問題,轉換到另一空間思考處理完,再轉回要和一般人進行討論的物理空間。 一般人隻見其論文精簡漂亮, 楊振寧甚至用”神來之筆”形容之,不曉得他另有特異的思維空間是奧妙所在.現在量子力學流行的表現方式,就是狄拉克的特異思維發展出來的.事實上,許多大科學家或企業家的研究或做事思維,常會受一些特殊愛好影響.

     以前講讀書叫: 「做學問」,即講究博學審問,要能提出好的問題.但隨著教育普及,考試盛行,許多學習成了製式,讀書成了「學答」,即要應付標準答案.而中國人的 「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日本人的「出頭釘子打回去」,都不鼓勵特立獨行的好問好動學生,普遍缺乏創造力也就成為通病.所以說:自由是創造的條件.這裏也可以提一下,為什麽中學教育是那麽重要?京都三高固是特例.為什麽傑出數學家丘成桐和另一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都是香港培正中學出身的?

作者注: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和江崎玲於奈三人,先後因介子理論(1949年),量子電動力學理論(1965年),半導體中的電流隧道現象(1973年)之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此文原發表於明報月刊 2001年6月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